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不开心
4350600000045

第45章 中东问题让美国深陷泥淖(5)

在美国前总统布什当政期间,美国因“基地”组织制造“9·11”恐怖袭击而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另外,布什许多涉及伊斯兰的强硬讲话,也使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奥巴马完全是一个新人,对他的政策取向并不完全了解。尽管奥巴马在演讲中引用《古兰经》中的一些语句,同时奥巴马也讲述了他个人的穆斯林背景,希望在感情上拉近与伊斯兰世界的情感,但伊斯兰国家依然认为,奥巴马毕竟是美国总统,他究竟会在改善双方关系上做些什么,目前只会“观其行”,而不会“信其言”。

美国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奥巴马的一次演讲而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他的演讲不可能对双方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奥巴马继续目前的做法,就可能产生一种“累积效应”,最终达到改善关系的目的。

双方发展关系的障碍,主要是双方之间的成见根深蒂固,一时很难改变。如果你问普通美国人对伊斯兰世界的看法,他们可能会发表许多负面的意见。同时,伊斯兰国家也需要克服对美国的成见。

因此,美国必须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才有可能逐渐取得伊斯兰国家的信任。如果大部分美国军队如奥巴马所言撤离伊拉克,这将对改善双方关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些伊斯兰国家看来,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就是为了获得那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如果大批美国军队撤出伊拉克,这将给伊斯兰国家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奥巴马的生父出生在肯尼亚的一个穆斯林社区,奥巴马年少时又与继父在伊斯兰国家生活过一段时间。科尔曼认为,奥巴马特殊的个人背景或许有利于帮助他拉近与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感情。另外,奥巴马是民选出来的美国非洲裔总统,这也会起到美国白人总统无法起到的特殊作用。但奥巴马毕竟是一名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基督徒,他能改善多少还不能过早地下定论。

此外,美国对伊斯兰国家的政策总体不会有重大改变,有的也只是一些调整。奥巴马在开罗大学的演讲试图向伊斯兰国家传递的只是一个信息,即美国不想与伊斯兰国家为敌。

中东政策的失误让美国头痛

美国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帝国,在谋求霸权均势的总体战略之下,美国的政策目标是:遏制欧亚大陆上潜在的敌对大国,巩固美国在东亚和西欧的主导地位,防止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任何国家单独控制重要地区。美国的全球战略可称作动态多元均势。美国的战略态势是脆弱的,美国不可避免地在多条战线上面对数目不定的敌人。冷战后东亚新兴大国的崛起,已经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1998年美国国防部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亚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国防部2000年国防战略评估认定:“太平洋最有可能成为美军重大军事行动的战区”。如何应对亚太大国崛起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国防部2001年防务评估报告称,东亚“存在着出现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

冷战时期美国中东政策的目标务实而稳健。奥斯曼帝国衰落以来,中东地区小国林立,一盘散沙,缺乏潜在的战略级竞争对手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威胁。丰富的石油储备、连接东西方的战略通道与大国在中东的争夺掩盖了中东的衰落。冷战格局下的美国战略重心在欧洲,美国中东政策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重心。中东是美国世界战略的次核心区域与侧翼。冷战下的美国中东政策有两个基点:把中东纳入美国的大战略,使之成为遏制和抗衡前苏联的前沿阵地;争夺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主要阿拉伯盟友的政治安全与国内稳定,是美国推行中东政策的主要依据。只要地区稳定和其他战略利益得到满足,“美国就愿意维持现状”。

在后冷战时代美国总体世界战略之下,中东依然处于从属地位。美国作为不完全霸权国家所处的危险是:美国“所具有的实力足以对付任何国家,但不能作到同时对付所有国家。”由于欧洲的融合与东亚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单极体系的霸权均势已全线绷紧。美国霸权均势的最佳行动原则是:充分利用控制外洋的巨大优势,保持战略上的集中,尽可能超然于欧亚大陆的纷争之外。只有在绝对必须的时候才进行干涉,从而在关键的地区,在决定性的时刻投入力量,以恢复均势。这一特点决定了美国在中东最低限度的介入原则。从中东的力量结构来看,以色列、伊朗和阿拉伯国家构成相互独立的地缘政治力量。稳定中东的关键是维持这三股力量的均衡,即维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力量均衡,处理好巴以争端;维持伊拉克与伊朗的力量均衡。美国以超然的地位,以最低限度的战略投入管理中东秩序,从而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战略区保持重心。如美国学者所言:“在全球性框架内,地区性均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我们所要求的。”

