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职场妈妈的第一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43014700000013

第13章 沟通中的疑邻盗斧:你听到的,也许只是你想听到的

原本打算通过换部门,来缓解目前的困境,没有想到,想走又没走成,反而把自己逼上了绝境。

我到现在,仍然不能准确地判断,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MAX跟JACKY简单聊十分钟左右,就能反悔之前说好的调动。我只能根据回忆与他们整个的交谈过程,大概推测出一些原因。

我想,很大的可能性是,在MAX和JACKY面谈之前,我告诉MAX为了换部门涉及到了HARRY时,MAX就心里已经觉得麻烦了。他之所以想用一个总公司背景的老员工,无非就是为了节省沟通成本,但没有想到,这件普通的员工级别调动竟然惊动了HARRY,这显然已经违背了MAX的初衷。但那时,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反悔约定,因为在他与JACKY聊之前,既然我跟那边处理的不太愉快,当然尽快办理我的调动手续。

真正让MAX下定决心不用我的关键因素,应该是他与面谈的十分钟。如果JACKY只是单纯的在MAX面前黑我,我想这并不是影响MAX的决定。首先,MAX在找我第二次沟通之前,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他已经私下里找认识我的同事大概了解过我的情况,第二,毕竟他在职场这么多年,知道因为我的离开,直接上司决定心里不爽,说几句不好听的话,也是在所难免。

我突然想起来,最后一次去找MAX的时候,他说平衡了总公司和分公司的需要,决定总公司用人的要求更加迫切和重要的时候,我并从他这句表述官方的话语中,明白了一点点他真实的意思,于是追问了一句,也就是说,这里也有你的意思。他没有否定,并且的确为自己的反悔流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但是,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和JACKY谈完之后,我又找了HARRY,他说并没有为你的事情开绿灯。

我仔细的回忆了和HARRY聊的整整1小时的内容,我们一直在谈目前我所在部门的情况,HARRY也一直就目前我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并指出我的问题。我也一直跟着HARRY的思路把注意力放在我工作业务和自己工作能力的关注点上,我唯一忘记确认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我坚持要走,是不是可以真的以内部调动的身份走。

我之所以没有确认这一点,是因为,在跟HARRY谈之前,JACKY明确告诉我,说这件事情,HARRY已经同意以内部调动的流程走。那么,既然是JACKY已经这样说了,我就更加深信不疑,所以在最后与HARRY的面谈中,没有提到这一点。而现在想想,我还是太过天真,从利益层面讲,HARRY和JACKY是一致的,从管理的角度讲,HARRY更没有必要更改JACKY的决定。

那么很大的可能就是,HARRY与JACKY谈,只是就我离开的原因去回顾工作层面,关于结果,HARRY很可能是把最后的权利又交给了JACKY。而JACKY呢,他给了我一个HARRY同意的假象,在最后的关头,他重新把难题交给MAX,并且告诉MAX,手续的事情他无能为力,如果要开绿灯,麻烦MAX亲自去找HARRY,MAX找HARRY一聊,HARRY维持原判,说早就把权利交还给了JACKY.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MAX与JACKY聊的时候,已经不太想用我了,就顺水推舟,反正JACKY也不怎么爽快放人。MAX不想用我,最大的可能点就是我越级到了HARRY那里,虽然他也知道,HARRY能够放行我,就说明我并不是HARRY的什么心腹大臣,但是为了稳妥期间,他还是得找HARRY聊一下,结果一聊发现,HARRY并没有对我的事情开绿灯,那他这下可以放心了。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员工,既然自己不想用了,不如就把问题又丢回给JACKY吧。

所以,整个事情的问题,出在2点:第一,我没有就关键信息,与HARRY和JACKY同时确认,而是轻易的相信了JACKY的一面之词,这点,的确是自己太天真又太粗心,做事不够严谨,第二,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我最不该走的一步棋就是越级去找HARRY,没有领导会喜欢越级的员工,这大概也是MAX最终决定不用我的原因。其实现在想想,我当时完全在收到封杀令的一开始,就去找MAX解决问题,毕竟人是他部门要用的,我明明是处于主动的地位,却活活的把自己逼上了被动的角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之所以能被JACKY的一面之词蒙蔽,不光是天真和粗心的问题,而是,我内心里是希望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就一直把事情尽量往好的方面去想象。HARRY当时明明给了我一个模糊的回答,我却一厢情愿的把事情往好的地方去听。

上次其实HARRY有提到过,在职场的沟通中,由于大家说话都比较委婉,很少有人再会直接的表达,所以才需要,我们根据对方说出来的冰山一角,去推测对方没有说出来的真实意图。只可惜,这个推测,需要的是客观和理智。而我,恰恰是在推测的过程中,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那就是,我从一开始,就假定HARRY是会对我网开一面的,于是,尽管他与我谈了一个小时,我依然一厢情愿的把他说话的模糊信息,全部往自己期望的那个方向去靠。

古时候,有个人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就觉得邻居走路也像贼,说话也像贼。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所以种种客观的迹象,他都往自己的结论中靠近。

按理说,这个沟通中的问题,我是最应该避免的,因为,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也有一个类似的情况,心理学上叫做晕轮效应。有很多业务部门的领导,在他们第一次面试候选人的时候,觉得印象不错,候选人无论说什么,他就觉得是优点,哪怕是很明显的问题,也常常选择视而不见,直到后来候选人在试用期表现出来时,他才意识到是面试的时候太过主观的缘故。

我看过非常多这样的事例,不敢自称阅人无数,但也的确是积累了很多面试的经验。

而这次,我居然犯了这种低级的沟通错误,完全失掉了自己的专业水准,说到底,还是我太心急。只要心一急,就说明情绪的比例已经远远打过了理智的作用,什么仔细观察,什么客观分析,统统忘到了脑后。这样,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怪不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时候,往往要看她是否稳重。HARRY批评我的没错,已经是当妈妈的人了,做事情还是这样单纯。所谓的单纯,有时就是愚蠢的代名词。而很多的愚蠢,并非是真正情商不够,而是被情绪一叶障目,蒙蔽了双眼,自然也就模糊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