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44986000000013

第13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是家里的独生儿子,从小深受父亲喜欢,甚至有点溺爱,处处纵容儿子、娇惯儿子、满足儿子,但母亲反对这样做。为了纠正孩子在父亲的宠爱下养成的任性和娇气,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母亲专门为他在花园里盖了一间小木屋。从春天到秋天,全家吃完晚饭、读书看报以后,母亲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园的小木屋里睡觉。最初,母亲还时常在小木屋里陪伴默多克,等他睡着后就返回大屋。渐渐地,默多克开始喜欢上了这间小木屋,于是,母亲就让他自己一人在小木屋里睡觉。就这样,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们一起在大房子里睡觉。

开始,父亲认为这样对待自己的独生子,太过于残忍,几次三番地想让小默多克搬回大屋睡觉。这时,母亲就会对父亲说:“我认为在外面睡觉对我们的儿子很有好处,这是对他的一个锻炼。他不仅仅是要适应这些树,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适应自然界的黑暗、适应独处,这样做会让他变得更勇敢、变得自立自强,不会依赖别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护在自己的双翼下,结果孩子越来越娇嫩,独立性越来越差,试想,他以后又怎能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职位呢?怎能面对复杂局面,又怎能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呢?”就这样,默多克一个人在小木屋里一住就是好几年。

10岁的时候,默多克又被母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去生活。刚开始,父亲以儿子年纪还太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为由,反对这一做法。但母亲却坚持她的想法不让步,她对丈夫说:“在寄宿学校的生活,能教会儿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助于培养儿子无私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品质。这对他将来的成长是绝对有益的。”

默多克母亲的这种看似“残忍”实则有益的教育方法,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独立性格,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才?

很多父母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是因为对孩子没有信心,害怕他们会做错事。不少父母对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从起床、吃饭到上学、回家、做功课,能想到的都替孩子包办了,这样就让孩子养成依赖性。其实,孩子是希望父母信赖他们的,能够让他们自主选择的。

一、独立性格的培养越早越好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孩子1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性格的培养。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2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在美国,孩子从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选择。比如,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他们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这一点,值得中国家长学习。

三、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家长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陌生的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四、循序渐进有耐心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家长要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五、尊重孩子的天性

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很重要的,会促进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生活的规律,从家庭生活的琐事做起,从小处着手,往往可以获得巨大收效。

儿童往往对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孩子走在街上,会突然驻足,盯着正在执行浇树任务的汽车观看。他也许在想:汽车为什么会流出这么多的水,水从什么地方来的,所有的汽车都能流出那么多的水吗?或者,树也口渴吗?树也把水喝到肚子里去吗?树的肚子在哪里?等等。这时家长不要生拉硬扯地要孩子离开,不要因为耽误了时间去批评孩子或耻笑孩子,要知道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孩子的思维是单向的,而正是靠了众多的单向思维,使其不断地丰富认识、积累经验,产生智慧。这对孩子日后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家长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先从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