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69

第69章 致富不忘故乡人立志带富众乡亲

第69章 致富不忘故乡人立志带富众乡亲——记临夏县安家坡东乡族乡北小塬村支部书记马维良

〔组织点评〕

马维良同志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民族团结、计划生育和维稳等工作。通过兴办企业、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畜牧养殖和劳务输转两个支柱产业,使原本贫困落后的民族村变为现在全乡企业最多、群众创收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小康村。

——临夏县安家坡东乡族乡党委

〔个人感言〕

作为一名村支书,就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万事开头难,还要受得气、耐得烦、不怕难。发展离不开群众,要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业才能兴旺,群众的生活好过了,我们村干部的威信自然就高了。

在滔滔不绝的大夏河边有一名东乡汉子,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带领乡亲们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党群鱼水情的朴实赞歌。他就是州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州劳动模范、北小塬村党支部书记马维良同志。

自2004年当选为北小塬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为了给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他利用自己多年经商的优势每年向熟悉的建筑、采矿等企业输送本村劳务人员300人以上,在自己的企业安排400多名乡亲就业。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2007年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兴办的北小塬建材有限公司和河湾砂石料厂,当年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入股群众分红年年上升,同时还解决了200多名留守归女的就业问题,月收入达到800~1000元。他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为中心,带领乡亲们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动员养殖大户联合修建了北小塬奶牛养殖小区,为小区无偿整修道路两条150米,衬砌边沟150米。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先后筹资8万元,修建村卫生室2个。抓住承包河湾砂荒地的机会,出资30万元修建了河湾清真寺,化解了教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北小塬育成养鸡厂、云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云采石场等企业,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2010年甘肃省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马维良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捐款5100元,其中从自己负责的河湾砂石厂、绿源公司和北小塬建材厂捐款4500元,组织村支部和村委会捐款600元,并动员北小塬清真大寺捐款500元。

他在数十年如一日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关心和支持着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修建安家沟大坝一、二期工程时,他得知筹资难度大、经费紧缺的情况后,主动捐助2万元,加速了工程建设进度。在胡北路安家坡段捐资铺油工程中,他积极承包了这项各族群众梦寐以求的惠民工程,在工程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带头捐资10万元,严把工程质量关,保证了按期竣工通车,为全乡的经济发展铺通了致富路。他带领群众累计抢修塌方、衬砌渠道12.6公里,修建尾水下山工程2处。在修建村办公场所时,他个人捐资5000元。为了拓宽硬化村社道路,他利用自己的工程机械,无偿拓宽、整修村社路8.2公里,铺砂1720立方米,并积极争取项目,率先硬化了全村巷道。

文化水平有限的他,深深地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当得知村校的许多孩子没有课桌凳要站着上课、学生自带煤炭取暖的现状时,他自己主动给学校赠送了120套课桌凳和8套教师办公桌椅,并送去了3吨煤炭。后来,他看到村校个别教室漏水、几处已成危房的现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全面维修了北小塬小学的教室和宿舍,硬化了部分校园,并动员组织村两委班子捐资3万元,购置课桌凳30套、煤10砘,筹资维修教室2幢。他立足少数民族失辍学儿童多、个别家长对教育不重视的实际,重点对特困家庭上门劝说开导,关心询问生活状况,为他们送去面粉11袋,水泥80袋,争取危房改造项目2户,捐助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及时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近三年经他劝返的失辍学儿童达100多人次,使北小塬村的入学率从2004年的86%提高到2010年的99.3%。

在北小塬村,马维良帮扶、救助、办好事的事迹数不胜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660元提高到2010年的2950元,把这个少数民族贫困村改变成了全乡企业最多、群众创收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小康村。群众高兴地说:“大夏河边出人才,天南海北地做买卖,马维良书记的好心肠,穷媳妇穿上了新衣裳。”

马维良同志获奖情况

2004年,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被评为“明星企业家”;

2006年,被安家坡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2006年,获临夏回族自治州“劳动模范”称号;

2010年,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0年,获全州“十佳共产党员双强能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