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华民族国球——乒乓球
45444100000005

第5章 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1)

(第一节)握拍法

握拍法是乒乓球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握拍方法正确与否,对掌握乒乓球技术有较大的影响。

握拍方法总的来说,有直拍握拍法和横拍握拍法两类。这两类握拍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相对来说,直拍握法手腕灵活,利于发球和处理近网球,正手换反手时不换拍面,摆速较快。但直拍握法拍面不易固定,反手受身体限制不好发力,左右照顾面小。横拍握法拍面易固定,反手动作小、出手快、变化灵活,易发力,左右照顾面大。但横拍握法手腕不太灵活,发球受到限制,处理台内球、追身球比较困难,正手换反手时要换拍面,影响摆速。

一、直拍握法

直拍快攻握拍法

直拍快攻握拍法,拍前以拇指第一指节与食指第二指节构成一个钳形,两指之间相距1~2厘米左右,拍柄紧贴虎口,俗称中钳式握拍法。拍后三指自然弯曲重叠,中指第一指节侧面贴于拍后面上1/3的位置。

直拍削攻型握拍法

直拍削攻型握拍法,拍前大拇指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稍用力压拍。拍后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攻球时,食指迅速移动到拍前,以食指第二指节扣住拍柄,拍后三指自然弯曲,贴于拍的上1/3位置。

二、横拍握法

横拍握法

横握球拍的方法是拇指、食指成八字形,一前一后贴于拍面,虎口贴在拍肩,其余三指自然地握住拍柄。

横握球拍时,最重要一点是,用小拇指牢牢握住拍柄。

(第二节)站位与姿势

打乒乓球每次击球前都必须保持合理的站位和正确的基本姿势。正确的站位和基本姿势应当是有利于快速起动,有利于照顾全台,有利于运用多种技术回击来球,有利于运动员技术特长的发挥。

一、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是运动员在击球前所处相对固定的位置。站位应根据不同类型打法来确定,要与个人技术特点相适应,以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

近台快攻型站位

近台快攻型打法包括左推右攻打法和两面攻打法。左推右攻打法运动员的基本站位在近台中线偏左1/3位置,离台30~40厘米左右;两面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近台中线略偏左,离台40~50厘米左右。

弧圈球打法为主的运动员站位,在中近台中线偏左,离台70厘米左右。攻削结合打法运动员站位在中台附近,离台70~100厘米左右。

削攻型打法运动员的基本站位在中远台附近,离球台端线约100~150厘米左右。

二、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击球前经常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姿势。基本姿势的正确有利于迅速起动,有利于发挥技术特长。每个人的基本姿势因其身体条件、打法类型、技术特点不同,也略有区别。

进攻型打法的基本姿势为(以右手执拍者为例):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抬起;两膝自然微屈,重心在两脚之间;含胸收腹,身体略前倾;肩关节放松,执拍手位于身前偏右处,拍略高于台面。

削球打法的基本姿势与进攻型打法略同,不同之处在于:两脚间距较宽、重心稍低;右脚在左脚之前,上体前倾较少;执拍手位于胸前。

上面谈的是一般情况,每个运动员的基本姿势还会依其身体条件及技术特点略有变化。如,个子高的运动员,两脚间距就可能大一些。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动作幅度大,跑动范围亦大,离台也较远,所以两脚间距就比快攻运动员大,重心也略低。即使同是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其基本姿势也不尽相同。推挡多、侧身少的选手基本姿势多为两脚平站,执拍手的位置亦稍偏向反手位,球拍下端亦朝向反手位。而侧身抢攻多的人,左脚多在右脚前半脚至一脚的距离,执拍手亦放在身前偏正手位的一侧。

(第三节)步法

步法是乒乓球击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把步法与手法比喻为乒乓球技术之父与乒乓球技术之母。日本乒乓球运动员长谷川信彦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生命,是恰如其分的。步法,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乒乓球运动员打球要用脑、用眼、用脚、用手。乒乓球竞赛的特点是球速快、落点变化多,每一板球都不可能打到同一落点上,对于不同落点的来球,要求运动员既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步法,又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步法,快速准确到位,才能抢到最佳击球点,积极主动地攻击对方,从而提高击球的命中率和得分率。所以步法对每分球、每场球的胜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单步

