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游泳
47176600000006

第6章 游泳健身好处多(2)

入水前入水后

慕尼黑大学儿童门诊所主任克劳斯·贝特教授认为孩子在水中运动会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游泳对婴孩像种牛痘一样重要。科隆的运动学教授莉泽洛特·迪姆女士和她的同事受联邦教育部委托,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年的调查,他们密切跟踪和测定了165个学龄前儿童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收集了36000个数据,从中得出结论:自出生后三个月就学习游泳的男女小孩要比不会游泳的同年龄幼童整体发育状况强得多。游泳的小孩见多识广,容易耳聪目明。

学习游泳的男女小孩是“过早被激发出运动本能的儿童”。他们乐于交际,善于过团体生活,喜欢与小朋友来往。他们胆子较大,不会被人一下子吓住。他们聪慧好学,勇于进取,做起事来思想集中,脑子反应敏捷。

游泳也使学生在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学习游泳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战胜一个个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因此说,游泳培养了儿童从小勇于承受各种困难与险阻、经受得起挫折与成功的考验,自信心较强。

2.游泳在青少年发育与形体健美上的作用

游泳锻炼,身体能量消耗大,于是相对吃得多。食欲极佳,消化能力也相应增强,营养能及时得到补充。同时,由于骨骼经常运动,骺软骨的新陈代谢旺盛,细胞不断分裂和生长骨干,骨骼便逐渐成长。据资料统计,在同样年龄、性别、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的人,参加游泳者比不参加者身体高4~6厘米。

其次,游泳技术是以臂部为主,腰腿部协同配合的运动。而人体态的健美与肩宽、髋(骨盆)宽之间的比例是有紧密关系的。虽然其中髋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然而肩部则可以通过运动使其增宽。游泳可以使肩带、胸、背部的大小肌肉群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并且又由于在水中要承受10公斤左右的压力,因此必须增加呼吸深度和胸廓的活动范围。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胸廓的容量加大。久而久之,逐渐练就形成强壮的上体与一副宽阔漂亮的肩膀。这样下体相对显得窄小,绝对是一种理想身材。

病患儿与游泳康复

病残儿童在水中能借助水的浮力,在他人帮助下,完成陆地不能完成的动作。这对他们的康复是有一定作用的。有资料显示,甚至那些低能和脑性麻痹的残疾儿童,经过游泳训练也能使其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伤残儿童由于行动不便往往被认为与体育无缘。但是对步行感到困难的儿童会对水中漂浮感到有趣。通过水中的各种体验,能够感到人生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多数的心身障碍者除了到医院接受治疗、在设施中进行锻炼以外,很少外出,以至视野变得窄小,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处于一种消极情绪状态。这样的孩子其本身能够参加的体育活动很少,身体不运动,其精神压力也难以得到消除。水中是他们理想的运动环境。在欧洲,规模较大的医院里都有小型温水游泳池,池中有固定扶手,便于练习者行走,做屈伸臂、腿与腰等练习。将水温调至30℃左右时,能够起到延长入浴时间的放松效果。

在水中放入玩具等让孩子玩耍,只会使孩子感到愉快而完全不会有进行锻炼的感觉。

人体在水中受到无重力的影响,身体运动变得轻便,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水的特性进行各式各样的水中练习,例如利用水的压力进行腹式呼吸练习等。一、游泳促进小儿单板机痹症患儿的身心健康小儿麻痹症患者,他们有心率低、摄氧量少的特点,但是通过水中运动可以使氧气的摄取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以提高呼吸机能与循环机能水平。

运动时的负荷与运动时的阻力会自然地使全身肌肉力量增强。通过各种活动,使大脑中麻痹的细胞从睡眠中觉醒过来,从而使活性化得到提高。

小儿麻痹症的特征通常是患者站立时脚底面形成一定的角度,造成只能用脚尖站立行走,腰伸不直,膝盖弯曲,以至行走姿势不自然。在水中进行纠正不良姿势的练习比陆上容易,在水中更容易让患者体会控制平衡的感觉。

小儿麻痹症患者往往不会吐气,这也是造成语言障碍的原因之一。为了克服这个障碍,可以通过水中深吐气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吐气的方法。还可以让他们通过使整个身体边沉入水中边向前走的方法来掌握吐气方法。

