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06

第6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安全(2)

南海是我国的边缘海,也是我国与亚、非、欧国家开展海上运输的必经之路。同样南海也是世界上纠葛最复杂、涉及国家最多的海洋。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从军事战略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中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南海岛礁附近海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渔业资源、航道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航道上来讲,每年大约有4万多艘船只经过南海海域。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90%以上的石油输入要依赖南海这个航道;经过南海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就中国来讲,通往国外的近40条航线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航线经过南海海域。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清朝及以前、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政权)一直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自从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环绕南海有菲律宾、越南、文莱、马来西亚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宣称对南海诸岛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多年来,虽然中国和各国在南海摩擦不断,但对于南海的资源,中国的控制几乎为空白。据统计,仅在南沙地区,目前就有一千多口油井,每年开采的油气资源让周边国家获利巨大。而在更广大的南海海域,中国则几乎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原油开采。截至2012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已经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钻探了约1380口钻井,年采石油产量达5000万—6000万吨左右。

在旷日持久的南海争端当中,菲律宾不断强化对南海的主权要求,一直没有放弃攫取中国南海主权的企图。2009年,时任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海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律宾范围。近年来,菲律宾是对中国渔船执行各种所谓“执法行动”最多,动作幅度最大的国家。其中,2012年4月中菲两国海政船只曾经在南海黄岩岛对峙长达半个月以上,成为近年来南海最严重的对立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菲律宾海上力量不断地袭扰中国渔民,甚至向渔船开枪。目前,该国海上力量已经构成了中国渔民在南海中西部捕鱼活动中最大的安全威胁。菲律宾频频制造各种事端,其底气毫无疑问来自于美国的纵容和鼓励。中菲南海问题争端,虽然本质上是资源之争,也包含了大国在********上的博弈,使争端具备了双重含义,也成为了美国等大国介入的重要原因。美国在西太平洋建立的封锁线包含三道岛链系统。菲律宾位于第一岛链南端,是封锁东亚大陆走向太平洋的锁钥之地。冷战后美军基本撤出菲律宾。但是出于本身所谓“重返亚洲”的战略需要,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扶持菲律宾。******2014年4月28日访问菲律宾新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实际上已经基本恢复了美军在菲律宾的驻军权,这使得菲律宾在应对中菲南海问题上底气大增。

关于南海仲裁案(即所谓“菲律宾控告中国案”)。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共和国时任政府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的裁决。2015年7月7日,法庭首次举办了听证会。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法庭作出所谓的裁决,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方随后发表了关于应菲律宾共和国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裁决的声明,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和《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表明了中国对仲裁庭所谓裁决不接受、不承认的严正立场,并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在南海争端的多年中,越南一直是“闷声发财”,并且仍然在寻求力量扩大控制范围。越南因经费不足而放弃2019年亚运会举办权,但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却投入巨资成立了渔政力量,加强在南海地区的维权。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2008年的报告,自1978年以来,越南先后与日本、苏联/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印度等国数十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和研发合同,招标区域有120多处,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龙、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个油田,年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目前,被越南非法侵占的南威岛,是越军在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驻有大量官兵及重型武器装备。以南威岛为中心的29个岛礁构成30万平方公里的越南海上基地群,一直包围中国在南沙少数礁盘的驻军。

2014年5月2日,越南在靠近中方********建造的区域增派了多达29艘船只。中国海事局5月3日就中国海洋石油*******平台的作业工作发布了航行警告。相关作业工作完全在属于中国西沙群岛的区域内。而越南外交部5月4日在记者会上却声称,中国********HD—981于5月2日至8月15日在北纬15°29′58″,东经111°12′06″展开建设工作,此海域位于越南专属经济区,距离越南海岸线130海里。5月7日,中越在靠近西沙群岛海域的对峙,越南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试图阻止中国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建设工作,两国船只因此发生冲突。从规模上看,此次中越南海冲突是近年来最大的,是1988年中越南海海战之后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但不同于1988年中越在南海发生的海战,此次双方都只是采用了旋转障碍物、冲撞和喷射高压水火钳的方式对峙。由于中越在西沙围绕“海洋石油981”号的对峙,越南国内爆发了大规模反华示威游行。在越南的中资企业也成为越南示威民众的攻击目标。2014年5月13日,数百名越南民众冲进胡志明市北方平阳省的台商聚集区,见到华人就叫嚣攻击,并闯进多家台商的工厂,看到设备就砸、抢、破坏。6月24日,越南政府向受反华骚乱影响的近140家企业支付了700多万美元的首笔赔偿,台湾与大陆企业也在受赔偿之列。针对这次反华骚乱,越南警方已经逮捕了约700名参与反华示威骚乱的过激分子。而这次越南反华骚乱也致当地数千工人失业。

