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45438800000034

第34章 健康篇(3)

人们对锰元素较为陌生,它是人体软骨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若缺乏锰,则可引起硫酸软骨素的合成障碍,妨碍软骨生长,造成软骨的结构和成分改变,最终导致骨骼畸形。锰缺乏还可影响骨钙调节,进而引起新骨的钙化不足,导致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婴儿每天需锰0.5~1.5毫克,幼儿为1.5~3毫克。动物性食物中含锰较少,但小儿的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中含锰虽较多,但小儿吸收率较低。因此,小儿只要不偏食、挑食,即可摄取足量的锰元素。

近年来,镁元素的生理作用逐渐被人们重视,它对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有预防功效。镁还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在骨骼的生长发育中起间接调控作用。如通过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钙在骨骼内外的活动进行调节,影响骨组织代谢。缺镁最常见的症状是骨骼过早老化、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

此外,孩子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母爱,那么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国外称这类矮小者为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也有的资料称之为“爱情遮断综合征”。这样的孩子除身高较矮外,尚有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身材矮小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前途,无论是创业、择业还是婚恋、交友,矮小都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科学地为孩子安排膳食,耐心调节孩子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因为后天的因素影响了身高而遗憾终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许多父母时间观念很强,将日常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层次分明,合理利用。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秩序感,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就没有好习惯,天天手忙脚乱,搞得孩子也跟着乱,吃过的东西乱扔,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本乱放,用过的东西不能放回原处,衣服揉成一团,脏了也不知及时洗。由于父母没有好习惯,不教导、指正,还习以为常,随随便便,孩子自然也就没把这些日常习惯重视起来、当回事,也不知究竟怎样才算对、才算错。当父母带着孩子到朋友家聚餐,和朋友的孩子一比较,才发现自己孩子的毛病。看着孩子把朋友的房间搞得又脏又乱;吃饭时自己占据了半面桌子,还把自己爱吃的直往自己面前拖。他们这才发现不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结果会是这样。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开始。父母应该从小就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哪样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怎样待人怎样接物。哪一件东西是必需的、重要的、不能动的。哪一件是妈妈的东西,哪件是爸爸的东西,孩子不能随便拿。如果把东西弄坏了后果是什么,如果搞乱搞脏了后果是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它的重要性,父母应该告诉他父母的权利,同样要尊重。平时对自己的东西要多加爱护,并且不能乱放。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很多父母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在进行教育时总是采取先批评的方式,先挑出孩子的一大堆毛病,指出差错的地方,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样努力也没用,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这是不对的。

小芳7岁了,在过新年的时候给爷爷和奶奶写了一张贺年片,但因修改过多,显得很乱。对于类似的事情,父母应该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表扬之后,再趁机教导地关心他人,热爱他人。最后再指出她如果写得更用心、整洁一些效果会更好。使孩子面对错误从心理上放松,而且明白自己这件事的差错,改正之后会写一张更好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有耐心与毅力,只有父母能坚定不移,孩子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下去。这些习惯常常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早晨洗脸、饭前洗手、给爸爸妈妈道晚安、见了客人要问候。通常当孩子学会一种小把戏时,常常会乐得手舞足蹈,过一段时间当他不再感到新鲜好奇时就不再坚持,而是又去寻找另一种有吸引力的东西,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教给孩子每一个好的习惯,而且让孩子不单是学会就算结束,而是要应用起来,保持下去。有时孩子也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家长希望他们保持良好习惯的迫切心理,只是顽皮一下、尝试一下,看看他不遵守结果又能怎么样。随着孩子接触事物的增多,也会出现记性更比忘性差的毛病。当父母不再坚持时,他自己也会觉得无聊,这个好习惯也就会半途而废。因此父母首先要有耐心与毅力。

欢欢生性好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调皮但很可爱。妈妈带他去超市购物,欢欢觉得妈妈可以随便拿物品,自己也可以。所以,一进超市就欢乐无比,没两分钟就不见了踪迹,东挑西拣乱拿东西。欢欢每次这样表现,妈妈都会对他训斥一番,欢欢老实一会儿,就又变成老样子。有一次看到一辆喜爱的童车,就不顾一切地跑过去,骑着满商店乱跑,店员为了礼貌待客,不便阻止,可又担忧。妈妈大声责骂,想追上他把车夺过来,但欢欢根本不管那一套,像脱缰的小马一样乱跑乱窜,妈妈费了很大劲才把欢欢给震住。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心情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牵着孩子提前回家。

