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07

第7章 中国兵学思想的奠基人武圣孙武

孙武是先秦最杰出的兵家,古代兵学的奠基人,他的《孙子》一书被世界公认为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他也因此被誉为“武圣”。

孙武又称孙子,春秋末吴国将军,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初。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另有广饶、博兴等说)人,齐国田氏家族后裔。据说他的祖父田书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孙武的父亲曾在齐国为卿。后因田、鲍四族谋乱,孙武出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员推荐,晋见吴王阖闾。阖闾知孙武能用兵,又见其所着兵法13篇,遂重用其为将军。传说孙武先在吴宫演练宫女,吴王二姬恃宠违令,被他依军令处斩,初显其治军之才。公元前506年,孙武与行人伍子胥、太宰伯嚭辅佐阖闾西向伐楚,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湖北汉川北)大破楚军,乘胜追击破敌,攻入楚都那城(今湖北江陵西北)。这就是着名的柏举之战。此战“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史称孙武“与有力焉”

。以后,孙武事迹不详。

《孙子》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兵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又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着作。全书共13篇,分别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计五千九百余字。《孙子》总结了前代的战争经验,充分吸取前代兵书如《军政》等的精华,结合当时军事实践,从战略和战术角度分别揭示带规律性的军事原则,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孙子》自问世后,一向为人们所重视。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竹简本虽为残简,说明当时已很流行。宋代官方颁行《武经七书》为武学必读教材,将《孙子》列为首位,足见真推崇重视。从汉末曹操注《孙子》起,至今关于《孙子》的各类注本已有成百近千。今存世《孙子》,不仅有数十种汉文本,还有西夏文、蒙古文等少数民族文本,另有近二十种外文译本。

充满朴素辩证法光彩的军事思想《孙子》是孙武军事思想的结晶,内容十分丰富。

孙武的军事思想充满朴素的辩证法的光彩。他的从现象探求本质、寻找规律的认识方法,他的关于奇与正、利与害、迁和直、乱和治、弱和强、寡和众、攻和守等相互转化的观点,至今仍有启发意义。当然,他的思想中也有愚民愚兵等杂质,但毕竟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