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生态养殖泥鳅
44848300000033

第33章 生态养殖泥鳅,如何科学饲喂泥鳅苗?

(1)泥鳅苗期发育特点。泥鳅生长发育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孵出之后的半个月内尚不能进行肠呼吸,该阶段如同家鱼发塘期间,必须保证池塘水中有充足的溶氧,否则极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泛池而死光。半个月之后,鳅苗的肠呼吸功能逐渐增强,一般生长发育至体长1.5~2厘米时,才逐步转为兼营肠呼吸,但肠呼吸功能还未达到生理健全程度,所以这时投饵仍不能太足,蛋白质含量不宜太高,否则会消化不全产生有害气体,妨碍肠呼吸。

(2)饲喂。泥鳅水花入池时的首要工作是培肥水质,同时又要加喂适口饵料。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施肥和投饲相结的方法。投喂饲料时应做到定点投喂,以便今后集捕。①施肥培育法。根据泥鳅喜肥水的特点,鳅苗在天然环境中最好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采用施肥法,施用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无机肥培育水质,以繁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在水温25℃时施入有机肥后7~8天轮虫生长达到高峰。轮虫繁殖高峰期往往能维持3~5天,之后因水中食物减少,枝角类等侵袭及泥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水质清瘦时可施化肥快速肥水。在水温较低时,每100立方米水体每次施速效硝酸铵200~250克,而在水温较高时则改为尿素250~300克。一般隔天施1次,连施2~3次。以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追肥。在施化肥的同时,结合追施鸡粪等有机肥料,效果更好。水色调控以黄绿色为宜。水色过浓则应及时加注新水。②豆浆培育法。豆浆不仅能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而且可直接被鳅苗摄食。鳅苗下池后每天泼洒2次。用量为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0.75千克黄豆的豆浆。泼浆是一项细致的技术工作,应尽量做到均匀。为提高出浆量,黄豆应在24℃~30℃的温水中泡6~7小时,以两豆瓣中间微凹为度。磨浆时水与豆要一起加,一次成浆。不要磨成浓浆后再对水,这样容易发生沉淀。

以上两种方法饲喂2周之后,就要改为以投饵为主。开始可撒喂粉末状配合饲料,几天后将粉末料调成糊状定点搜喂。随着泥鳅长大,再喂煮熟的米糠、麦麸、菜叶等饲料,拌和些绞碎的动物内脏则会使鳅苗长势更好。这时投喂量也由开始占体重的2%~3%逐渐增加到5%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通常凭经验以泥鳅在2小时内能基本吃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