根据有关的报告,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水中练习有以下效果:

①行走的稳定性提高。

②运动趋向灵活。

③身体姿势变好,颈、腰伸直。

④能够交友,协调性提高。

⑤注意力提高。

⑥肥胖得到控制。

⑦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

⑧忍耐能力提高。

⑨精神压力消除,情绪稳定。

⑩表情变得丰富。

患小儿麻痹症的D某在水中进行练习。他已经从内心对教练员产生信任,正在认真地进行放松练习。

由于以上变化,小儿麻痹症患者与家庭成员的语言交流增加,并使家庭变得愉快与和谐。

游泳是小儿麻痹症、肢体伤残、抑郁症与哮喘等儿童患者最适宜的体育运动项目。当然,指导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练习内容。与一般人一样,儿童患者短时间要获得明显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指导者必须与其家长一起制定长期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不断地使患者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二、游泳使孤独症患儿心情开朗

对一般人来说,往往会有游泳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的本能意识。特别是有精神障碍的孤独症患者,对水有非常恐怖的感觉。

孤独症患儿中有不同的类型。有的只要脚稍微接触水,立刻会认为有死的危险在威胁着他;也有的一点儿也不会游泳,就无事一样跳入水中。

由于孩子们在水中无法像在陆上一样地进行正常呼吸,有时会从鼻子吸入一些水。经过这样体验的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死亡与恐怖的感觉。

如果准备对患孤独症儿童慢慢地进行游泳教学,则教练员必须与孩子建立一种类似母子关系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最初将孩子抱着慢慢地入水,然后用手牵着他在水中慢走,逐渐慢慢地进行游泳教学。如果真诚、耐心地进行教学,就会使孩子认识到只要跟着教练员就能够获得安全,这样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就会初步建立并逐渐巩固。

如果这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得到建立,孩子的孤独症状就会有很大的好转,心情会逐渐开朗。如果能够使孩子们的心情变得开朗,那么孤独症也就不治而愈了。

三、游泳与哮喘患儿

哮喘发作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解释哮喘,就是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时使气道变窄,造成呼吸困难。

引起病情发作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体质。但是灰尘、花粉与螨虫等过敏诱因对发作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精神上的因素也有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厌恶上学等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病情发作的原因之一。

由于主要原因是体质问题,所以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用药在短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多用,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造成危险。所以,综合性的体质改善、体力提高比任何治疗都重要。

对于经常发病的哮喘儿来说,要想战胜疾病必须有良好的体力。然而,哮喘儿是无法进行激烈运动的,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时气管进行收缩,使呼吸产生困难所致。由于这个原因,教师和家长往往对哮喘儿的运动采取消极态度,结果造成哮喘儿的体力进一步下降。长期的哮喘使孩子们感到难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呼吸道过敏多数是食物的因素所造成,当然也有空气的污染与房屋封闭等原因。目前由于这些因素,哮喘儿在不断地增加。

对儿童哮喘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目前被广泛注目的游泳疗法。

曾有一家日本医院组织哮喘重病患者去山中湖进行了野营活动。

由于是重度哮喘患者,在长途跋涉到达湖畔时,已游泳运动让哮喘儿病情好转有一些患者开始发病。一部分会游泳的孩子跳入水中进行玩耍。由于天气很热,医生们将哮喘发作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扶入水中。

在岸上呼吸困难、只能勉强行走的发病的孩子,当进入湖中水没至颈部时,却开始与医生说话。在说话的过程中,医生明显地感到,孩子哮喘的发作逐渐减轻。通过1个小时左右的玩水活动,孩子的哮喘逐渐消失了。

这件事使我们知道,将哮喘儿放入水中进行活动与讲话,他的发作能够得到抑制。

此外,通过让哮喘儿进行游泳练习,发现他们肺机能不但没有下降,相反普遍上升。医生由此得出以锻炼为目的的游泳对哮喘儿很有帮助的结论。

游泳是综合的平衡性运动项目,对哮喘的辅助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水中运动作为一种运动疗法,通过练习帮助练习者的潜在的自然治愈能力得以觉醒。必须认识到,游泳不是特效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在练习中,病患儿童比一般儿童更有感触的,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增强信心,强化生存的欲望。不过病残儿童的康复训练,必须在水温31℃及室温30℃情况下进行,还必须一对一辅导,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游泳运动最健康

