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90

第90章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距屯溪约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西递村落宏大,建筑粉墙黛瓦,景色异常秀美。

西递村因村中环绕的两条河,水势由东往西流,而得名西递,古时这里还曾被称作“西溪”“西川”,也都是取自同一个意思。

西递村是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北宋皇裕年间,胡氏先祖胡士良看到这里的山清水秀,景色秀美,便从家乡婺源带来地师(风水先生),对这里的山水作了详细的测算。根据地师的指点,村落建在中间宽阔的三阳之地,在村西设有水口,这种群山环抱的环境造成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小气候。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

从而大吉大发。”

西递村四面环山,东西约长800米,有三条溪流从村北、村北流经全村后在村南会源桥处汇聚。西递村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体,村15高大的乔木和原有的13座牌坊好似船上的桅杆,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整个村庄,便它恰似一艘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用黟县本地产的青石铺就。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律感。宽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街、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40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住宅大多临水而建,有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形状各异的石雕漏窗及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石板桥,这些建筑和物件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向人们展示着旧日的繁华。

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西递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西递村在建筑布局,营造技术和装饰工艺上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2000年11月30日,西递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古村落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西递的着名旅游景点有胡文光牌坊、敬爱堂、瑞玉庭、尚德堂等。

宏村

宏村,又名弘村,是一处有严谨规划的古村落。特别是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得相当精制奇妙,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海内外游客对宏村的评价极高,来这里游览后流连忘返。

宏村也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清嘉庆甲戌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水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随着诗篇的传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着名的南湖书院,坐落在南湖北畔,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是一个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书香楼舍庭院。面积十余亩,在绿树浓阴之间。它外临一湖碧水,内有玲珑假山,场上有株百年龙柏松。书院大厅巍峨壮观,门楼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额,系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望湖阁”,卷棚式屋顶,楼窗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登高远眺,确实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这些年来,到宏村的国内外游客倍增。许多专家评价宏村说,这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文物是国家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