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短经一日一释
47327300000021

第21章 得势失势 宠辱不惊

【经文】

或曰:“宗悫之贱也,见轻庾业。及其贵也,请业为长史,何如?”

裴子野曰:“夫贫而无戚,贱而无闷,恬夫天素,弘此大猷,曾、原之德也。降志辱身,俯眉折脊,忍屈庸曹之下,贵聘群雄之上,韩、鲸之志也。卑身之事则同,居卑之情已异。若宗元干无怍于草具,有韩、鲸之度矣。终弃旧恶,长者哉!”

【译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刘裕建立的宋朝(公元420—502年),有一个叫宗悫的落魄书生,他的同乡庾业很瞧不起他。庾业有钱有势,豪阔得很,宴请客人,一上几十道菜,酒桌都有一丈见方,可是招待宗悫的饭菜却只有用稗子等杂粮煮的粗饭,宗悫照样坦然地吃。等到后来宗悫发达了,做了豫州太守,生杀之权集于一身,不但不记庾业羞辱他的旧恨,反而请庾业来做他的秘书长。对宗悫这种不记恨过去羞辱他的人,反而以德报怨的度量该如何理解、评价呢?

裴子野在谈到几个类似的历史人物时说:“一个人在穷困时不悲不愁,在微贱时不气馁不苦闷,淡泊于天命和平凡,穷就穷,很坦然,可是绝不放弃伟大的理想。这样的素养、气度和品德只有像曾子、原宪这两位孔子的学生才具有;还有一种人,倒霉的时候,降低自己的理想标准,低头认命,甚至人格被辱也能忍得下,低眉顺眼,卑躬屈膝,屈居庸碌、无赖泼皮之下,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抗,一旦得势了,就在英雄头上跑马。韩信、黥布就是这种人。这两种人,卑贱的时候被人轻蔑、侮辱的情况是相同的,可是其心态却截然不同。一种是英雄情操,得志就气度非凡,不得志就忍辱负重;另一种是道德、人格的榜样,认为人生本来平淡,从不奢求荣华富贵,淡泊名利。

“至于像宗悫这样的人,却兼有这两种情操、气度的长处。当年庾业在高朋满座的情况下冷落他,小瞧他,他不觉得惭愧,因为他有理想,有大志,这一点和韩信、黥布相像;在他得志以后,还请庾业做部下,不把过去的旧恶放在心上,这种崇高的宽厚长者之风又和曾子、原宪一样。确实是了不起啊!”

【智解】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得失

宠辱不惊,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人生在世,生活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无足为奇。古人云:君子坦荡荡。真正的君子,荣华富贵时坦然面对,无权无势时也平淡从容,无论是得势还是失势都能豁达大度,一笑置之。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视富贵如随季节枯荣相继的花草,待功名像看天空中变幻不定的云朵。得人宠信时勿轻狂,一时的志得意满并不代表会永远如此;受人侮辱时忌激愤,一时的艰难困苦也不意味着不能有翻身之日。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对待生活和事业,无所得时不要心浮气躁,有所得时也不必担惊受怕。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凡事有所成就者无不具有“宠辱不惊”这种极为宝贵的品格。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那他就可以从容面对生活和事业的种种考验与磨难,就一定会实现人生的理想。

自古仕途不平坦,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是家常便饭。如果拘泥于一时的得失,那便难免心浮气躁,郁气难平。如果能做到不“患得患失”便可称得上是智者。官场又叫“宦海”,比喻十分恰当,做官就像在海上漂泊一样,时起时伏,随波逐流,有时被抛上浪尖,有时又落入谷底。所以为官者都应以文中所讲的宗悫为榜样,无论身处逆境顺境都能从容面对,以平淡之心处世,这样的人生可以说达到了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仿佛站在泰山的顶峰,万般景致一目了然。

不但仕途沉浮不定,其实人生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境遇起起浮浮都是常有的事,在漫长的一生中,无论谁都会有低潮和高潮的时候,都会有鼎盛和低落的时候,如果遇上艰难困苦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那也就永远不会有希望重新开始,取得再次的胜利,而当一个人处于人生和事业的顶峰,不知收敛、肆意而为,狂傲自大地忘乎所以,那恐怕离他走下坡路也就不远了,正所谓“盛极必反”。在人生得意时要想到,人生就像海中行船,人不可能永远站在浪尖上,人总会有跌落谷底的时候,而当人生处于惨淡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希望,因为在失败中总会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就像一只落地的球,当它触到最低点的时候也正是将要反弹的时候,所以“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至理名言,在平凡之中透着高远的智慧,人生就应该不以一时的成败而或喜或悲,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起码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能迅速地从成功的光环中清醒过来,或者是从失败的阴影中振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