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空中武器
45096200000026

第26章 美国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

美国海军于1968年开始探讨研制海洋监视卫星的可行性,并先后制定了“白云”和“快船”计划。1971年12月14日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由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D运载火箭发射世界第一组试验型电子侦察监视卫星,一颗主卫星带3颗子卫星,运行于高度1000千米的近圆轨道,倾角70°,运行周期10493分,3颗子卫星相互之间的轨道的平面间隔30千米。在这一基础上,美国于1974年12月首次采用“一箭四星”技术发射“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的第一组工作型卫星,而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于1977年和1980年发射。这三组卫星的轨道面相互间隔120°,组网工作。在轨的3组卫星的轨道分别为:高1045~1179千米、1116千米和1100千米,倾角都是6343°。同一组的卫星间距为40~100多千米,后来发射的同类卫星是替补失效的卫星。每颗卫星质量约1吨。它的主要任务是监视海上船只和潜艇的活动,侦察潜艇上的雷达信号和无线电信号。

“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每一组都是由一颗主卫星3颗子卫星组成,主卫星上面装有红外扫描仪和毫米波辐射计等被动电子侦察设备,子卫星上装有射频天线。通过测定每颗子卫星接收到的电子信号的时间,就能够精确地确定出信号发射源的距离和方位。多颗子卫星同时测定目标的位置与方位,把数据传到主卫星,再由主卫星计算目标的位置、运动速度和航向,并实现对目标跟踪和定位。然后将侦察到的信息发送回地面,传送给美国海军。“白云”能够探测到3500千米远的信号,工作寿命为3~5年。

1990年以后,整个系统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新一代“白云”电子海洋监视卫星系列。其主卫星上装有大量先进的侦察设备,质量达7吨。“白云”电子海洋监视卫星已发射了12组,现至少有4组在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