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47560800000044

第44章 谋大局想百姓促发展

第44章 谋大局想百姓促发展——合水县西华池镇党委

〔组织点评〕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西华池镇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合理安排,强化措施,狠抓全局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水平实现了新提升,重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整体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一是活动内容丰富,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扎实开展,给西华池镇的发展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发展目标,能够结合全县大局,通盘考虑,使经济、党建、社会事业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同步发展,互相促进;二是活动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双诺”和“四议两公开”活动,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找准了发展主题,主题活动践行扎实,效果明显。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班子开拓创新,共谋发展,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中共合水县委员会

西华池镇党委下设党支部13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村支部8个,社区支部3个,学区支部1个),共有党员752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西华池镇党委按照“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紧紧围绕“突出主题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中心,强化领导,科学谋划,深入调研,创新载体,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合理安排,强化措施,狠抓全局工作,强力推进全局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快速启动、顺利推进,西华池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镇情,详细明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设立了专项活动办公室,抽调了6名党性修养好、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分文秘、信息、指导三个工作组,由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目标具体、责任明确。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按照“创新活动载体,注重活动效果,推动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党政班子领导深入村组、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活动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确定了“转型升级,工业强镇,赶超发展,和谐惠民”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四双工程”(支部比发展,党员比素质的“双比”工程,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的“双育”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和党员活动载体创新的“双创”工程,保民生、保稳定的“双保”工程)、“争创学习型乡镇,争当学习型党员”演讲比赛,召开了“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讨论会,丰富了活动内容。在“三帮三联三增”、“三级联创”活动中,坚持领导联系点制度,积极开展支部结对联建、党员结对联户,单位联村工作,69名党员、132名干部与8个村98户农村贫困党员户以及153户特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为村党支部出主意、理思路,帮助全镇8个村制定了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先后落实帮扶项目10个,投入帮扶资金21.9万元,为农户担保贴息贷款530万元,捐赠衣物200多件,调节矛盾纠纷12件。三是营造舆论氛围。积极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创新活动宣传方式方法,在211线、合—拓、合—固沿线制作大型喷绘宣传牌8面、公共汽车停靠站制作公益宣传牌10多面,在镇专项活动室制作《活动专栏》、《主题活动重点》、《活动成果》3面大型喷绘牌,编发信息36期,办板报100多期,积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开展宣传,提高效应。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组一线、田间地头,开展上门入户,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活动,做到了边学习,边征求意见,边整改落实,实现扩大宣传、推进工作“两不误”。同时,组织全镇13个党支部按照《关于推进全县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做好当前四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近期做好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边学习,边征求意见,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把核心工作放在了整改落实、推进重点工作上。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回头看”、“双公开双承诺双评议”、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培育活动。

以学促进组织建设有效加强

一是加强了阵地建设。针对全镇部分村部陈旧狭小、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谋划,多方协调,筹资67万元,对孙家寨沟村部进行了改扩建,新建办公用房3间,整修硬化了院落,更换了大门,购置办公设备12套;完成了西华池镇中心小学闲置校产整体回购,用于改建师家庄村级活动场所;文化路社区活动场所得到妥善解决,新建农家书屋6个,规范提升5个。新建唐旗村部10间247平方米,配套建成农民文化广场基础工程。二是加强了队伍管理。积极推进“五项工程”建设,针对不同大学生干部的特长分配工作任务,要求每一名大学生必须联系一个村、兼办一项业务、跟一个领导,通过“传帮带”提高工作能力;针对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的三里店等4个村班子,按照“万元年薪”村干部公选要求,把年富力强,工作有魄力,群众基础好,有致富本领的干部选拔到支书岗位。同时,积极开展村干部后备人才培养,选送4名农村优秀回乡青年进入大学学习,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充分发挥镇党委及各级活动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对干部的管理和约束,讨论更新完善了镇村干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类制度31项,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体制机制。在党员纳新上,按照“十六字”方针,严格程序,认真审查,坚持从生产一线、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对党员结构不合理的村、社区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和要求,重点推进。全年纳新党员25名。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上,完善了《党员目标责任明白卡》,以岗位承诺,以办事践诺,进一步深化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11个,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和查验工作,完善了流动党员管理三项制度(台账管理、定期汇报、走访家属),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党建上,对全镇创建对象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由镇上统一指导,与所在村党支部联建。在社区党建上,以“示范社区”创建为目标,协调解决固定活动场所、增加办公经费,配齐了办公设施,规范健全了内务资料,完善了制度,对干部开展培训,提高了素质,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达到标准化要求。在协会党建上,坚持走协会、支部联建的路子,以村支部党建引导协会党建,积极推进“支部+协会”创建模式,实现支部、协会党建工作共创新,同发展。