单步,移动比较简单、灵活、重心平稳。一般在来球离身体不远的小范围内使用。如接近网短球、削追身球时。它是各种类型打法运动员常用的步法之一。单步是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移动,当移步完成时,身体重心也随之落到移动脚上,然后挥拍击球。

二、跨步

以远离来球的一脚蹬地,靠近来球的脚向移动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重心随即落到该脚上(攻球时可落脚跨步、击球同时进行),蹬地脚迅速跟上半步或一小步。幅度较单步大,常会降低身体重心(后移动脚跟上慢时尤其明显),因此打借力球好、发力球差。以跨步横向移动时常与并步或跳步结合运用,因跨步与跨步衔接会令身体重心越来越低,不利于连续击球。

三、跳步

跳步,移动范围比跨步大,有利于发力。常有短暂的腾空时间,通常靠膝、踝关节的缓冲来减少重心的起伏。跳步是弧圈打法在中台向左右移动或侧身移动时常用的步法。快攻打法也常用跳步作侧身正手攻。在左、右移动击球时,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

跳步的移动方法,是以与来球不同方向的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蹬地用力大的脚先着地,另一脚跟落地站稳,然后挥臂击球。

四、并步

并步,移动范围比单步大,身体不腾空,重心较平稳。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或攻球时常用这种步法。削球选手左右并步的移动方法,是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五、交叉步

靠近来球方向的脚先做一小垫步并用力蹬地起动,身体向来球方向转动,远离来球的脚越过近来球方向的脚跨一大步,两脚在身前形成交叉。远离来球的脚将落地时击球,同时上体顺势面向球台(而不要左肩对着球台),近来球方向的脚随之落在另一只脚的侧后方。

交叉步

交叉步移动幅度比前几种都大,它主要是用来对付离身较远的球。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进攻后扑右角来球时,常用这种步法。削球打法做左、右交叉步移动较少;但做前、后交叉步回接短球或突击球的却较多。

六、侧身步

侧身步,当来球落点在自己反手一侧,决定采用正手攻击时,则运用侧身步。侧身步移动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一)单步侧身

运动员用左脚先向前迈一步,右脚向左后移动。也可以右脚向左斜后移动一步。

单身侧身

单步侧身动作小,速度快。在对推、对拨、对搓,接发球抢拉、抢攻等情况下,常用于回击角度不大、速度较慢的球。

(二)并步侧身

并步侧身

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移位时要加转体动作,快攻打法运用较多,适合以中等力量快速击球制造机会,比如快带弧圈。

(三)跳步侧身

是以右脚蹬地为主,两脚同时离地向左侧跳动,跳步侧身腰、髋同时迅速扭转让位。

跳步侧身移动的范围比较大。进攻型运动员常用这种步法侧身抢攻或抢拉。

七、小碎步

小碎步,是指原位小垫步,小范围的快速小移步。步法好的运动员常用小碎步调整身体重心、击球位置、步法之间的衔接等,起到准确的微调作用。乒乓球的基本步法归纳起来大致只有以上几种,但实际运用起来是相当复杂的。由于乒乓球的特点是快速多变,要求乒乓球运动员既要熟练掌握各种步法,又要快速、准确、灵活地运用不同步法,充分发挥步法在每板球、每分球、每场球的积极作用。

(第四节)发球技术

一、发球技术动作的组成

让球静止地停在掌中,然后高抛16厘米以上很多初学者参加比赛时发球都不正规(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惯),有时感到后悔。这是因为没有学习发球规则造成的。

发球技术由抛球和挥拍触球两个动作组成。正确的发球方法如下:1.手掌伸平(不握球拍的手),让球静止地停在手掌中(注意放在掌中的时候,不能用拇指和食指夹球,或用指的关节将球包起来)

2.将手中的球垂直高抛16厘米以上,在球到达顶点落下来的途中,即比球台高的地方击发球。

3.球在掌中的位置,比球台高,在球台后方。

4.做好发球的姿势,球拍的位置要比球台高。

发球姿势

发球的许可范围

5.击球时的球的位置,在球台后边,比球台高的位置上。

以上是发球的主要规则。学打乒乓球时,如果不掌握发球规则,或者发球不规范,以后便很难改正。因此一定要十分注意。

二、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反手低抛发球

抛球低,完成发球时间短,发球动作快,反手发球之后能比较全面地照顾整个球台,有利于两面攻,所以直拍、横拍两面攻打法和削球的运动员较多地采用。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在以“阵地战”为主时也常采用反手发球。

