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草原(科学探究丛书)
45973000000011

第11章 美丽富饶的草原资源(4)

达乌尔黄鼠又名草原黄鼠、大眼贼、豆鼠子(以下简称黄鼠),主要栖息于中国北方干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带。黄鼠属地栖性松鼠科,体长约200毫米,背毛深黄色,稍带褐黑色。尾短,头大,眼大,故有“大眼贼”之称。黄鼠营洞穴生活,主要吃草,有时也捕昆虫、蜥蜴等小动物。活动前常在地面上直立5~10分钟,观察周围情况,发现有危险时,立即逃回洞内或匍匐于地面。

分布在中国草原上的旱獭有喜马拉雅旱獭、蒙古旱獭、天山旱獭和长尾旱獭,其中以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喜马拉雅旱獭(以下简称旱獭)又叫西藏旱獭,当地居民称之为“哈拉”,是一种大型啮齿动物。形状和大小跟兔子差不多,但样子比兔显得敦实憨厚,前肢的爪特别发达,便于挖洞。一般栖息在海拔1500~4500米的山地草原上,为群居性动物,以家族居住。旱獭白天活动,专吃草茎、草根和草籽,又到处挖洞,破坏草原,又能传染鼠疫等疾病,对人畜有害。但是旱獭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它的毛皮板质厚,绒毛丰满,针毛平齐,带有光泽,宜做高级翻毛皮衣和皮褥,经人工染色后可与水獭、紫貂皮相媲美,是中国传统的出口畅销货,在国际市场上有“软黄金”之称。旱獭油可以治疗烫伤、冻伤和关节炎,也可食用,油的味道香美爽口,可炒菜、烙饼炸油条麻花,营养丰富。据调查,青海省草原约有1500万只旱獭,每年可捕获100多万只。加强旱獭的捕获和收购,不仅可以为国家多创外汇,又能增加牧民收入,同时还可以保护草原。

长爪沙鼠是典型的干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动物,分布较广,喜欢生活在砂质土地带,故名沙耗子,是沙鼠科中较小的动物,体长不超过150毫米,尾长而粗。喜群居生活,白天活动,以植物种子为食,夏季也吃牧草嫩芽。布氏田鼠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干旱草原上,能在土质坚硬的草地上生活,也喜欢在湿润的地方如湖边居住。其体形较小,身长90~120毫米,夏毛背部为沙黄色,腹部乳白色。尾短,耳特小,几乎隐藏于毛中。布氏田鼠不冬眠,终年活动,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秋天贮的草也是绿色的。

草原鼢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及河北北部草原地区,与草原相邻的农区也有。它的体形短粗,吻钝,上下唇均为纯白色,是中国鼢鼠中毛色较淡的一种,一般为银灰色稍带淡赭色;前肢的爪特别粗大,眼极小,耳隐于毛被下。草原鼢鼠喜地下生活,在它生活的地方,地面上有大量排列成直线或弧形的土丘,直径为50~70厘米,最大的可达1米以上。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

达乌尔鼠兔分布很广,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藏干草原和高山草甸草原上均有。它是典型的草原动物,体形象小兔,体长125~185毫米,冬毛为沙褐黄色,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或有小的突起,耳大呈椭圆形。达乌尔鼠兔终年白昼活动,以植物绿色部分为食,有贮草习性。每年8~10月贮草,首先将洞群周围牧草咬断,然后拖至洞口附近堆成小堆,每堆1.5~2.5公斤,待晾干后再拖入洞内贮藏,供过冬食用。

鼠类从来就是人类的大敌,草原上的野鼠挖洞食草,破坏草原,与牲畜争夺饲草。然而,这种十分讨厌的东西也有一点令人喜爱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皮毛。鼠皮经过加工后,具有色泽鲜艳,皮板柔软,毛绒平整光滑,轻而耐用等优点,是加工妇女和儿童裘皮大衣的好原料。

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每年要收购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毛皮、肉类、动物药材、羽绒、细尾毛等,这些资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增进人民健康和丰富文化生活都是有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在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潜力巨大的渔业基地