措施得力活动成效显著

创先争优活动就是推动工作的“点金石”。西华池镇始终把活动与党建主题活动、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工作来检验整个活动效果。全镇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完成163万元,项目工作卓有成效,到位265万元,招商引资6978万元,新办大型企业14户,振兴建材、农贸2个市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一是不断优化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抓住苹果、瓜菜、养殖三大产业,不断改优改良,发展果树5600亩,补植1760亩,育苗110亩,建成2000亩、1000亩集中示范点各1处、3个500亩连片栽植示范点,形成了孙寨沟等4个苹果专业村。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生态循环养殖”的发展模式,建成西华池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孙寨沟生态循环养殖场等8处,完善提高了宗伟黄牛育肥场等6处,全镇新增规模养殖大户27户。种植紫花苜蓿1200亩,建成100亩草带2处;青贮氨化饲草1.1万立方米,新建示范村1个。建成早春蔬菜大棚204座,小拱棚1260座,种植地膜商品菜5658亩,新栽黄花1067亩,建成唐旗村张旗100亩、严沟圈村段川50亩县城近郊设施蔬菜种植示范点2处。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民科技培训,组织输转外出务工人员8820人,创劳务收入6150万元。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方开源改善农村条件。新修通村水泥路2条10.2公里,通村油路3条13.5公里,砂石路7条22.3公里,配合完成了县城工业集中区“一纵两横”道路铺油罩面工程。新打机井1眼,饮水28.5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公里,改造农电线路45公里。荒山造林1810亩,补植补造9740亩,建成杨沟崂、唐旗、黎庄子村千亩荒山补植补造示范点3处;补植国道211线公路行道树18公里,新栽严沟圈—段川公路行道树7.8公里。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创新工程,建成孙寨沟樊塬林下栽植黄花、唐旗村杏林套种紫花苜蓿等示范点4处。建成户用沼气池400户,规划新建公墓区6处。投资135万元的镇文化站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投资2170万元的华市村南头花苑住宅小区已完成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投资1350万元的华市汽车美容市场及失地农民安置楼工程,已完成一期工程市场一层主体。三里店邵咀子蓝天居住宅小区工程正式启动。孙旗建材市场改造工程已基本竣工。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并组建8个专业清洁队,定期对城郊结合部及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三是严格落实政策,全方位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年发放惠农资金1793.97万元,其中:低保金380.03万元,五保供养金31万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490.7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486.64万元,家电下乡116.11万元,重大疾病救助23.47万元,社会救助32.26万元,农机具补贴3.69万元,危旧房改造114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建成西华池镇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民政、惠农、社保、计生、合作医疗、法律咨询等6个标准化、一站式服务窗口,年内公开政务、村(居)务36次。建立了镇党委书记、镇长接访制度,每周六由书记或镇长和群众面对面谈话,开展接访工作会议23场(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4起,查办14起,查结率100%;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49起。突出“五五”普法、严打整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油区管护、防邪教、社区矫正、禁毒、校园安全整治、和谐家庭、平安社区创建等重点工作,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44起,成功调处343起。

获奖情况

2001—2010年,连续10年被庆阳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党管武装”、“军事训练”、“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04—2008年,连续5年获“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2005年,被庆阳市委评为“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被庆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发展非公经济“十强乡镇”。

2009—2010年,连续2年获“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二等奖”。

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乡镇”;被庆阳市文明委授予“诚信示范乡镇”称号;被合水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劳务经济先进集体”;被庆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延伸考核优秀乡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庆阳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乡镇”;被庆阳市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