冷战胜利及其衍生的道德权威,使美国处在重塑中东格局的优势地位。海湾战争中美国以缔造新秩序的姿态出现,不允许改变地区格局的革命性力量崛起。老布什政府保持战略克制,按照均势原则行事,在保留伊拉克政权的前提下结束了战争。如同昔日英国在欧洲政治中实施的均势原则,“反对霸权主义,但不陷入其中。”维持伊拉克的稳定和实力地位,可以防范可能对美国霸权构成威胁的地区大国崛起。美国的战略考量是通过战争形成一种有利于美国的地区力量均势。美参联会主席沙利卡什维利曾言,美国军事战略的第一目标就是促进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建立这种有利于美国的地区力量均势,是比消灭萨达姆伊拉克更为重要的目标,前者是政治原则,后者是为其服务的军事手段。美国在全球任一战略区都可以拥有力量优势,但美国不能在所有的战略区同时拥有力量优势,保持战略克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美国中东政策不能干扰大战略的实施。

海湾战争以来的美国中东政策违背了均势原则。保护以色列安全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传统目标之一。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的角色已发生变化,美国由改变现状的革命者演化为保守现状的统治者。美国战略利益的变更使美以同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美国的角色从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者转化为巴以之间公正的仲裁者。美国的新角色为解决巴以冲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施双轨政策,同时安抚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乃是均势原则决定的最佳政策选择。但美国的中东政策始终沿着冷战的惯性前冲,不能超然于巴以冲突之外。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其偏袒以色列强硬派的政策,使巴以之间流血冲突层出不穷,制约了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改善,使美国陷入了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冲突。美国不能在维护以色列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巴以和平,则不能建立和谐的中东秩序。美国长期纠缠于战略上无足轻重的地区,违背了最低限度介入的原则,牵动了美国的全球战略。

“9·11”之后布什给予中东空前的重视,首次把美国的战略重心放在中东。历届美国政府一直避免与伊斯兰教直接碰撞,而布什政府的反恐战争与“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直指伊斯兰教。美国的主流思想不能反思国家政策的失误,反而从阿拉伯世界内部寻找反美和恐怖袭击的根源。美国学者刘易斯2002年提出,人类历史上曾经强大先进的伊斯兰文明之所以在现代落伍,主要是缺少各方面的自由。美国人普遍认为,本·拉登“代表着阿拉伯世界体系的根本性失败”。布什曾言,“60年来西方国家纵容和适应了中东这种缺乏自由的状态,但这样做对于我们获得安全没有作用。”用直接军事干预的方式扩展民主,对美国来说不啻是消耗武力的无底洞,美国永远没有这种实力。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中东政策,阻碍了美国与温和的阿拉伯国家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合作,拉长了美国在中东的帝国战线。中东政治生态极为脆弱,布什政府颠覆性的改造政策,打破了旧有的力量平衡,而新的机制难以确立。美国已成为中东的主导力量,打乱中东的现存秩序是在颠覆自己的权力基础。美国在中东越陷越深。

伊拉克位于中东心脏地带,传统上是大国中东霸权的战略支点。伊拉克与以色列遥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实行长达10余年的全面遏制,美国的海湾政策走上了同时遏制两伊的道路,偏离了维持均势的传统,更深地卷入了中东冲突的旋涡。布什中东政策的最大失误是发动伊拉克战争。新保守主义势力夸大了恐怖主义的威胁,抛弃了在中东维持力量均势、保持战略克制、争取民心的稳健政策,滥用了美国的优势力量,将强权与黩武推向极致。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没有主要欧洲盟友支持的情况下,轻兵奔袭,灭亡了萨达姆政权,结果赢了战争,输了和平。伊拉克战争导致伊拉克乱局,不但使美国陷入伊拉克反美游击战的泥潭,也使美国被迫走向前台,扮演直接遏制伊朗的均衡者角色。美国失误的中东政策同时制造出伊朗问题。阿拉伯世界整体上日趋走向衰落,中东力量均势向伊朗倾斜。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使伊朗摆脱了敌对的塔利班与萨达姆政权,伊拉克什叶派上台也为伊朗提供了潜在盟友和广阔的缓冲地带。伊朗在缺少制衡的条件下,快速崛起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对手。从长远看,伊朗是中东真正的主角。地缘政治地位日益增强的伊朗将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塑中东力量结构。美国应该维持伊拉克的稳定和实力,从而让两伊相互牵制,美国以最小的战略介入维持中东稳定。错误的伊拉克政策使美国陷入伊朗与反美武装的两面夹击。美国的战略重心长久滞留中东,牵制了美国在关键战略区的力量。