中越南海争端,引起了曾经你死我活战场对手的急速靠拢。近年来,美国和越南关系越来越紧密。1973年3月29日,美国宣布越南战争结束,从越南撤出了最后一批美国“作战人员”。1995年两国实现正常化。21年来,美越关系逐步得到恢复,发展到多个领域,其中经贸合作发展最为显著。2013年越美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两国各领域的关系全面得到提升。2014年8月13日至1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登普西访问越南,这是美国参联席会主席在越战结束后首次访越。越南国防部声明称,两国将合力加强军事合作,聚焦海事安全、训练,并克服越战带来的后遗症。10月2日,美国******宣布,它将允许向越南出售有助于该国维护海上安全的武器,从而放松了一项自1975年以来就开始实施的禁令。2016年5月,正在越南访问的美国总统******23日宣布,美国将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销售禁令。

3.中韩东黄海大陆架分界争议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南北长约470海里,东西宽约300海里,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我国山东半岛东端成山头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之间的连线长约104海里,为黄海最窄处。中韩两国在黄海南部海岸相向,但黄海的宽度不足以使双方各自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需要进行海洋划界。中韩两国在黄海的海洋划界,既包括专属经济区划界,也包括大陆架划界。两国的划界主张不尽一致。1977年到1997年,韩国颁布《领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主张12海里宽度的领海、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韩国是亚洲地区最早提出大陆架权利主张的国家之一。早在1952年1月便发表了“关于毗连海域主权的总统声明”,对整个朝鲜半岛周围的海底大陆架提出权利要求。1970年韩国公布施行了《海底矿物资源开发法》及其实施令,单方面划定了韩国大陆架的外部界限。韩国在黄海关于海洋划界的主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中间线划界。

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但就南黄海的地理特征而言,中韩的权利主张将会产生重叠。如前所述,中国主张按自然延伸原则划界,坚持“公平原则”,“公平”是一个古老而众所周知的概念,但在国际法上,“公平”是直接作为一般法律原则来适用的。公平原则要求在划界中不仅必须采用公平的划界方法,而且必须达成公平的划界结果。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而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只是众多划界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指导国家进行海洋划界的原则。况且,中间线方法的适用,还涉及许多需要考虑的有关因素。在有些情况下,简单地适用中间线进行划界,恰恰会导致划界结果的不公平。如果按中间线划分,韩国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韩国在黄海上对于中国主张中间线原则,而在东海上对于日本却主张采用自然延伸原则,完全没有原则性,只希望两边都占便宜。

中韩海上领土争端主要包括黄海大陆架划分和以苏岩礁为代表的东海大陆架划分两部分。由于处于中韩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内,苏岩礁问题也就隶属于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1994年7月28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历史上本无争端的苏岩礁问题浮出水面。东海面积达77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三国。韩国根据自身利益历来顽固主张不同原则,济州岛以南要求自然延伸,向西又要求中间线原则;企图以苏岩礁为基点瓜分中国东海海域。

4.中朝专属经济区界限争议

中国与朝鲜是陆地相连的国家,其陆地边界基本上以鸭绿江为界,海洋隔着黄海相邻。双方在黄海大陆架是相邻共架国。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海上划界,涉及两个问题。其一,中国主张按中间线划界,朝鲜则主张以纬度等分线划。这样,便产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其二,朝鲜与韩国也是黄海大陆架相邻共架国,而这两个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划分,这使中朝韩之间无法确定三国海上边界的交汇点,继而无法确定中朝之间要划分的黄海面积。

(二)边界争端威胁国家陆地利益

中印领土争端是当今中国陆地边界唯一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印双方边界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区三段8块,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9万、中段2100平方公里,由印方实际控制,西段3.35万平方公里,由中国实际控制。

整个中印边界西、中、东三段,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由中国控制。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即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就发生在这两段。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论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还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依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的承认。在中印边界谈判中,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在边界协定中,为解决边界争端做出了重大让步。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赛钦瓜分一片土地。2013年4月,中印边防部队在青藏高原西部边缘的拉达克山谷爆发帐篷对峙事件,民间爆发“口水战”。之后,边界地带又发生争议事件。这些事件凸显了中印边界潜在冲突的风险。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