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职场妈妈的第一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4700000009

第9章 不是谁都有资格说到瓶颈,尤其实际上能力只到瓶底

职位没了,可以再找,工资没升,可以再涨,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那打鸡血一样的工作积极性,为什么就一去不复返了呢?

按理说,我在这个部门快5年的时间,经历了7任老大像走马灯似的变迁,不应该对空降经理这种事情感到厌倦。但是,为什么我就是找不回以前的那种工作的成就感呢。

我分析了一下,第一,虽然我一再劝自己向前看,只要努力,做出成绩,是不愁得不到老大的认可的,当老大看到了我的价值,职位的晋升,只是迟早的事情;一方面,我忍不住有些低落,虽然我的确休了产假,但是以我产假前的业绩表现,数据都是遥遥领先的啊,我去年只工作了9个月,而且还是怀孕状态的9个月,但是与其他同事工作了12个月的数据来比较,即便是业绩总数也是部门第二啊,如果单就入职人员稳定性的数据来看,我的数据也是全部门最高的啊,转正率更是遥遥领先的。从去年全年的数据来看,谁都能看得出,如果不是我怀孕休产假的3个月休息,我的数据将毫无疑问的保持领先。

就是这样,向前看,和向后看,有时就是一念之差。我呢,时而向前看,时而向后看,心态上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只是那时的我,并未察觉出来,以至于在后面的日子里,在职场的选择中铸成大错,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一边继续与新来的两个同事一起密切的合作,我也的确真心真意的想好好努力,我也倾尽所能的去以我的经验和资历交换时间。但是偶尔,我还是会耿耿于怀,为什么我总是在培训新人,自己却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

明明与理想中的职位只有一步之遥了,难道就是因为怀孕生子,所以一夜之间全部清零了末?

产后回来上班的第一个星期,我还兴致勃勃的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公司,我那时觉得,只要有努力,老大看得见。到后来,我发现,无论我多努力,老大也看不见。尤其是有一次公司开季度会议,JACKY把正在外地出差面试的LAKER和其他两位经理级全部叫回来开会,手上的工作全部由我们这些不是经理级别的人来处理,那一刻,我清楚得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败感。作为一个部门最老的员工,居然连参加一个季度会议的资格也没有。

我向来非常重视公司的大会小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会议嘛,有什么意思。但是作为HR,需要清楚的了解公司的各项动态,大到高层的政策变动,小到部门人的用人喜好,都是应该关注的。真正的会议,应该是认真思考的头脑风暴,而不应该是张口就来的茶话会。尤其是公司高层的季度或是年度总结PPT,往往是这个部门最精华总简练的总结体现。其实要看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水平怎末样,这半年来管理的情况如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加一次由他主导的会议。

所以,其实当我知道,我没有资格去开会的时候,我心里很想向JACKY申请去旁听会议。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为也有其它同事想去的时候跟JACKY聊,他很委婉的说,你去找你的主管经理就好了。而LAKER,是绝对不会让我去的,他一方面希望在我这里拿到所有的资源和信息,一方面又对我老员工的身份顾忌着什么。和他合作的2个月,我明显感觉的到。

我安慰自己,不就是个会议末,不去就不去,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去才好呢,免得开会到很晚我连哺乳假也不能休。我做好手头工作就是了。这时,有好几个其他部门同事,在Q上问我,开会呢,你人在哪儿?一会一起吃饭。由于在公司做了很久,和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都很熟悉,私人交情也很不错。我只能尴尬的回答:我没去开会。她们觉得很惊讶,为什么不来,这是很重要的季度会议啊,每个部门都要介绍自己的业绩的,连我们部门之前是主管的SUSAN和RED都有10分钟的PPT汇报时间哦?就算交情再好,我也不好意思告诉她们,因为我级别不够所以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我一边继续说服自己努力工作,我想,我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算现在老大无视我的存在,那只能说明我的价值还不够让他正视我的存在啊。只是,我有时问自己,价值是绝对的吗?也许在公司,价值是相对的,也许是同样的东西,在这里是黄金,在那里可能一文不值。也许我怎么努力,都敌不过信任2字,我凭其所能努力的,也许永远也达不到空降经理的高度。

同级主管的晋升,让我隐隐自卑;空降经理的到来,让我隐隐绝望。就算我自己把之前清零的功课重新做一遍,充其量也就是和其他主管级别经理一样被JACKY不远不近的用着,最核心的部分,他还是会交给自己招的空降经理去管,那么我在这个部门,还有意义吗?

我相信很多人之所以停止努力,不是因为努力本身,而是看不到努力之后换来回报的希望。我当时就是如此,我觉得我的努力,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原地踏步。

有句话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虽然我当时隐隐的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未来,但并没有要离开部门的真正想法和行动。我对这个公司,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毕竟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又在这里从青涩小姑娘到怀孕生子慢慢成熟,虽然说谈不上对公司像初恋一样难以忘怀,但总归是有种情结,这种情结,在某种意义上,维持着我的忠诚度。

当人的内心有所动摇时,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你心里暗藏已久的变化,所有的内在原因,都需要一个外在原因激活。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历史老师总是喜欢总结一句: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看似毫无章法,实际上有内在规律。你们看历史,要综合的看,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后来大学哲学课的时候,教授们又在哲学课上又强调这一点。同时补充,当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有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我那时也错误的以为,我的个人能力在目前的部门没有晋升就意味着找不到用武之地了。我的职业发展已经到了最流行的传说中的瓶颈期。当然,后来事实血琳琳的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谈瓶颈期。尤其是能力不够的时候。不是有句俗话叫做满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哐当。我那时的能力,别说半瓶水,连瓶底都还不到,更不要谈瓶颈了。

在我重回部门2个月后,这个导火线出现了。而且,当它出现的时候,我那时是绝对认识不到这是个导火线的,我以为它的名字叫做机会,没想到,这个看着是个机会的东西,差点毁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