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44970000000036

第36章 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领导者首先必须学会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员工,一个人只有在其人格受到尊重的时候,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人各有长,领导者要有豁达的胸怀,做到知其才、尽其能。领导者还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尤其是团结反对过自己的人。要关心员工的进步,尽量为他们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主要是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员工的集体作用,获得所有员工的支持。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下级就会真心诚意、自觉自愿地执行你的命令,即使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也会毫无怨言。对下级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是处理好与下级关系的前提。

当领导者对下级亲疏明显、不能一碗水端平时,下级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甚至可能与领导发生冲撞或抵触。作为领导者,必须注意发扬民主,换位思考,多听下级的意见,还要对下级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做到了如指掌,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尽职尽责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对下级不能搞放任自流,做老好人。要正确对待下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批评,有道理的批评是一种帮助,如果下级提出的意见是对的、可行的,就要认真采纳。另外,还要注重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如果长期不注意搞好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工作将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指的是职位高者与职位低者彼此之间的关系。由于企业全体人员所处的具体角度不同,它又可以分为下行关系与上行关系。所谓下行关系,是指作为上级所必须处理的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之中,要处理好自己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应予重视的规范有五点。

1.要以身作则。

无论做什么事,作为一名领导者,都必须身先士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倘若对员工严格要求,对自己放松管理,则将毫无威信可言,而且必定会一事无成。

2.要平等待人。

作为领导者,最令员工反感的,莫过于拉帮结伙、任人唯亲。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平等待人。

3.要礼遇下属。

对待下属,要“礼让三分”,以“礼”服人,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究礼貌,不要随心所欲地批评、挖苦、训斥、责骂自己的员工,更不要侮辱员工的人格。

4.要信任下属。

对下属而言,最需要的是领导者的尊重。而对员工的最好的尊重,当属信任员工。“士为知己者用”,就是对信任的回报。

5.要接近下属。

不要自以为高高在上。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主动接近员工,与员工进行交流。对员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上情下达。这样做,员工不仅会更尊重自己的领导,而且还会体恤上情。

领导对自己的员工要信任但不庇护。对待员工,领导应该做到工作上放手,人格上尊重。

工作上放手主要是指在工作上要充分信任。凡属员工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放手让他们去做,让他们有职有权,不能包办代替。对下级,主要是及时为其定出方向、目标;既讲原则,又教方法,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人格上尊重主要就是上级对下级要以礼相待,平等相处。企业领导在工作中一方面要认真履行自己的领导使命,另一方面要注意尊重下级。只有尊重下级,才能够和下级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取得行动上的一致和思想上的统一。

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工作。作为领导,首先要宽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一旦发生冲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妥善解决。要开诚布公地与下级交心通气,不要玩弄权术,不打击报复。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尤其要多作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达到新的团结,以更有利于工作。

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是内在的积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上。上下级的关系即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由于地位不同,则职责不一,但共同的目的是完成任务。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领导者,要关心、爱护、培养、支持员工。既有领导者的权威性,同时又是群众中的一员,永远身处在员工中,才能给每位员工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要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领导者还必须具有宽容的精神。宽宏大量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社会心理学中,把宽容理解为有权力责备处罚而不加以责备处罚,有权力报复而不加以报复的一种道德心理结构。宽容首先表现在能容忍员工对自己的不满。

从消极方面讲,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领导者再怎么出色,再有成效,也永远有令员工不满意之处。“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如果你不相信这句话,不按这句话行事,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

从积极方面讲,责难和抱怨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让员工讲话,既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使自己做到兼听则明,又可以从中得知自己的不足,便于改正。同时,也更加利于你了解员工,为自己所用。有这样一句话:“记住,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因此,应该记住,员工万马齐喑之日,必是你领导失误之时。领导者的宽容还表现在能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有高峰必有峡谷,才干越高的人,缺点往往也越明显。

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领导者不仅善于容忍下属的缺点和错误,还鼓励下属犯合理性的指误,不犯合理性错误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完全不同。何谓合理性的错误呢?合理性的错误是指在工作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战争”中,对于身负一定风险的经营决策,敢于开拓勇于承担风险者,或因对手过强、条件不足,或因对方配合不够、不守信用而产生的错误和问题。至于知法犯法、怠工懒惰、莽撞胡来自然不在此列。

这些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如果受聘人员在一年的任职期间不犯合理性的错误,则意味着此人缺乏创造性、竞争力,保守平庸,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成问题,不可能有所建树。一个不敢冒风险的经营者,他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要比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风险越大往往希望越大,获得的利润也越高。这种鼓励进取、不惧怕失败的做法与我们要求尽善尽美、忽视个性特长的惯性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领导者允许合理的错误、失败存在,这样员工则容易视他为大度,而虚怀若谷的领导者最容易建立起威望。

领导者不但不纠缠员工的错误和失败,反而给予适当的鼓励,则容易形成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其主动精神和参与意识就会极大地增强。所以,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宽以待人,这是领导者处理好与下属关系不可缺少的品质。

宽容大度并非天生就有的,这种气质主要是在客观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要做到宽容大度,首先,凡事要从大局着眼,以大局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为局部工作的着眼点;其次,要博学,知识能提高人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名利问题上不计较个人得失,胸怀坦荡。

作为一个领导者,遇事要冷静,要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多替员工着想。员工最讨厌那些为琐事而争论不休的领导,即使你在争论中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同时你也付出了使员工对你反感的代价。卡耐基曾说过:“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法是避免争论。”

领导者应主动为下级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要信任部属,放手让部署工作,并关心体谅员工的难处,勇于承担失误责任,率先垂范工作,不争名夺利,不损人利己。

当然,宽容并不是放纵。“小事糊涂,大事明察”,该严厉时要严厉,违背原则的事绝对不能办,不可授话柄和短处与人。有的人很不自觉,得寸进尺,你过于宽大了,他就会毫无顾忌胡作非为,以为你软弱可欺;你施之威,甚至适度强硬,他反而要老实、规矩得多。

是否对下级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关键。当下属发现领导者能公平对待自己时,在心理上就会平衡,从而心情就舒畅,工作积极性就高;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领导者的不公正态度,会引起下属的强烈不满,严重挫伤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有时还会与领导者产生冲撞,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所以,领导者对下级必须坚持不论关系亲疏,不论个人好恶,做到“一碗水端平”,有功必奖,有错必罚,功过分明。像“以人画线、以情划线、以利划线,凡知我者、顺我者提,异己者、逆我者压”的领导者,是不能团结下级一起工作的。

要真诚引导下级勇于面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使其能够时刻认识到有因必有果。在下级工作出现失误时,要教会其换位思考,找到最佳处理方案;在工作当中,上级要用自己的行动起到表率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下级应该是真心呵护。

企业和员工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企业成功必须依靠员工的努力。有一句古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企业成败十分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员工,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员工的竞争,能否把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企业对员工,尤其是对各级管理层人员,应该有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要让他们不但有事业上的成就感,更要有做人尊严方面的满足感。而作为员工,要在为企业所做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也应该对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参与和忠诚。员工与企业是互为因果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处理得好,则员工对企业的投入就会更大,就能进入一个良性的正循环。

领导者处理好与下级关系的方法和艺术中,幽默感和自嘲都很有益,这表明领导者也是普通人,而不是那种老顽固。幽默感还常使领导者摆脱尴尬的局面,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