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42919000000009

第9章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

一、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提高听课效率在课堂上,有些反应速度比较快、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常会觉得很轻松,时间太充裕,以致无所事事。但一旦考试,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与自己良好的上课感觉相差太远,这是为什么呢?

目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每一个老师都不会45分钟内一直都在说,他们都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做题、发言。因此,课堂里会存在一些“零碎”的时间。

如果课堂上感觉到无所事事,说明你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零碎”时间,让这些宝贵的课堂时间在百无聊赖中白白地浪费掉了。

集腋成裘,聚沙成丘。每一个“零碎”时间虽然都很短暂,但珍惜每一个短暂的时刻,充分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段,就能产生更好的听课效果,收获更多。

当你在课堂上觉得力气没用完,似乎还有一股劲儿没用出来,以至还有时间来发呆或者想别的事情,那么,你可以制定一些近景性目标,明确在这个“零碎”时间里,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让自己充实起来,促使自己利用好课堂每一刻。

也许有些同学会想:课堂这么紧张,不能让大脑45分钟都紧绷绷的吧,趁着学有余力,好好利用这些难得的“零碎”时间休息休息,让大脑放松放松,劳逸结合嘛。其实,这是给自己的惰性找借口。

老师刚讲过的知识,如果趁热打铁多想一想,不但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听课率,还可以减少课外复习的时间,课外就能留下更多的休闲时间。况且,相对于课下自己独自学习,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学习同一个内容,彼此相互比较,相互促进,加上老师的监督,学习效率会更高。

因此,要当堂知识当堂消化,课堂内能做好的,绝不要拖到课堂外,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更应该如此。

老师面对的是整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不可能针对每个人的情况调整讲课进度,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制订教学计划。因此,反应速度较慢的学生可能觉得完成老师的任务本身就很难,对他们而言,“零碎”时间就根本不存在。

造成课堂“零碎”时间过少甚至没有,除了学生反应较慢外,主要还是由于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导致的。出现这种现象,可以在课下多花点时间巩固复习,把基础知识掌握牢了,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很快速,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要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课堂上45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它最容易抓住,也最容易失去。只要方法得当,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战胜惰性,拥有更多更长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这些分散的时间段,可以把学习搞得更好。

二、这样利用“零碎”时间最充分

课堂上,针对每一个科目内文结构特点,每一个老师的课程设计会有所不同,授课风格各异,因此,每堂课上存在的零碎时间也通常不一样。现以数学为例,讲一讲在哪些教学环节中容易出现“零碎”时间,怎样才能利用好它们。数学的授课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复习上一节课的基本概念,对新课基本知识的讲解,讲解例题,学生做题,课堂小结。在各个环节中,我们该怎么办呢?

问题一:老师复述上节课知识时,他说什么我们就只听什么吗?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复述一遍上节课学过的基本知识,比如基本的概念、定理、公理、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巩固记忆,同时也以此导入新课。

老师在复述这部分内容大都只能把这些基本知识说一遍,或者板书一遍,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入地分析讲解,此时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一棵知识树的枝干,没有绿叶的衬托,显得干巴巴的,听起来也枯燥无味。而且有的同学课下复习到位,把这些知识都记得滚瓜烂熟了。如果只满足于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的确很轻松,但却很有可能不由自主地去想别的事情。

老师在讲这些公理、定律、公式等基础知识时,我们可以回忆它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在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这样做就像给知识树增加绿叶,使原本光秃秃的树枝繁叶茂,此时,复习就会更有味,也更有效了。

问题二:老师在板书时,我们做什么最好呢?

在讲解新课的基础知识时,老师都会重新把它们写到黑板上,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就比较容易产生“零碎”时间。我们来看看大部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都是怎么做的:他们在照葫芦画瓢,一笔一画地抄板书。

大脑的反应速度远比书写快,在老师写板书时,我们可以将这些概念迅速记几遍,基本上就可以将它们记住了。如果此时自己抄板书,就达不到这一效果。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将笔记记好了,课后好复习。事实上,如果对知识理解透了,书本上即使知识排列显得乱,但是自己看时,大脑里就不感觉乱;如果对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即使写得有条理,自己看的时候,大脑里往往还是会显得很乱。

另外,还有些同学既不记笔记,也不去记忆,认为记了也会忘掉,忘了就等于没记,所以平时就干脆不去记,只是等到临考时突击记一下能对付考试就行了。突击记住也许对付一次考试还行,但是,对自己大脑内知识结构的形成、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能力的培养等都是十分不利的。

问题三: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只要求会做就够了吗?