在去超市这样的特殊场合之前,妈妈应该把注意事项讲清楚,先立规矩,孩子就不至于这样胡闹了,久而久之养成了好习惯,就知道了遇到这样的场合应该怎么做。因为妈妈没有把超市的规则讲清楚,孩子以为妈妈带他去了一个好玩的地方,并不清楚进了超市怎么做,所以到了这种忘乎所以的地步,再强制孩子,孩子就会听不进去,就会把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如果妈妈讲清了道理并做出了一定的规定,孩子不遵守就告诉他下次不再带他去了,或者当即停止购物,一同回家反省。

亮亮有个丢三落四的毛病,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书和本。有时好容易找到了书,作业本又不知放在哪里了。妈妈送他一个公文袋,让他把书、本、文具都装在一起,但不久连公文袋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有时他到学校发现忘带了书本,就从学校打电话叫妈妈给他送去。挨老师的批评自然也是免不了的。改掉亮亮的毛病成了妈妈的心事。

一个7岁的美国孩子叫比尔,上学常常忘记带午饭。妈妈说:“比尔,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做,应该对带午饭负责。今后如果你忘带午饭,打电话来要妈妈送饭,妈妈坚决不送。”一次比尔忘了带午饭,调皮的比尔向老师借钱买了午饭。妈妈得知后,又同老师商量,要求老师配合。又一次,比尔忘记带午饭,他知道妈妈不会送饭,就向老师借钱,老师说:“我已经答应你妈妈,为了帮助你克服坏毛病,不能再借钱给你。”比尔被饥饿折磨了一下午,体验到因自己不带午饭而饥肠辘辘的感觉。从此以后,比尔对自己的事,总是想着做,再也不丢三落四了。

亮亮的妈妈也想用此法试试。一天,亮亮上学又忘记带课本,他打电话让妈妈给送。亮亮的妈妈说:“我已经告诉你,不带齐书本你自己回来拿!妈妈应遵守诺言。”说完就挂断了电话。亮亮非常恼火地跑回家,责怪妈妈一点也不通情达理,让自己跑回来取课本耽误课程。他伸手向妈妈要钱,说要“打的”回学校。妈妈说: “才十几分钟的路,自己跑步回去。”亮亮无奈地跑步返校。放学了,妈妈问亮亮:“你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我想,下次我得早点儿起床,自己收拾好书包,不能再丢三落四了。”亮亮不好意思地说。“对呀,如果妈妈像以前一样,你忘记带书本还是给你送去,你还能有这种体会吗?”“以后你早上赖床迟到就罚站;忘记带扫把值日,就让你用手掌擦地;忘记带水,就只好渴着;忘记带饭,就只好挨饿……让你自己尝到丢三落四的苦头,直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亮亮伸出长长的舌头,做了一个鬼脸。

有些人独立生活时,很有时间观念,对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比较好,一旦组建家庭,就有些毛毛糙糙,特别是宝贝出世,家庭成员增多,工作紧张,在时间上不能保证,逐渐就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忙乱无序的人。这种父母当然不能要求孩子遵守时间,父母对孩子一会儿这样要求,一会儿那样规范,一会儿说可以饿了就吃,一会儿说必须到点开饭,没有一定的规矩,孩子如坠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是好。家长没有时间观念,造成孩子从心理上放松,慢慢发展到对什么都无所谓了,见了好吃的东西随便吃,见了好玩的东西随便拿,见了不好看的书随便撕。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有步骤地训练孩子,教育他从小就要以一种好的行为规范做标准。

孩子很需要找到一种节奏和规律,什么时候做什么,该怎么做,父母应不停地指导,并给他一定的训练,直到他明白和掌握为止。假如他不知如何尝试你的约束和限制,最后可能不顾这种约束和限制,甚至越走越远。如果你要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的话,你这时就该显示一下你做家长的尊严。因特殊情况打乱时间,就应对孩子进行解释,时间被打乱是不得已的,不是无所谓的。这样才能与自己一贯的要求保持一致,否则孩子会认为你自己不遵守自己的规矩,那么他也不照办了,这样便降低了做父母的威信和影响力,也很难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