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05

第5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安全(1)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面临挑战;国家领土安全隐患频多,海洋争端严重威胁国家海洋利益,边界争端威胁国家陆地利益,各种分裂势力威胁国家的领土完整;全球化挑战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全球化挑战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腐败挑战共产党执政地位,腐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深层次问题,腐败现象千奇百态,治理腐败刻不容缓;历史周期律有待破解,执政党面临执政危机的挑战,执政成本费用不断攀升,能否跳出历史周期律考验****执政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研究政治安全问题,首先要理解“安全”的内涵。根据巴瑞·布赞(Barry Buzan)等人的界定,“安全是关乎生存的。当一个问题被作为对一个特定的指代物构成存在的威胁(existential threat)提出时,它就是安全”。当一国政治体系被作为指代物时,安全就是对国家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秩序的威胁。具体来讲,政治安全是指一国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维持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的基本稳定,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良好状态。它通常可以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执政党执政地位等几个方面来衡量。其中,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制度主要是考虑来自外部的威胁,执政党执政地位主要考虑国家内部对政权合法性的挑战,即要确保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受到民众的认同和拥护。

一、全球化挑战国家主权安全

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最高体现,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集中体现。主权独立是国家政治安全的第一标志要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国家最高利益中最根本的安全利益。因此,国家主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第一位的安全问题。

国家理论与政治现实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全球化挑战主权国家的现实,必然导致人们对传统主权国家观念的重新思考,并形成一些新的国家观和国家主权观。例如,“民族国家终结论”、“国家主权过时论”、“国家主权弱化论”、“国家主权多元论”、“国家主权强化论”、“世界政府论”、“新帝国主义论”、“全球治理理论”,等等。纵观上述形形色色的新国家主权理论不难看出,虽然它们之间的观点各不相同,有些甚至相互对立,但绝大多数理论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影响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已经对民族国家及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国家主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的一体化,但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必然对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交换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全球化进程对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政治结构、政治权力和政治过程的深刻影响,集中地体现为它对基于国家主权之上的民族国家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实践中受到的侵蚀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能力性侵蚀,即对国家维护主权能力的侵蚀。这表现在主权国家政府在参与国际事务过程中,除少数大国外,大多数国家维护主权的能力都有所削弱,很难有足够的能力来处处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二是意志性侵蚀。经济全球化在实践中对国家主权的侵蚀不仅表现在能力方面,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能一步步弱化国家维护主权的意志。三是结构性侵蚀。所谓结构性侵蚀是指,由于在国际体系的政治经济结构中占据有利位置,力量强大的国家具有对外扩张性,因而倾向于利用结构的力量奉行扩张性的对外政策,而对于弱小的国家来说,他们在国际上面临强大国家利用体系结构的力量向他们主权的挑战,使得他们处于国际体系政治、经济结构中的劣势地位。四是进程性侵蚀。所谓体系进程性侵蚀则主要表现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制度对国家主权形成的侵蚀。

当前,全球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推动的,因此现有的主要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全球性组织,基本上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在内容和运作上暗含着对西方国家的倾斜,许多制度安排都未将发展中国家考虑进去。比如,在世界贸易组织禁止出口补贴的原则下,对农产品的补贴却保持了一个例外。这主要是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是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在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下,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长期实行配额限制,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是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国。再比如,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再次显示出美国的金融霸权本色。2010年以来,有美国学者称要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加拿大、印度和韩国等,一同来施压人民币升值,并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可以通过压人民币升值攫取利用其军事手段达不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14年1月,美国政府的外债为6.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政府持有1.2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美元的贬值来减轻外债压力,这样就变相地“赖掉”部分欠中国的外债。针对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中国的一些官员和专家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了看法,对美方的一些说法做出了反击。然而,在这场汇率交锋中,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绝对优势基本上掌握在美国一方。如何让世界其他各国相信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考虑,并赢得汇率之战的胜利,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博弈思想准备。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国在关于人民币汇率方面相关真实信息的发布,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传播力度。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化进程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被排除在世界决策机制之外,发达国家在制定国际规则时,总是在竭尽全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利益,而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主权维护的不利地位,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主权弱势。面对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处于主权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积极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争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国际体系结构的力量分布状况,使结构不再完全为大国所操纵,以此消除结构和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主权。

