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46465800000018

第18章 “全球鹰”升空(5)

美国人确实没有想到,作为1945年时太平洋地区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越南民众从心理上就不希望成为美国的附庸。更别说胡志明本人早就对西方的殖民统治深恶痛绝,尽管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解放了越南,但在他内心深处,美国根本就是他的敌人。

可以说,秘密情报并没有向美国政府提供这样一份调查报告,否则美国不会同意战后仍然让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1954年,随着法国被迫放弃半个越南,于是越南分成了由资本主义阵营控制的“南越”和由于共产党控制的“北越”,美国和胡志明的“蜜月期”由此宣告结束。

为改变越南的局势,中央情报局开始了在越南的“隐蔽活动”,尽管他们也知道南方政权腐败无能,但为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利益,他们仍然致力于通过非选举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政权上台——当时的情况是,一旦双方停止军事对抗进行全民选举,那得到广泛拥护的共产党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赢得选举的胜利。起初中央情报局亚太平洋地区负责人戴斯蒙德·菲茨杰拉德和越南隐蔽行动负责人爱德华·兰斯代尔都表示美国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介入越南事务,他们依旧希望用隐蔽行动的方式取得美国想要的结果。

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中央情报局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兰斯代尔可以毫无阻力地获得隐蔽行动授权。在他的安排下,中情局特工在越南的工作只是劝说更多的“北越”天主教徒逃往南方。其间最“暴力”的活动可能就是中情局特工破坏了“北越”的石油供应系统,而所谓的军事援助就是在“南越”和老挝地区秘密培训反共产主义的武装力量,具体执行者是中情局的特工人员。

当然,美国政府并没有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艾森豪威尔时代曾就此问题认真咨询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中央情报局,结果中情局给出了非常精确的报告。他们的报告提醒总统,针对越南共产党的军事活动将演变成一场造成巨大损耗的长期战争,而且无法保证美国会获得最后的胜利。艾森豪威尔最终听从了中情局的建议,在他的任期内,中情局的隐蔽活动虽然频繁但规模不大,而且还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中情局的破坏和阻挠,1959年,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推翻越南共和国,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越南共和国组织武装颠覆。

1960年,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国政府的各恐怖组织组成,实际上由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控制。

艾森豪威尔显然无意在自己任期即将结束时继续加大隐蔽工作的力度,越南问题也始终只能围绕着中情局的研究报告打转。即便是肯尼迪总统上台,在越南问题上仍然延续了艾森豪威尔的思路。虽然普遍认为,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派遣美国国防军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共和国是越南战争开始的标志,实际上在1961年10月前,美国根本没有把越南问题扩大成战争的想法。真正让美国卷入越战泥潭的原因是苏联人严重刺激了肯尼迪的对抗意识。

1961年6月,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会面。或许赫鲁晓夫看到自己的对手是位面容忠厚的年轻人,从而放弃了温和的态度来进行商谈。会谈一开始,他就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让美国人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因此会议是无法愉快进行的,更不会达成任何有建设性的协议。但在赫鲁晓夫看来,自己的恐吓语气已经把年轻的美国总统吓得够呛,因此他只要有个小小行动配合,美国人很可能就会彻底屈服。因此他的恫吓又逐步转化为行动。

1961年8月,苏联人一夜之间在德国修起了柏林墙;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

在美国人看来,形势是相当严峻的,面对苏联人在欧洲的步步紧逼,肯尼迪认为美国不能再采取听之任之的“绥靖”政策,应该在全球显示美国的无畏精神。因此,他公开表态说:“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局势。”明眼人通过这句话立刻就可以看出,年轻的总统希望在越南问题上显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决心。

但中情局对扩大越南的军事行动持保留态度,即使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总统公开表态后改变了原先的立场,中情局仍然对其提出的“越共是一支可以被立刻击垮的部队”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

根据中情局提供的报告,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首先切断北越方面的补给支援的计划根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越共自己制造粮食,自己制造武器,而且90%以上的都是当地人,切断补给的计划对他们根本不会造成影响。

但此时的中情局已经不再受总统的青睐与信任了,为了向苏联展示所谓的“美国决心”,肯尼迪对中情局的报告根本不屑一顾。正因为如此,“战争”很快便提上了白宫的议事日程,美国向越南派遣军事人员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美国和北越军队正式交火发生在1964年7月31日,当时一艘在靠近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的中立海域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越南人民军鱼雷艇攻击,在附近航空母舰支援下,美国海军击沉其中一艘。8月4日,事件进一步升级,“马多克斯”号往北航行时,被雷达信号追踪,随即“马多克斯”号宣称自己受到攻击,美国空军很快就轰炸了越南人民军的海军基地,这就是着名的“北部湾事件”。

8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案”,该议案授权总统“以总统的判断动用包含武装力量在内的一切行为来应付此事件”。因此,这个议案事实上给了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不久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不断攀升。

1965年2月,美国国防军的一个军事基地遭到袭击,美国空军随即发动报复性打击。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越南岘港市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国国防军战斗人员。7月24日,美国一架F-4C被击落,林登·约翰逊总统将美国驻越南部队提升至125000人。第二天,美国国防军第101空降师的4000人又进入越南。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5500名士兵发动了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地战,在空中支援和大规模炮击掩护下,美军成功摧毁越南反政府武装的基地。11月14日,美国国防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的三个营和越南人民军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越南人民军有2000人驻守,双方进行了第一场大规模战斗。3天激战后,越南人民军阵亡1037人,美国国防军阵亡234人,“越南民主共和国”将“越南共和国”分为两段的计划因此失败。由于遭受沉重打击,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恐怖袭击的办法。1966年初,美军在越南的总数是184000人,但占据着优势的美军却忽然做出了增兵的举动,1966年8月,驻扎在越南的美国士兵激增到429000人。美军出现这么大的增幅,其主要原因却是来自于事先一直持反战态度的中央情报局。

1966年1月,中央情报局的一个低级情报分析人员萨姆·亚当斯来到了越南,根据中情局局长威廉·雷伯恩的要求,他对部分战役及越共的秘密活动情况进行了彻底研究。结果发现敌军中逃兵比例很高,很明显越共将在至多两年的时间里被打垮,于是他迅速回国,把自己的研究报告交给了雷伯恩。

雷伯恩对亚当斯的工作非常满意,他旋即把报告上交给国务院,而亚当斯也因此被提拔到弗吉尼亚州中情局大楼的第五层,成为高级情报分析人员。亚当斯的报告让国务院感到战争会很快结束,总统指示国防部督促国会大规模增派部队,以便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争,于是美国驻越军队人数突增。在胜利气息的鼓舞下,美军的空中作战也同样大规模提升,总统林登·约翰逊批准了“滚雷行动”,美国轰炸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开始进行大规模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