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99

第99章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的武夷山市南郊,绵亘蜿蜒于闽赣两省边境,北接浙江仙霞岭,南临广东九连山。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33′-118°50′北纬24°30′-28°20′之间。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我国着名的游览胜地。

实际上,武夷山在遥远的中生代晚期就开始出现,由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从那时起,随着新构造运动持续而强烈的提高和流水的侵蚀切割、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也因地热氧化而显出红褐色,山形则因挤压而东倾。

我们平时所说的武夷山,通常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

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极其美妙的景观,包括武夷山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区内峰峦林立,气势磅礴,既有醇厚古朴的原始大森林风貌,又有造化神奇的俏丽英姿,是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的一方圣土,是回归大自然的胜地。

武夷山风景区方圆6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风光灵秀,名冠东南,历史上曾屡受封建帝王的封表和勒石铭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在位)曾遣使来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唐玄宗(712年-755年在位)大封天下名山,武夷山亦在其中。五代(907-960)之初,武夷山作为东南一带的道教圣地,又被道家视作“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

武夷山风景区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

武夷山风景区内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亦变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一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古人称:“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武夷”。孔子集前古思想之大成,开创中国文化传统之主干的儒学。南宋理学家朱熹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使程朱理学达到顶峰,为儒学注入新的生机,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朱熹创办“武夷精舍”,聚徒讲学,着书立说,成为当时东南文化学术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道家也把这里称为“第十六洞天”。

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2个双遗产地之一,自此跨入世界着名山水行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成为世界遗产地的武夷山,今后更应责无旁贷地不断增强保护管理力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们国家赋予武夷山人的职责。武夷山属于世界全人类同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