二、全球化挑战国家领土完整安全

全世界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能称得上“大国”的有美、英、德、法、日、俄、印、中等国,但唯有中国还存在统一问题。还没有哪个大国********环境像中国这么复杂。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多达29个,而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最多,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制度类型;文化类型最多,包括中华文明、佛教文明、******文明和东正教文明;社会发展水平层次最多,既有经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和极端贫困国家;安全威胁类型最多,主权纠纷、地区热点、军事战乱、政治动荡、宗教冲突、恐怖主义、毒品泛滥,世界所有的安全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特殊的********环境,使我国不仅要面临传统的安全威胁,同时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

(一)海洋争端严重威胁国家海洋利益

中国所毗邻的“四海”,除渤海属于中国的内海,不存在海洋划界问题外,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同8个海岸相邻或相向的国家之间都存在海域主张的重叠,需要解决划界的争议。中国同有关国家的海洋划界问题,涉及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多种不同性质的国家管辖海域,而且多国主张交叉重叠,错综复杂。海洋划界之争还属于问题的表面,潜伏其下的是针锋相对的国家利益和激烈的资源争夺。个别西方大国的觊觎和插手,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当今,海洋争端是威胁中国海洋利益最大的隐患。其中,最为严峻的是中日******主权之争、冲之鸟礁权益争议,以及南海岛礁及领海争端。此外,中韩东黄海大陆架分界争议,韩国要以苏岩礁为岛,把分界线划到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甚至中国的内海。中朝专属经济区也存在界限争议,双方在领海分界线上存在较大分歧。

1.中日******主权争端

******(日本称“尖阁列岛”)由******(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主权属于中国,但被日本实际控制。近年来,中日关于******主权争端再次升温,导致中日关系走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

40年前,中日两国共同选择了搁置争议。但是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中日经济地位的变化,******越来越成为中日关系复杂棋局当中一个充满变数的“活子”。2012年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受美国政府邀请,在华盛顿时宣布,通过向日本民众募捐,并以东京都的名义从私人手里“购买”******。石原慎太郞的“购岛”闹剧,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也将日本政府捆绑上去。因为石原慎太郎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右翼政客,一旦他将******“购”去,那么他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于是,日本政府于2012年9月宣布“购买”******并将其“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由此走向下坡,中日围绕******主权的争端不断升级,且有擦枪走火之虑。日本政府甚至在2012防卫白皮书中宣布,在与中国就******主权争端尖锐化的情况下,可以诉诸武力。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坚持与******所谓的“土地权所有者”签订了“购岛”合同,进行所谓的******“国有化”。此后,日方一直否认******存在争议,软硬兼施妄图争夺主权。硬的方面,日本公然强化******周边部署,包括在距******170公里的与那国岛上加强自卫队部署,单独或与美国联合开展以所谓“岛屿防御”、“夺岛”为目标的军事演习。同时,与美国确认******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软的方面,日本热衷于宣传攻势。日本外务省的官网上推出了******的宣传册和宣传片。研究如何打“历史资料牌”成为日本宣传的新目标。2014年7月,日本媒体发布消息称,日政府为强化******“主权宣传”,计划在全国各地搜集“史料”,制成电子文档后在网上公布。日方为此制定了详细规划,包括委托民间研究机构搜集、挖掘有关材料,编成目录,还提出了公布材料的时间表。为加强******周边的领海警备,在2015年的防卫预算中,日本安排购买美式F—35战机和“全球鹰”无人机、新型预警飞机。同时,对于购买“鱼鹰”运输机和4万吨级的两栖作战舰进行前期研究。此外,在日本的2015年度防卫预算中,也包括了防卫省一次性购买20架日本国产的P1警戒侦察机的预算。

2.南海岛礁及领海争端

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了南海。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南海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近代有人从英语“The South Sea of China ”译为南中国海、中国南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南海岛屿主要构成为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四个部分。其中西沙以及中沙由中国大陆实际控制;东沙由中国台湾实际控制;南沙由230个大小岛礁组成,目前由多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