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32

第32章 数字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3)

网络的出现不仅为人类的交往构筑了新的平台,而且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人的思维运动借助于虚拟和数字化来表达事物,并在虚拟空间中构造出了新的事物,制造出了在自然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由此形成了虚拟现实和虚拟世界,这就引发了人类思维和行为框架的转换。虚拟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和人与世界的中介方式,人类正在从现实性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进入到虚拟性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正面临着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对“真”和“假”的新理解。虚拟是以数字化的构成方式,使“真”与“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方面,正如魔术是假的一样,虚拟的东西也是假的,它只是一种数字化的存在,与被虚拟的对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另一方面,虚拟的东西又是真实存在的。它具有真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是人们能够感性地感受到的。这便引发了对于传统思维框架中真与假的概念的超越,引发了对于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基本观念的突破。二是对可能和不可能的新理解。虚拟打破了传统的真与假的分界,也打破了传统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分界,产生了对可能性的新理解。传统思维模式立足于现实性,是植根于现实性的思维,而现实仅仅只是诸多可能性中实现了的那种可能性,还有许多可能性被遮蔽了或阻断了,由于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再现那些被遮蔽或阻断的可能性。虚拟作为“真的假”和“假的真”的统一,其根本特点是指向现实性中的不可能性,或者说指向不可能的可能性。这一点若是能够成立,我们的许多概念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三是思维的可感性问题。现在人类借助于虚拟技术,用数字化形式构成新的事物,制造出了现实中无法存在的事物,或者通过数码关系替代现实关系,通过启动数码关系而使实际关系按人的目的运转起来。网络创造的虚拟空间,使得思维行为化、感性化,成为如同行为过程一样的实实在在的系统,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存在。思维过程具有了可感性,思维的结果也具有了实在性,即虚拟的事物具有了如同现实生活世界中那样的可感知的客观实在性。这便引起了思维的存在方式的新革命。四是设计性思维的突出。网络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首先是形成了求解性逻辑。通过数字化方式把人类的策略性的求解性认识作为自己的主要分解对象,从而超越了原有的知识构成和知识分类方式,它把经验、智力、智慧这些在原先的符号系统中是无法逻辑化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最主要的建构对象,从而导致了思维建构方式的革命。这就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构成从求知性认识进入到求解性认识,从定义式思考进入到策略性思考,从静态的表达进入到动态的表达,使得思维的设计性更加突出、更为重要。

(二)网络生态环境极其复杂

网络空间环境的好坏,无疑关系到人们生存质量的高低。如今,网络已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或“第二生存环境”。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拍卖、聊天、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网上直播……“网络热”在全球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一项技术倾注如此大的热情、寄予如此大的希望。然而,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开始出现一股浊流污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程度甚至可称为“网络环境危机”或“网络生态危机”。

1.网络空间危机四伏

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给网络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使网络生态失调,危及网络安全,严重影响网络的运行。如网络信息污染、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私人空间”危机、信息膨胀与信息短缺、文化多样性危机等。

网络信息污染。垃圾邮件、网络色情、网络谣言、网络虚假信息等严重污染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第二大罪状为垃圾邮件,第三大罪状是网络谣言,第五大罪状是网络色情。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人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能遭遇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的轰炸,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骚扰,以及网络色情的诱惑。这不但有碍网络环境的纯洁,对人们的生活和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而且占用大量宝贵的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网络运行的效率,也使市场经济的“帝王法则”——诚实信用原则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安全危机。网络病毒、骇客及骇客行为、网络犯罪等对网络安全已构成威胁,严重危及网络环境的安宁。一是网络病毒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自1987年10月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病毒一旦与网络联姻,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就更大。“电子珍珠港事件”——莫里斯蠕虫案、CIH病毒以及刚刚出现的“爱虫”病毒对互联网的侵袭,使人们达到了谈毒色变的程度。网络病毒犹如比特原子弹悬在网络空中对网络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的“核威胁”。二是黑客及黑客行为令网民不安。骇客是由早期黑客演变而来,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破坏性最强、最黑的黑客。黑客也许是人类社会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一群人,他们有时扮演网络侠客的角色,有时扮演网络流氓、网络罪犯的角色。今天,黑客中的许多人背离了早期黑客的哲学,成为所谓的“骇客”。他们在网络空间乱砍滥伐——“劈”,在著名网站乱涂乱画——“黑”,已经发展到故意进行数字破坏的程度,成为网络环境中的“偷猎者”。三是网络犯罪日益增多。网络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是最严重的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网络犯罪主要包括网络盗窃、网络诈骗、数字破坏、网络教唆等形式。网络犯罪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多样性的危机。网络本身是全球一体化的,知识霸权、文化帝国主义和“强势文化”在这里最容易找到用武之地,从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构成威胁。这不仅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抱怨,也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密切关注。目前,信息网络的交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出现信息垄断。据有关统计,在互联网络中,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西方国家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信息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又给其带来垄断利润。处于信息交换劣势地位的国家、地区、阶层、群体、组织当然难以获得预期的利润。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一样,文化多样性也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关键。没有文化多样性,就失去了资源共享的前提;没有资源共享的需求,最终将导致网络的萎缩,危及网络文化生态的平衡。