美国正在多条战线上面临战略压力,寻求摆脱困境而不能。美国在伊拉克看不到隧道的尽头,美国终将在中东耗竭它的元气。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没有一条守得住的底线,美国在中东不能后退。美国已成为全球性大国,美国在中东的失败,即是它在所有地区的失败。迁国避敌乃为军国大忌。轻率撤军不但将中东推向地缘政治的大灾难,使美国作为大国的威信与政治信誉彻底破产,也将使美国的单极体系在世界的一个重要战略区崩溃,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雪崩效应将成为压垮美国帝国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伊拉克困局成为美国兴衰的生死劫。像历史上所有在中东舞台上匆匆来去的帝国一样,美国最终将会退出中东,但那是在遥远的未来。在这一天到来之前,美国必须继续其在中东的角色。美国将不得不长久忍受布什政府战略决断失误所招致的地缘政治灾难。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中东政策,包括伊拉克战争,将作为经典的战略决断失误而载入史册。

危机抑或契机还是个未知数

近几年来,中东形势不断恶化。伊拉克爆炸频频,伊朗核问题危机不断,以色列士兵接连被绑架,巴以冲突再起,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军事冲突的战火正在逼近叙利亚……

中东类似的局势只有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过。当时,两伊战争如火如荼,以色列大举出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有生力量被追剿,叙利亚导弹基地面临被摧毁的危险。此后,中东虽时有冲突发生,但从没有如此剧烈动荡过。国际社会普遍担心,中东可能会爆发新的全面战争,而对此最担心的是美国政府。近几年来,布什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造中东。如今,局面如此恶劣,美国当然害怕先前的努力毁于一旦。但令人猜不透的是,美国最近的反应却非常迟缓,竟在联合国、欧盟、法、俄等国之后才派赴外交代表进行斡旋。于是,很多人都感到疑惑,美国还能控制中东吗?

回顾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处境,1967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后,美国开始取代英法势力,全面进入中东。不过,当时冷战对峙,美国并不能随心所欲。每有冲突,中东各国都可以在美国和前苏联之间选边站,互有后台支持。美苏两国在支持一方时,则会相互顾忌,以免地区冲突演变成世界大战。中东的冲突也常常能在两个超级大国背后的操控下得到缓和。冷战结束后,美国最终确立了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先前亲苏反美的国家纷纷转向,谋求改善对美关系。正是凭借这种强势,美国促使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各方坐到了谈判桌上,一度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为了解决恐怖主义的危害,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提出“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希望用软硬兼施的各种手段,促使中东地区推行所谓的民主制度,消除恐怖主义土壤。从此,在战略上把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态势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中东局势混乱,一方面是中东长期存在的多种矛盾继续发展的表现。另一方面,与美国在中东的绝对霸权有关。因为,布什政府的“大中东计划”,本身就是要使中东进行一场革命性质的深刻转型,体现着某种“从大乱走向大治”的思想。换而言之,中东的各种矛盾先前潜在地交织着,现在在美国改造的冲击下爆发而出。美国想要做和已经在做的就是从根本上集中解决这些矛盾。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的中东乱局与美国的最终战略意图并非完全矛盾,只是这些矛盾发生的时机、节奏、规模、演进方向不一定是美国所希望的。

美国在中东面临两种战略前景。一是美国无法同时处理错综复杂的矛盾。目前的军事冲突升级,美国、伊朗、叙利亚、中东其他国家乃至更多伊斯兰激进势力被卷入,中东乱局由此不可收拾,美国改造中东计划彻底破产;二是美国充分调动多方力量,使当前以色列对对手的军事打击适可而止,叙利亚和伊朗等国保持克制,中东多数蠢蠢欲动的激进势力受到一定的压制。如果真能够这样,那么,美国对中东“大乱转向大治”的战略则奠定了相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