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技安全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也是科技安全的最高目标。科技安全最终体现于国家利益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免受侵害。加强科技安全就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及与之相关的角度保卫国家利益。因此,科技安全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标志之一。科技安全态势不好表明国家利益面临威胁,国家这个安全主体受到危害。科技安全的基础是国家科技实力。科技安全强调以科技手段保卫国家安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说到底就是要依赖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科技实力强大的国家,其科技安全感就强;科技实力弱小的国家则无法依靠科技手段应对外来威胁,其科技安全感就弱。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科技优势的强国比以往更多地利用技术封锁、技术讹诈、知识产权争议等手段来限制别国的科技进步,威胁别国的科技安全。科技安全作为国家基础安全,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可以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不断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国家安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基础安全。尽管各国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主创新,不断夯实国家科技安全的技术基础,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科技安全与科技发展的密切相关。科技安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不同。农业社会科技的作用比较小,基本没有科技安全的概念。工业社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安全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安全也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科技安全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具有较强的科技安全感,它们不会侧重于防范国外科技优势的威胁,更多的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威胁敌对国家、打击恐怖主义、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保卫本土安全,同时也十分注意防范科技发展的负作用;而发展中国家首先考虑的就是发达国家科技优势的威胁,以及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分子等破坏力量借用科技手段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由此可见,国家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科技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果他国的科技发展越快,本国所面临的国际科技优势的威胁就越大,科技安全态势就越差。一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环境良好,发展速度很快,该国的科技安全态势就好。
第三,科技安全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集合。科技安全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从自然属性看,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从社会属性看,科学技术则要为国家利益服务。研究科技安全,既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把握关键科技领域,研究科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科技对国家安全政策和科技安全政策的影响等;又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国家安全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导向、国家安全法规和科技安全法规对科技的保护等。要发展科学技术,又要保护知识产权,更要防止利用科技手段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科技安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国家安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学、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史、科技哲学、科技经济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体系的交叉学科。科技安全可以通过国家安全的其他要素体现出来,如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也可以从一些具体领域体现出来,如信息科技安全、核科技安全、生物科技安全等。每个时期科技安全关注的重点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信息科技安全是当前科技安全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生物科技安全问题也将成为科技安全关注的重点。
第四,科技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科技安全作为一种与传统安全完全不同的安全领域,具有跨国性、不确定性、转化性、动态性、主权性、协作性等特点,当属于传统安全的范畴。科技安全的威胁在早期往往是隐性的,可是一旦爆发出来将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如高技术金融犯罪、计算机网络攻击等一旦得逞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当今我国科技安全态势不容乐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的组织实施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差距。但是总体上看,中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扭转,科技安全态势不容乐观。
(一)中国科技实力明显弱于西方
“手枪战胜利剑”、军舰大炮打开东方国家的大门,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安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虽然中国科技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落后态势。
1.科技发展核心技术落后西方
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与水平,是国家科技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60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过“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改革开放伊始,******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0年代中期,中央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应该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为推动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当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实力差距仍然是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首要威胁。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逐步拉大了世界各国的差距。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平均为10—15年,最小的5年,但最大核心技术则有近百年。据调查,中国技术装备水平比较高的机电行业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15—20年,冶金行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在20—30年之间。由于中国技术进步缓慢和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从而决定了在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出现高速与低效并存的状态就不足为奇。中国与美国的科技实力相对差距在明显缩小,但是绝对差距依然很大。如果将科技实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科技发展目标的实际能力,包括5个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中美科技实力相对差距在1900年为41.4倍,1990年为33.9倍,1998年为18.9倍。今天,我们为自己拥有大量的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而高兴,“神舟”系列飞船上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我们都为之欢欣鼓舞。殊不知,这些东西与美国、欧盟、俄罗斯都有很大的差距。就日用科技而言,由于科技水平落后,我们卖了力气、坏了环境、挨了臭骂,只赚了几个小钱。比如:我们是DVD生产大国,DVD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为39美元,但由于70%的机芯等都要进口,因此我们要向外国支付19.7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再如,我们每年向美国出口2000万个鼠标,每只鼠标在美国卖40美元,但由于技术是人家的,我们每只鼠标只能挣3美元,其中包括了所有的成本费。就高科技而言,俄罗斯的加加林早在50多年前就进入太空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也是近50年前的事情。2008年2月20日美国打卫星,用的是现役舰艇和导弹。也就是说,目前的美国已经具备了打卫星的实战能力。2008年5月26日7时53分,美国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地登陆火星。它在太空中飞了9个月,走了7.11亿公里,并成功地传回了图像和气象信息。客观地讲,在太空技术发展方面,中国落后美国50年左右。因此,世界上有人说中美两国的太空计划是一场“龟兔赛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要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中国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站在高科技的杠杆上,依托高科技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目前,中国科技竞争力基本稳定在25—28名之间,总体科技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15—20年左右。按照一种世界各国科学水平层次的划分,美国是“科学核心国家”,德国、英国、日本为“科学强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为“科学大国”,中国和印度、巴西为“科学边缘国”,最后一个层次是“科学不发达国家”。可见中国科技安全将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长期挑战。
2.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冷战时期,在西方和苏联对中国进行全面技术封锁情况下,中国人在非常低的起点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科研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相继在多复变函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这一时期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
改革开放后,在环境上中国科研条件改善了,大批学子和学者可以自由出国学习考察,了解世界先进科研思想和科研成果。这一时期,虽然也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领域的创新成果,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许多重大关键产业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原始创新、基础理论、基础制造业却没有再出什么值得骄傲的科研成果,而且许多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很多重要核心技术的科研几乎停滞,甚至难以组织像样的队伍。光阴似箭,又过去了30多年,回首再看我们的科技,不禁暗自伤痛。我们除了一些很少的仍然延续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夺外援为辅”的科技还能够闪亮之外,我们只剩下被“欢呼”的“万国工厂”和沦落为洋人的“打工者”了。难怪一家上海合资汽车厂的日本老板傲慢地对媒体说“虽然中方占有51%股份,但是他们科技贡献率几乎为零”,而我们的中方老总面对媒体的追问,也只有无奈地说:“我们没有办法,人家掌握着核心技术。”
目前,中国面临的科技国情不容乐观,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论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我国当年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1.35%,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5%左右。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还没有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主体。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1/10。我国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2003年,我国4000多家重点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以下的占75%。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这个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三是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急需消除。我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活动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难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的宏观决策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缺乏对创新活动的统筹协调,创新活动之间难以衔接和协同,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产学研互动的机制不完善,企业的技术需求得不到满足,知识从科研机构、大学向企业的流动被分割体制所限制,大企业的技术进步基本上与科研部门无关,很多重要的研究开发活动往往在军民两个体系中重复进行,不适应当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趋势。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有待完善。中介服务力量薄弱,影响了创新要素的流动集成和创新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
面对自主创新能力如此低下的严峻态势,欲使科技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很勉强,引领未来就更难了。
3.中国与世界第一科技大国的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