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空中武器
45096200000016

第16章 “东方红”3号通信卫星

1997年5月12日,“长征”3号A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将我国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送入太空。这标志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又迈进一个新的台阶。“东方红”3号本体222米×172米×22米;箱体结构,起飞质量2260千克;装有大型可展开太阳能电池阵和直径为2米的通信天线,发射时是折叠状态,入轨后展开;卫星翼展181米,高57米。采用全三轴稳定控制方式。天线指向精度在俯仰和滚动方向为±015°,在偏航方向为±048°。

卫星位置保持南北和东西方向均不大于±01°。工作到寿命末期,星上的直流电功率为1700瓦。星上有24路通信转发器,其中22个用于中国电信公共通信网,有1个备份,还有其他转播通信。

卫星由推进舱、服务舱、通信舱天线、太阳能电池阵组成,又可分为如下七个分系统:一是控制分系统,用来实现轨道和姿态控制;二是电源分系统,在日照区由太阳能电池供电,在星蚀区由蓄电池供电,保证24小时工作;三是测控分系统,由跟踪、遥测和遥控制部分组成,用以完成星地间工程测控和业务测控,跟踪测距精度优于630米;四是推进分系统,由装有1310千克推进剂的储箱、氦气瓶、发动机和推力器组成,提供卫星变轨机动、同步轨道位置捕获和姿态控制的动力;五是结构分系统,由它将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其主结构为中心承力筒加壁板构成箱式结构;六是热控分系统,由它保持仪器设备的环境温度处于正常范围;七是通信分系统,由转发器和天线组成,完成通信和转发任务,其中前6个构成卫星平台(服务系统),而通信分系统为有效载荷。

“东方红”3号除了实现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自旋稳定到三轴稳定型的飞跃外,还采用了许多新技术:采用先进的公用平台概念和舱段化、模块化的总体结构;对卫星任务进行优化;国内首次进行整星电磁兼容试验,首次研制成总控加专检设备的整星地面自动化电测的软硬件;国内首次研制使用了先进的碳纤维波纹承力筒、大直径表面张力储箱、长寿命星上计算机和宽带微波接收机等。“东方红”3号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技术先进的通信卫星,它已运行4年多,性能稳定。它不仅在公共通信方面每年可节省数千万美元,还给我国后来的卫星研制和管理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