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47545500000068

第68章 兴农路上的“领头雁”

第68章 兴农路上的“领头雁”——记临夏市折桥镇党委书记吴剑宏

〔组织点评〕

吴剑宏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时时注重党性修养,处处发挥模范作用,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艰苦创业,共同致富,把“服务人民群众,促进镇村经济发展”作为践行党员承诺的标准,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创先争优。

——中共临夏市委员会

〔个人感言〕

我能做的事非常平凡,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我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教育群众,在工作上带好干部,在实践中关注民生,为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里主要培育种植平菇、鸡腿菇、西红柿、西瓜、黄瓜、辣椒等精细蔬菜瓜果,亩均年产值达5万元,亩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折桥镇党委书记吴剑宏站在慈王村头自豪地说。顺着他指的方向,只见一排排酷似工厂车间式的现代日光温室和暖棚整齐有序排列,犹如一列列整装待发的火车,装满自产蔬菜源源不断地鲜活上市,装进了临夏市民的“菜篮子”。

这是他带领着桥镇一班人,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动员工商界人士先后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慈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新建的1050亩高效日光节能温室,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档次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真正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49岁的折桥镇党委书记吴剑宏,对普通百姓来说已是“高官”,但在采访中好几位村民告诉笔者,他没有半点“官架子”,热情、和蔼而又谦逊。的确是这样,一脸憨厚的吴剑宏在面对笔者的采访时,他温和地笑了:“其实我很平凡很普通,没什么值得写的。”并再三叮嘱:“写这篇文章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可随意发挥和拔高。”也许正是因为具有了实事求是精神和严谨、负责的态度,他才坚定地带领干部群众去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吧!

“要关心别人,首先就要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让别人来替自己操心、费力……”吴剑宏带领折桥镇党委一班人认真履职,各项工作走在了前列。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他提出了抓阵地、抓班子、抓培训、抓创建、抓示范“五个抓”,先后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了5个村委会办公楼;先后配备优秀大学生村官13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6名;举办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班68期,参训党员达5678人(次);镇党委已获“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镇”、全市“五个好”镇党委称号,所辖9个村均成为临夏市“五个好”村党支部。

“民生工作是基层工作的生命线”,这是吴剑宏担任党委书记后常说的一句话。他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促规范了农合工作运行机制,2011年参合率达到98.2%,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4%;动员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对贫困户、五保户、困难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等进行节日慰问,向困难群众献爱心;先后争取20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6条,完成9个村的人饮安全工程、有线电视网、农家书屋……

“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0年6月甘费村19岁的村民赵海军,被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合不严,需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但高达20万元的手术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吴剑宏闻讯后,马上组织召开折桥镇干部职工大会,号召大家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共募得善款5450元,亲自送到患者家属手中。自上任以来,他自己带头发动社会力量为赵海军等3名重、特大病困难家庭捐款4万多元。

“吴书记一直与领导、同事、群众相处很好,朋友很多,把我们当朋友一样对待。”镇上几位同志告诉笔者,“他生活朴素、作风正派,我们很佩服”。“他对班子成员放手、放心、放权,让我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及时为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干工作越来越带劲”,班子成员如是说。

“吴剑宏自从市委组织部调到折桥镇担任党委书记以来,肩负组织重托,心涌执著热望,坚定理想信念,情系群众冷暖,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两年来的工作证明,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共产党员”,临夏市委组织部领导告诉笔者。

如今走进折桥镇,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路面宽阔整洁,各茶园景色宜人,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庭院里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新气象蔚然成风,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了新时期的主旋律。吴剑宏满怀信心带着各族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步前进在开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大道上!

吴剑宏同志获奖情况

2010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