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67

第67章 全球争夺下的资源安全(6)

七是实施资源创新战略,提升资源创新支撑力。加强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与创新设计、资源安全制度创新,推动资源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创新和建设。重点加强节能、节水、耕地保护、矿区修复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八是实施资源贸易战略,提升国外资源统筹力。发展于我有利的资源贸易体系,建立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宗旨的资源贸易体系。实现多元、多渠道、多路径,以及稳定可靠、经济合理的资源进口;规范、控制和管制资源出口;参与国际资源贸易格局的形成与多边资源贸易谈判;注重资源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监管。

九是实施资源合作战略,提升国际资源影响力。建立旨在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并兼顾关系国利益的资源合作关系,以提升我国资源安全的境外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国家政府层面的资源合作关系及其构建与发展;企业层面的资源合作关系及其构建与发展。

(三)从长远上谋划中国能源安全保障

1.立足国内谋划能源安全保障

历史的经验表明,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政策应是安全和环保的原则的统一,而洁净、安全和高效应是中国能源政策的目标,独立自主应是我国能源政策的立足点,具体政策选择有如下几点。

第一,立足本国优势能源,开发和推广清洁煤技术。中国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要制定立足国内的能源发展战略,把国内的能源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立足国内的资源勘探。政府和能源企业一定要加大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力度,找到资源是最关键也最能保证国家安全的。这方面国家一直在做,有些地方可能已经找得差不多了,但中国幅员辽阔,还有很广大的勘探区域过去没有做或做得不充分,比如说西部和海上。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据预测,我国煤炭资源远景总量为5万亿吨以上,储量居世界前列。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08世界能源统计报告》,到2007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5%,位列全球第三。根据国土资源部储量快报资料统计,2007年度我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又有较大增加,其中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煤炭勘查净增查明资源储量148亿吨。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煤炭储量为1767.9亿吨,基础储量3261.26亿吨,资源量8543.19亿吨,查明资源储量为11804.45亿吨。煤炭在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占95%左右。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至少到21世纪中叶以前,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动摇。尽管煤炭是一种高污染的能源品种,但与20世纪90年代初即煤炭开始再次受到冷落的情况不同,目前洁净煤技术比如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及其他洁净煤技术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五”规划提出未来国家推广洁净煤技术,重点发展大型、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技术、煤炭液化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术、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等。随着我国洁净煤技术日臻成熟及其产业化程度的提高,煤炭将仍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支柱产业。

第二,大幅提高核能消费比重。从更长远的能源安全政策考虑,在不断替换的能源链条上,仅仅将煤炭作为降低中国能源供给风险的唯一战略资源还是不够的。“虽然中国的煤炭往往被认为很充足,但是实际上,与世界平均可开采200年相比,中国的可开采年数只有60年。”洁净煤技术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况且煤炭超度开采也会影响到产地的地理生态。鉴于此,根据发达国家能源发展经验,发展核能是今后应当考虑的重点选择之一。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有几种核电堆型,如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发展核电保障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1998年全球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家核电比重更大。法国核电已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77%,日本占32%,英国占28%,美国占19%以上。中国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目前,中国运行核电装置13台,装机容量约1082万千瓦。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亿—2800亿千瓦时。财新网的署名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日本近几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1/4左右。即使与14%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可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距离,同时这也说明中国核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火力发电是我国用煤第一大户,适当加快我国核电发展,对于我国按照洁净、安全、高效的原则推进能源替代战略,大幅提高能源自给率,减少对外依存度带来的风险,确保我国能源持续安全的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把节能也作为一种能源来考虑。这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不二选择。“外面30多度、里面零下4度”,这是北京郊区某大型室内滑雪馆的广告语。现在人们钟爱反季节性的活动,比如夏天滑雪、冬天游泳。去年夏天,济南甚至以每天1万度的耗电量为代价,举办了一场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型冰雕展览,受到广泛质疑。接踵而来的“煤荒”、“电荒”和“油荒”,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能源实质上是“数量能源”的概念。我们特别强调能源的量,常常说缺多少油、缺多少煤、缺多少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源供应增加多少,等等,都是从数量上考虑。包括对新能源的认识和发展,还是“数量能源”观念。客观上,经济越发展,所需的数量能源就越多。但是数量再大,也毕竟有个限度,要用有限的数量能源去实现一个无限的目标,肯定不可能达到。当然,完全没有数量不行,但我们应该改变思维,更多地强调能源的质量,或者说强调“素质能源”概念。“素质能源”的含义,其核心就是把节能也作为一种能源来考虑——节能是最清洁、最高效也最安全的“新能源”,这个观念必须树立起来。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节能比开发新能源更为重要。

第四,调整能源结构。既然化石能源越来越稀缺,而且不可再生,那么我们就必须逐渐调整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尽量少用化石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例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

2.加强能源安全管理战略统筹

能源安全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分配格局等多层次的战略性问题。能源政策的构建也必须是综合的,即应该涵盖产业与投资、市场与供求、供应多元化、节能与能源替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投资与贸易、能源外交、能源战略储备等等广泛内容。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010年伊始,******办公厅下发了通知,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3号)精神,******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时任******总理******出任主任,时任******副总理李克强担任副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国家能源委员会”其他委员由21个重要部门负责人担纲,组成人员除重要财经官员,还包括外交部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及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等,囊括外交、军方、安全、金融等各方面。显示了中央对该委员会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能源的全球布局。商务部部长入选,表明中国对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积极姿态。纳入科技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三位部长,则有助推动开发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加强煤电油运等关键问题的深化解决。外交部部长、国家安全部部长与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三人的入选,既突出说明能源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领域,也令外界猜测中国将更加灵活务实地运用外交、安全、军事组合拳,来捍卫能源领域的国家利益,尤其在东海和南海油气资源频遭周边国家觊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央行、银监会等部门首长的入选,最受股民关注。证券分析师们预期,这意味着,中央政府会在重大项目安排、财税政策、金融扶持等方面,后续酝酿推出利好政策,支撑能源产业。

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已经意识到能源供应与价格稳定是中国能源政策构建的核心内容,讨论多年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终于成立,这表明中国能源战略管理框架已经具备雏形,“国家能源委员会”的建立将使着眼于大国能源战略的“大能源管理体系”大大推进一步。可以预料,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与国家能源政策体系也将陆续出台。

3.开发新能源是当务之急

煤炭短缺、石油短缺……当前,能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是我国大力发展能够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的直接动因。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矿物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由于它来自自然,在使用过程中又很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被称之为绿色能源。我们现在所处的国际能源环境被定性为“后石油时代”,即世界石油产量达到峰值后,油田产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其直接后果就是迫使油价不断抬升,或在较高价位持续震荡。2009年4月我国有关部门启动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工作。该规划提出,从现在至2020年,政府将投资4.5万亿元用以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过去一年,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不容乐观:煤炭供应呈现局部紧张局面,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一些地方出现柴油等成品油短缺现象;全国还有部分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我国一次能源的资源情况也不乐观,人均剩余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矿物能源终有耗尽之时,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以降低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能减少废气排放,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如果绿色能源产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城市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美国的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传统发电方式的劳动密集程度要高。美国全球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说,1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如果用煤炭或核燃料,需要100个到116个工人,而太阳能发电站则可以提供248个工作岗位,风电场可以提供542个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