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40

第40章 李靖的兵思想

李靖(571年~649年)是唐朝军事家。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武德三年(620年),赵郡王李孝恭征侵扰夔州(今四川奉节东北)的冉肇则,出战失利。李靖率800名士兵,破其险要,设伏斩冉肇则,俘获5000多人,得到李渊信任。次年,为助李孝恭平定割据江陵的萧铣,献平铣十策,因拜行军总管,兼孝恭行军长史。九月,李孝恭从靖之策,大败敌军,逼降萧铣。李靖入城,号令严明。宽大敌将校之家,大得人心。后晋升为上柱国大将军,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了岭南96州,户60余万。六年,辅公祜据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李靖协助李孝恭统七总管兵东讨。次年,先破辅公拓部将冯惠亮之策,自率精卒水陆并进,与敌苦战,杀伤万余人。乘势率轻兵直奔丹阳,大破敌军,生擒公拓。李渊盛赞其将略,认为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犹不及李靖。八年,突厥侵扰太原,李靖任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万人屯于太谷(在今山西)。当时诸将多败,惟独李靖不损兵卒而归。次年,击退东突厥颉利可汗军。太宗即位后,历任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贞观四年(630年),大破领利可汗于阴山,斩首万余级,俘男女10余万口,拜尚书右仆射。后任畿内道大使,以足疾上表辞官。太宗称其为一代圭臬,并授特进。贞观八年(634年),因吐谷浑入侵,李靖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五总管兵西击吐谷浑。次年,用侯君集之策,大战数十次,杀获甚多。吐谷浑可汗伏允自杀,其子大宁王慕容顺率部归唐。李靖回师后,自知功高身危,闭门谢客。后封卫国公。辞官后,太宗仍常征询他对军国大事的意见。二十三年,病卒于家中。临终,太宗亲幸其第,流涕而为之忧伤。同年,太宗亦病卒。

李靖少年习兵法,颇有心得,中年以后统兵作战,凡战皆胜,军事理论基础深厚,战争实践经验丰富,二者相得益彰,使其军事思想内容丰富,军事艺术境界极高。他少年通史书,以史为鉴,又成为其军事思想深厚的一个因素。他晚年辞官谢客后,常应太宗征询,与之讨论军国大事和兵法,使其军事思想得到很好的总结。他曾着《六军镜》《韬铃秘术》《总要》等兵书,可惜都亡佚了,只有《卫公李靖兵法》的部分内容散见于《通典》《太平御览》等类书、政书中。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也有反映其军事思想及作战艺术的记录。《武经七书》之一、传世兵书《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虽非其亲撰,但很可能是后人对他言论的辑录,其中也许有后人附益的部分,但其基本内容反映的是李靖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