对于每一个新概念、新公式等,老师都会举一两个例子来进行讲解,以便巩固记忆、帮助理解和练习运用。这些例子大都是比较容易的,大多数学生稍加分析就能做出来,这时只要求听懂、会做意义不大。

调查发现,有些同学做完这些简单的题后,不知怎么利用剩下的时间。做别的题或看书吧,时间又不够;不做任何事情吧,又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于是在矛盾中他们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些例题,看看它是从什么角度考查概念的,还可以利用这些基础知识给自己出题,这对于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很有利。此外,还可以再把这些概念记几遍,加深它们在脑子里的印象。

问题四:老师在板书难题的解题过程时,我们要抄写吗?

对于课本上已有的很明确的解题过程,我们的确没有必要再把它抄写一遍。

有些同学会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从小到大,父母、老师时刻都会提醒我们的话。没错,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会加深印象,不过当你花很多时间去书写的时候,你就没有心思去思考了,毕竟,记下思考的火花才是最有用的。况且,你此时所抄的是书上已有的。

在老师板书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每一步,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理由是什么,有时还可以将想到的问题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形成自己整体的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路,比把解题过程抄上十遍二十遍更有效。

问题五:同学上黑板前演算时,我们就等着看热闹吗?

为了搞活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性,督促学生动脑思考,有些老师常常请同学上黑板前演算。这时,我们通常会看到以下这样的情形:在老师点名时,有些同学埋着头,有的同学则趁机东张西望;有些同学幸庆自己没有被点到,在底下暗自庆幸;

有些同学来回盯着黑板前的同学,专挑他们演算的失误之处,等着看同学的笑话。

老师让同学演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检查他们的听课效果,并辅导他们,而不是使他们难堪,出洋相。

没有被叫上的同学,也不能闲着,要思考着将这些题目也解答出来。当然,我们并不赞成照着黑板上的题目从头到尾一题题卖力演算,而是主张同学们在头脑中思考,形成解题思路即可,如果还有时间,再选择其中一两道题,具体写下解题步骤。

问题六:老师做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不听吗?

每节新课讲授完之后,老师都会对本节内容作一个小结。此时,有些同学认为这些内容刚学过,自己也很明白,没必要再听一遍。于是就开始做起了课后练习题,或者干些别的事情。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老师的课堂小结是对新课内容的概括,所总结的都是本课的重、难点,都是需要学生课下识记的。这些内容不仅要仔细地听,而且在听的时候,要刻意去记忆,把听到的往大脑里放,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框架。

问题七:老师留出时间让我们思考与提问,自己就等着下课铃吗?

下课之前,老师都会留出一点时间,专门回答学生们的疑问。有些同学就认为此时课已结束,开始彻底松懈起来,眼望窗外。特别是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他们会更焦急地等待下课铃响,思量着放学之后如何玩耍,心早已飞出教室。

老师把这点时间留出来,其意不仅是要解答我们的困惑,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去思考,去回忆,以便巩固所学内容。

有很多同学并没有领会到老师的意图,开始赶着做作业。利用这段时间做作业无可厚非,但却违背了老师的初衷,况且,这短短的几分钟也不能做出多少题目来,还不如课下再抽出一整块时间完成作业来得有效。

评估与发展

表2-3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如果你想达到优秀级别,最好先找准自己现在的级别,与下一级别的要求仔细对照,结合上文的建议找到改进的方法,及早实施。

表2-3

自测对照描述及格 良好 优秀

·学有余力,能发现课堂上有许多“零碎”时间

·课堂上积极思考,想透老师的每一句话

·课堂上思想适度紧张,偶尔出现空闲时间

·能主动培养对知识的兴趣

·对于重点知识,能积极联想

·能发现课堂上的“零碎”时间,并有意识地去利用好

·积极思考新课知识,当堂知识当堂消化

·思想较紧张,大脑适度运转

·较好地掌握知识体系,对课堂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无意识填充“零碎”时间,觉得课堂时间相当短

·有意识记忆知识,牢固记忆新课基础知识

·大脑整堂课都在快速运转,没有停歇

·对知识体系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熟练表达出来,对重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

自我

评估

整改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