许多草原上,河网密布,大河溪流纵横交错,湖泊、泡沼、坑塘、水库星罗棋布。这些丰富的水面资源不仅可以滋润草原、灌溉牧草,供人畜饮用,而且还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中国草原上的天然水面资源丰富。以内蒙古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的水面共有1238万亩,除很少一部分在农区以外,其余大都遍布于坦荡的大草原上,其中可供利用的养鱼水面为800万亩,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1/10。在已利用的695万亩水面资源中,10万亩以上的著名湖泊有达赉湖(345万亩)、贝尔湖(91.5万亩)、达里湖(36万亩)和查干诺尔(18万亩);中、小型湖泊、泡沼65万亩左右;水库760余座,面积为65万多亩;池塘10万多亩。

西北草原上的水面资源也很丰富,630万亩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滨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湖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著名的青海裸鲤又名鳇鱼,年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

新疆草原上的大、小河流计有721条,7500亩以上的湖泊有52个。其中博斯腾湖的湖水面积为156万亩,是西北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年产鱼1500吨以上。水库466座,可供养鱼的水面为80多万亩。

位于地球之巅的青藏草原上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其中水面超过15万亩的大湖泊有100多个。这些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河湖溪流都是天然的养鱼场。

中国草原上的河湖沼塘除了季节性的天然降水和融雪供给水源以外,有的湖泊还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如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草原上的达里湖和两个附属淡水湖(鲤鱼泡子和牛泡子),其地下就有丰富的泉水,近年来虽然气候干旱,但仍能维持渔业生产。

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河、湖、泡、塘虽然冬季封冻期长,鱼类生长期短,但鱼类的生长期适逢天气晴朗稳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如西北草原光照强度每平方厘米为120~200千卡,高于南方,全年日照时数达2200~3300小时。光合强度大,昼夜温差大,这些优越的条件对于各种水域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极为有利。

水温适宜,污染少,这也是南方水域所没有的。如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水温一般都在10℃以上,养殖鱼类都能摄食生长。6月下旬至8月下旬,水温上升到25℃~30℃之间,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草原地区大、中城市极少,工业不很发达,因而空气新鲜,大气或水域的污染极少。水域中凶猛鱼类也比较少,是鱼类健康生长的有利环境。

塞外鱼乡的另一优越条件还表现在,这些水面资源大都镶嵌在绿草丛中,周围是开阔的天然大牧场,水草丰美,牲畜密度大。每年夏秋季节,牛羊粪、各种草籽以及其他有机物质被雨水冲入湖中,使水体增加了大量的浮游物和底栖生物。如位于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红碱淖海子,每升湖水中就含有浮游物50万个,博斯腾湖每升最高可达100万个以上,这就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达赉湖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它与南面的贝尔湖之间有乌逊河相连,水路长达200多公里,且多支流曲道,沿河两岸与河道中水生植物丛生,是鱼类产卵繁殖的良好场所,因此达赉湖又有“金色鲤鱼乡”之称。

发源于终年积雪的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由于横穿阿尔泰山地草原,水质肥沃,每年盛夏汛期,鲤鱼成群结队从下游逆流而上,充满河道,人们用“骑马过河踩死鱼”这句形象的语言来说明这里有着丰富的鱼类。

草原水域中的鱼类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很多。据统计,仅内蒙古草原水面中就有鱼类百余种,比较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有二三十种。有温水性的鲤、鲫、鲶、鲌、赤眼鳟和适于内陆盐碱水域生活的雅罗鱼等,也有冷水性、半冷水性的鱼类,如哲罗、细鳞、斑鳟、狗鱼、白鲑等;在额尔古纳河还有一年一度从大洋中回归而来的大麻哈鱼,以及从南方引进的青、草、鲢、鳙、鲂、鲴等不同品种,生长同样良好。其他水产品如河蟹、元鱼等也很丰富。

新疆水域自然生长的鱼类有5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多种。其中哲罗鲑鱼、红鳞鱼和长颌白鲑鱼以其生长快、脂肪含量高、肉味鲜美而著称,它们与鲟鱼合称为新疆的四大名鱼。除额尔齐斯河的鱼类组成主要是欧洲类型的狗鱼、长欧洲鲇、赤鲈等以外,其他水域中的鱼类多是高原和耐寒的特殊类型。尤其是鲤鱼和鲫鱼,常常为湖泊中的优势种。此外,塞外鱼乡还有很多著名的经济鱼类,如呼伦贝尔草原上额尔古纳河所产的北方冷水性哲罗鱼,每尾重达30多公斤,人称“海中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