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45446200000012

第12章 女英雄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朝人。

木兰的父亲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老将军。他在立下很多战功的同时,也落了一身伤残,只好告老还家养病。

有一年,突厥又突然发来大军,要夺隋朝的江山,势头猛得很。把守边关的兵将抵挡不住,眼看敌人就要打到内地来。朝廷急忙传旨:在军籍的一律都得赶紧去边关迎敌。

木兰听说身残多病的爹爹又要从征,急得不知怎样才好。她爹可不在乎,一见军帖,连忙命女儿给他备马。打惯仗的人,一听说边关吃紧就心里冒火。可是人老不比当年,老将军把盔甲往身上一披,觉得沉了;刀往手里一掂,觉得重了。他骑惯的那匹战马也老了,只得从街上又买了一匹。谁知这匹马欺生,老将军往它跟前一偎,它又踢又蹦。老将军连上三次都没上得去,还差一点儿被它摔在地上。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老了啊,老了!”老将军重新抖擞精神,正要再次上马,老伴上来阻止说:“木兰她爹,像你这风一刮就倒的身体,别说这马淘气,即使它服服帖帖让你骑上,到了边关又怎么打仗呢?”

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见到这种情况,在一旁早就打好了主意,她要替父从军。她正要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可自古没有女儿家从军打仗的规矩,怕爹娘不允,话在喉咙眼里打了几个转,又没说出口。如今见娘上来劝爹,就说:“爹,您老人家先歇一歇,让女儿来驯驯这匹烈马!”说着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那马立时抖起鬃毛,“咴咴”地叫着,连掀带蹦地撒起野来。只见木兰稳稳坐在马背上,一手拢缰,一手扬起马鞭朝马屁股上猛抽几下,那马尾巴一拧,前蹄一伸,后蹄一蹬,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马飞似的跑,木兰却像骑在木头马上一样,一会儿“镫里藏身”,一会儿“松枝倒挂”,一会儿“鹞子翻身”,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爹娘见她那个英武劲儿,不禁连口称赞。

木兰骑马跑了一圈,然后收住马缰,稳稳当当来到二老面前。娘望着木兰对老伴说:“这马在你手里是只老虎,可到了她手里就成绵羊了。”木兰爹说:“是啊,这丫头的武艺,比起我当年来,只怕还要强几分哪!”木兰一听,趁热打铁地说:“爹说的可是实话?”爹说:“这丫头,爹什么时候撒过谎呢?”木兰说:“这样说来,如果孩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父尽孝,为国尽忠,爹是会答应的了!”“哎……这使不得,使不得!”木兰没有话说,只好含着眼泪避开了爹娘。木兰娘看透了女儿的心事,眼下无可奈何,只好帮着女儿说话:“我看这丫头的主意好。”老将军想来想去,只得答应了。

就这样,木兰的愿望实现了。到了军中,木兰被分到前线打仗。

木兰从小跟爹练就一身好武艺,跟着爹读过兵书,学过兵法,这次正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一连战败了突厥的几个上将。从此,敌人跟她交手,没有一个不胆怯的。她很快成了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被提拔为阵前将军。

有一次,木兰在战场上中了敌人的暗箭,伤得很重。元帅把木兰的功绩和病情一同奏明了皇上,皇上就把最好的医生派到边关为木兰治伤。过了几个月,木兰的箭伤终于被治好了。她又像没中箭时一样,跃马挺枪,到阵上杀敌去了。

敌人终于被打得大败,边关用不了那么多人,兵将们一批批离开边关,回家乡去了。木兰因为是名将,边关暂时离不开她,她就留了下来。突厥贼被打得再也不敢侵犯了,朝廷才传旨撤军,边关只留下少量兵马继续把守。木兰替父从军那年仅只20岁,如今已经32岁了。离家从军时她还是个水灵灵的姑娘,如今她的脸上也生了皱纹。这时,国家的危机解除了,朝廷要对所有的将领论功封赏。木兰为父尽了孝,为国尽了忠,功名利禄一点也没看在眼里,她巴不得一步迈回家去跟亲人团聚。归心似箭,她编了个理由向皇上告了假,骑上快马,昼夜不停地往家急赶。

从元帅到士兵,谁也不知道木兰是个女儿身。皇上打算封她个兵部尚书的官职,并且念她32岁尚未婚配,还打算把她招为驸马。可是一等再等,木兰也不回京受封领赏。朝廷派人一打听,才知道木兰原来是个大姑娘,回乡的第二天就完婚了。朝廷不但没怪她欺君,还派人给她送去了很多礼物。

言行导航

花木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靠着自己的毅力与勇敢,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考验,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从军,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孝心,而且打破了历史上的一种社会习俗。其实,人人都是平等的,女子也并不比男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