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02

第2章 绪论:居安思危,维护21世纪中国总体国家安全(1)

“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1949年秋,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满怀豪情的预言,在新中国6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成为不容置疑的现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篇章,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形势虽然大好,但居安思危的古训国人还应该时刻牢记。

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在中国历史上,“宗庙社稷”——国家的安危存亡始终是头等大事,关于国家安全问题很早就产生了战略性的思考,并逐渐形成一系列相当稳定的思想,成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处理国家安全事务的指针和依据。这些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上维护国家安全经验的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国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仍具有启迪和借鉴的意义。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在历史上,各个国家、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面临王朝更替、外敌入侵、内部动乱等切肤之痛的问题。由此也便产生了国家安全的观念。在古代社会,人们虽未正式使用“安全”、“国家安全”等概念,但其基本含义都体现于诸多文献之中。中国古代文献《左传》就提到“居安思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成为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警世箴言。英国著名政治学家霍布斯在《立维坦》中也提到,只要国家感到不安全,它就会以“一种角斗士的姿势,眼睛彼此盯着,把武器指向对方”。可见,维护国家安全与生存是每个国家的本能反应。

因此,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中国先哲们很早就意识到保持忧患意识(即危机意识)的重要性。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列国之间纵横捭阖,兴衰无常,国家安危不时发生转换,存亡继绝甚至就在一事一策之间。于是,有了《左传·襄公十一年》中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警世名言。而在《周易》中更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箴言。先秦兵书《司马法》也明确指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基于这些认识,历代贤明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强调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对各种潜在的威胁保持戒备,预为防范。所以《吴子》指出:“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也就是说,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预先戒备是最重要的。先秦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还从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出发,深刻指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意为:局面安定的时候容易掌握,事变还没有明显迹象的时候容易谋控;事物在脆弱的时候容易被消解,在细微的时候容易被驱散。因而精辟地提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在事端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处理,在祸乱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进行治理。与老子的深远哲思互为表里,古代思想家还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在国家战略筹谋上绝对不能忽视看似微小不起眼的潜在危害的道理。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提倡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注重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正是秉承这样的传统,各个时代的有识之士,居安思危,针对国家安全上的重大问题,发表了大量论见,试图启迪当朝,防患未然,也为后人留下了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宝贵遗产。

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是中华民族战略思维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根源于历史上各个朝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丰富实践,同时又对历朝历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它又是中华民族维护国家安全的奋斗历史的一个缩影。其中,既蕴含了深邃的理性智慧,也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和环境局限;它在实践中的运用,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智慧还是局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先人和历史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都应当认真地加以分析和总结。既不夜郎自大,也不讳疾忌医;既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不断深化对有关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为思考当前和未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借鉴和启示。如今的中华民族,早已不是一个世纪前被人认为是“东亚病夫”、任人宰割的民族了。中国的国家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无论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中国人都不会再受轻视侮辱了。但是正因为处在这个和平、繁华的盛世,我们更应冷静思量,不管是对内对外,我国的确还存在许多需要“思危”之处。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中国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必须做好应对准备。从国际层面看,日益失衡的国际旧秩序使处于弱势的欠发达国家的状况不断恶化,由此引发连绵不断的国内危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干涉,使得地区冲突和地区战争时起时伏。恐怖主义的泛滥、武器扩散的威胁、不同文明和种族的纠纷与冲突、世界人口的膨胀、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全球性问题,都是确保国家安全需要积极应对的国际挑战。从国内层面看,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同时经历经济体制转型、社会转型、政治体制转型和开放转型过程。这深刻而剧烈的转型在变革旧有体制、利益分配和社会结构的同时,直接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和思想。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与快速发展引发的新矛盾相叠加,构成了对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如今,中国传统的安全问题依然重要,其核心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在重视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严重疫病、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在当今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已由军事和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信息、金融、能源、气候、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中国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政府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标本兼治,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不断加强反恐国际合作。为了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国家安全的有关问题,建立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充分反映现代国际关系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当今国家安全的时代内涵

随着国家安全由主权安全日益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等诸方面,必然引起国家安全观念的变化。国家安全内涵的扩展,使原有的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安全的传统维护国家安全观念,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难以维护国家安全。因此,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观已转向维护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安全的综合安全。因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成为当今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并由此构成当今时代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其中,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属于传统安全范畴,其他安全则属于非传统安全范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的价值核心

政治安全就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而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更简洁的定义是:政治安全就是在政治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的客观状态。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安全直接涉及国家政权的稳固。因此,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高层次,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一个国家如果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无法生存下去。当前的全球化趋势虽然没有改变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但对国家主权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全球化所形成的物质(资本、商品、技术、人才)跨越国界自由流动,使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及跨国公司控制和干涉属于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成为可能。在全球化中,规范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各种国际制度大都是由发达国家根据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制定的,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其他国家主权的正常行使。信息革命一方面削弱了某些信息技术落后国家的主权;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某些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地位和主权,对发达国家有利。因此,某些西方政治家鼓吹“主权有限论”和“民族国家消亡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全球化的进程都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当然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融入国际社会,都需要享有同时又让渡某些国家主权。问题是在让渡和享有、权利和义务之间找到一个把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

(二)国土安全——国家安全的传统关切

国土即领土,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是指领土与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不被侵占、不被分裂、不被分割或兼并;其外延包括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管辖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依托和基础,在国家安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安全的必要前提。国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由国土本身具有的性质所决定。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存在必须具备领土、居民、政权组织和主权四个要素。其中领土是国家存在的首要因素,其他三要素的存在均以领土范围为前提。只有拥有确定的领土,才能使居民有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才能提供组织政权和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因为国家领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国家主权的物质载体,所以国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其次,国土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土安全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是国土主权不受侵犯和威胁。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是国家政治安全和建立独立平等国际关系的基础。国家对领土的所有权,规定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是其全部领土的所有者,国家对其领土拥有独立的专属占有、支配、使用及处理的权利。基于国家的领土管辖权,国家在其领土上(除国际法另有规定外)可以充分地、独立地和不受干扰地行使国家统治权,排除一切外来的参与、竞争和干涉。一国有权决定本国的各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方针政策,采取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以在领土范围内行使其最高统治权。没有领土主权,国家在政治上不会拥有真正的独立自主权,也不可能得到独立平等的国际地位。因此,领土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此外,国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领土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领土安全作保证,国家经济活动就难以正常进行,国家经济的发展就更难以实现。只有确保国土安全,才能独立自主地管理和调控本国经济;有力地抵御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的冲击;有效地保护国家财富和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三)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