网上霸权主义导致网络生态系统资源的垄断。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程度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知识普及的差别,导致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信息总量的80%,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却只拥有总信息量的20%。信息大量集中富国的结果,使得信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另一种形式的贫困威胁——信息贫困。信息资源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垄断,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传播利己主义,试图达到“信息殖民化”的目的,甚至发布恶意的政治信息,破坏他国的安全和稳定。除此之外,信息分解者的信息意识不强,不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导致信息分解不及时;信息消费者的信息素养、思维方式、处世经验等因素也影响着信息的利用、吸收与同化。

信息膨胀与信息资源短缺。信息是网络之水,网络之源。一方面人们对信息的崇拜造成“信息爆炸”。虚假信息、无用信息、过时信息、垃圾邮件的激增致使信息交通拥挤,作息渠道阻塞。信息高速公路越修越宽,但依然赶不上信息膨胀的速度。另一方面,在“我快被数据淹死了”的呼声中,又难以觅得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信息资源短缺成了网络时代的又一大难题。

2.网络空间直接影响国家安全

网络空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空间,但发展非常快,短短几年就已遍布全球,渗透到金融、商贸、交通、通信、军事等各个领域。网络秩序是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在网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同时也在行使着它的权力。这个空间是一种新的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领土、领海、领空具有同等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网络主权与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同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空间受侵犯,也是国家主权受侵犯,它的严重性丝毫不亚于领土、领海或领空受侵略。网络主权保卫战,是未来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并被摧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亦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国家机器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正是因为信息网络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信息网络必将成为未来战争重点攻击的对象。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所进行的各类信息进攻和防御作战的网络战,将成为21世纪战场上最引人注目而又不易察觉的作战行动。

(三)中华文化受到互联网的严重冲击

从文化上来看,互联网的影响更为突出。中国网络文化的内容普遍存在一种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倾向,以满足娱乐需求为主。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娱乐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网络通俗语汇也逐渐侵入了书面语言并为人们所接受,成为网络娱乐文化对现实文化的一种强力渗透。

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也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东西。必须指出的是,网络技术所培植出来的文化,并不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化会给各种色情和暴力文化以及犯罪等提供机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为人们越来越多地熟知和了解,网络世界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社会问题也开始大量地暴露出来。各种各样非理性化的、病态的行为如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严重危害社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威胁或破坏网络信息设施的安全。二是网络化容易造成人们过分依赖网络而成为网上寄生物。随着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人类的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高度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只要网络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靠网络组织起来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将会全面瘫痪,以至无法生存。人类既是网络的创造者,又是网络的寄生物。此外,网络化最突出的特点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除了人们异地交往的时空障碍。由于网络造就的“虚拟现实”可以宽容地接纳任何阶层的人员,使人们感觉无比自由、安全和舒适,因而人们更加喜欢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现实的“人际交往”。但长期下去,人们便可能过分依赖技术器具,沉迷于随心所欲的“网络空间”,回避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感受,混淆了“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概念,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人性化的生活能力。三是网络可能会造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英语主导着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的信息占了90%以上,法语信息占5%,而汉语信息所占不到1%,这显然不能全面反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载体,语言的形式、类型和结构往往影响到信息内容的传播和接受。英语网上霸主的地位,直接威胁大批的非英语语种特别是小语种的生存。因为如果你想上网获取网上信息,你就必须好好学习互联网上占主导地位的语种——英语,反过来,英语世界的人们则没有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网上语言竞争的结果,最终将可能会导致小语种的消亡。一种语言或文化的失落,意味着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的某个组成部分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