反手低抛发球的站位一般是在左半台,身体与球台的距离约为40厘米左右,但可以根据身材的高矮来加以调整。

反手发球的站位一般在左半台的1/4或1/3处,两脚开立,右脚稍前,左脚稍后,身体略微向左偏斜。持球手掌伸平,四指并拢,球放在掌心上,持球手要置于端线之外和边线延长线之内,并略高于台面。这样的站位便于运用转体动作,使腰和臂协调配合,有利于增大发球的速度、力量。一般来说,用同一种方式去发各种不同旋转的球,其站位及准备动作应尽可能地相似,这样在发球时对方就难以从准备动作看出你要发什么球,从而增加对方接发球的困难。

1.反手平击发球。速度慢、力量轻,容易掌握,是初学者学习发球的入门技术。

动作要点如下:站位要求两脚开立,右脚稍前,离台约40厘米左右;引拍时,身体稍左转,向左后引拍;迎球挥拍时,当球下降,向前挥拍;拍触球时,拍面稍前倾,在球下落至与网同高时以小臂、手腕发力为主,向前轻击球中部,第一落点在本台上区;击球后动作,稍向前送,立即还原。

2.反手发急上旋球。出手突然、球速快,弧线低而长,前冲力大。以攻为主的运动员用这种发球,易发挥速度上的优势,迫使对方打对攻或后退接球,有利于加强自己的攻势。

动作要点如下:发球时持球手将球向上轻轻抛起,与此同时,持拍手向后引拍,大臂自然地靠近身体右侧;当球从高点下降到低于球网时,持拍手以肘为中心,小臂向右前方横摆发力击球;触球时拍面前倾,摩擦球的中上部,使球快速前进,并具有一定的上旋;入射角要小,第一落点靠近端线。

3.反手发轻短球。动作小、出手快、球速慢、弧线低,前冲力小,落点近网,迫使对手必须上步回接,不易抢先发力抢攻抢拉,这种发球常与急上旋球相配合,形成以长短落点调动对方,为自己发球抢攻创造条件。

动作要点如下:持球手将球轻轻向上抛起,持拍手略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到比网高时,小臂先向前下方挥动击球,在拍将要触球时,手腕略微内旋,使拍面逐渐后仰,手腕、手指向前下方轻发力擦球中下部;球出手后的第一落点在本方球台中区的近网端时,第二落点在对方近网区内。

4.反手急下旋球。球速快、弧线低而长,具有一定的下旋,对方接球时不易借力。有利于发球后抢拉或抢攻。

动作要点如下:发球前,持球手将球轻轻向上抛起,持拍手略向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到比网低时,拍面稍后仰,用小臂、手腕、手指向前方发力,击球中下部;球的第一落点靠近本方台端线、第二落点靠近对方台端线。

5.反手发右侧下旋球。弧线低,具有较强的右侧下旋,发得好可以直接得分,对方用推挡回接易下网,用搓回接,有利抢拉。

动作要点如下:右脚稍前,上体微前倾,收腹,身体向左偏斜,持球手放在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下方;持球手将球轻轻向上抛起,持拍手迅速由右前下方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从高点下降时,持拍手大臂作外旋转动,小臂迅速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动,并略作内旋,在拍与球接触的刹那间,手腕配合小臂发力,使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部摩擦。

6.反手发右侧上旋球。球速较快,弧线低,右侧上旋力强,对方挡后。向其左侧上方反弹。发得好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使对手接出高球为进攻创造条件。比赛时,常常把发右侧上旋球与右侧下旋球结合起来运用,加大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

动作要点如下:击球前,拍面向右侧倾斜,小臂和手腕由左向右方挥动。

7.反手发加转下旋球。速度慢、弧线低、下旋力强。运用好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抢拉抢攻创造机会。

动作要点如下:右脚稍前,身体向左偏斜,当持球手将球向上抛起时,持拍手先向后上方引拍,拍面后仰。当球从高点下降时,持拍手迅速从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拍,同时小臂作内旋转动,以增大拍面后仰角度。在触球的刹那间,小臂、手腕、手指向前下方用力,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底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