一、游泳运动与心脏健康

游泳运动对促进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帮助。

游泳时,人体处于平卧姿势,在水的压力作用下,肢体的血液易于回流心脏;而且游泳时心跳频率加快,心输出量大大增加。

游泳时不管是自由泳、蛙泳、仰泳还是蝶泳,身体位置都是处于水平状态进行运动的。在陆上,身体基本上是处于垂直状态的。由于两种状态的不同,运动时所受的影响也不一样。水平运动有很多好处。

首先,当身体处于水平状态时,肺部的血液能够渗透到全体肺泡,使陆上不使用的肺泡充分得到利用,提高肺的换气效率。

其次,使从毛细血管末梢回流至心脏的静脉血液阻力减少,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这样能够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以及全身的细胞活性化提高。

人在站立时,下半身的血液受重力影响较大,而人体处于水平位置时,血液流回心脏就变得容易,血液的整体循环状态得到改善。游泳作为身体处于水平运动的体育项目来说,对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血液循环不良会使体内氧气缺乏,这样容易产生疼痛、麻痹、痒、炎症、溃疡、浮肿、肿胀与硬块等症状。

出现疲劳、肩痛与头痛等症状,多数情况也多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氧气不足造成的。

人体依靠摄入体内的氧气进行新陈代谢。人体生命也是依靠血液中红血球将氧气运送至血管末端的细胞来维持的。

细胞、组织等所需要的营养,依靠血液运输进行供给。血液循环不良会使身体各个方面产生障碍。

50%的成人病是血液循环恶化所引起的,其原因就在于此。

静脉血液的流通舒畅对人体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下的简单实验可以帮助大家对此问题有所认识。

首先,单臂上举高于心脏,进行30秒轻微摆动,然后将两臂同时放入温水中浸泡,此时上举摆动的手臂对温度敏感。

其次,两手进行握拳,上举摆动的手会有轻松的感觉并能够用力地握紧。

也就是说,上举摆动(进行运动)的手,血液循环良好,感觉的敏感度提高。

瑜伽术中的倒立之所以能够有利于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再加上手脚进行运动,这对促进血液循环有双重作用。长期从事游泳锻炼,心肺体积呈现明显的运动性增大,心脏收缩更加有力;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一般人安静时心率为70~80次/分,每搏输出量约60~80毫升;而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时心率可达40~60次/分,每搏输出量高达90~120毫升。游泳还能刺激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提高人体摄氧能力。据测定,游泳运动员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子为14~16克,女子为13~15克;而一般人只分别有12~15克和11~14克。

二、游泳运动与呼吸系统健康

游泳是一般的运动项目中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这与水中呼吸的条件要比陆上困难以及游泳的姿势、水的压力等因素有关。据测定,空气的密度是1.295克/升,水的密度为1000克/升,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多倍。人若在水中静止不动,水深每增加1米,每平方厘米体表面积所受压力要增大0.01个大气压。

对于游泳来说,不论是自由泳还是蛙泳,每次嘴露出水面时都要快速吸气然后深深地吐气。这种陆上完全无意识的机体反应,在水中却需要有意识地用理想的腹式呼吸来控制。

水压有助于提高呼吸肌的力量

在进行呼吸运动时,主要依靠呼吸肌的横膈膜、外肋肌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来完成。呼吸肌的发达能使呼吸量增加。

与空气相比,水的密度要大得多。对于人体来说,在水中会受到水的压力。在水深50厘米处,人体所受的压力为1.05个大气压,而在水深150厘米处人体所受的压力为1.15个大气压。

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感觉呼吸较费力,是因为胸腔受到的水的压力高达12~15千克,这就迫使呼吸肌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来完成呼吸动作。

游泳时,人体通常是横向处于30~50厘米水深位置,是在比空气中多承受0.03~O.05个大气压的环境中进行运动。根据物理学家帕斯卡的水压均衡法则,人体全身所受到的压力是均衡的。

即使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胸部受水的压力变小,腹部受压使横膈膜上压导致体内空气的正常吸入变得困难。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得不将胸式的浅呼吸改为腹式的深呼吸。

人体在水中有自然地将胸式呼吸改为腹式呼吸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