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决定学习成绩的三大习惯
42919000000004

第4章 重视笔记

一、善于记笔记,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时间紧张了,需要读的课本也越来越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众多的书本中进行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读书质量,而提高读书质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可见做读书笔记的重要。就拿语文课本来说,有时候,我们读到课本上的一篇好文章,会发现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再回味。一句优美的词句让我们怦然心动,这时候需要用笔来让这种心动延续;一句蕴含哲理的话让我们深以为然,这时候需要用笔来写出自己相似的心情。除了这些细节需要动笔,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完了一本好书,总觉得有些东西一时间溢满胸怀,一定需要抒发出来,这其实就是读后感,一篇好的读后感是一定要在书刚读完最有激情的时候写出来的。可是如果你没有读书动笔的习惯,这种激情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有。而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有效学习语文的方法吗?我们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都能在其中得到锻炼,而这些不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能力吗?

除了语文课本,其他课本的阅读也一样要做笔记。

总之,不管是读什么书,及时做笔记都是最好的读书方法。除了能帮助我们记下书本身的精华,更重要的,能反映出我们与手中的书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这种火花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唯有笔墨,才能将我们这些一闪即逝的火花捕捉住。

所以,如果你要读书,就请记笔记。

读书要做笔记,也是许多北大清华学子共同的经验,比如一名清华学子就受益于此。

他读书的时候,有什么思索、感悟、启发,都会随时写下来。因为,他认为这都是一些灵感或者是思维火花的东西,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如果不在此时把它抓住,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记下来之后,他还会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

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此。他的文学素养和作文功底一直以来都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高考时,他的语文主观题只扣了2分。

由此看来,读书做笔记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习惯,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我们建议这样做笔记

笔记是我们每一个学生自制的有力学习工具之一,如何使这一工具变得更为精良,就要求我们在制造它的时候,不可太随意,而是要以最认真的态度,来使它变成学习道路上劈荆斩棘的一把利刃。如何来做呢?在所有的学习环节中,最需要看课本的就是预习和复习了。在这两个环节做好相应的笔记是做读书笔记的重点。

1. 预习时,我们都会大量地读课本,这时需要做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怎样有效的做预习笔记?记下你认为是重点的东西。记下你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记下你的疑惑,并记下你对此的思考,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记下你的收获,这便是你的思想火花之一。

2. 复习时会更有针对性地看书,在复习看书的过程中要记的笔记大多是在预习和听课后新产生的东西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问题一:有必要做复习笔记吗?

是的。

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已有预习和听课笔记了,复习时再做笔记似乎多余。其实不然,因为复习过程就是我们重新唤起记忆和整理知识的过程,也会产生新的认识和问题,这就需要记笔记。

问题二:复习时的读书笔记记什么?

记下新增加的知识点,也就是对于原来同一个点的理解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记下被遗忘了的或者是重新记感觉模糊的知识。

记下新产生的问题和疑惑。随着读书的深入,对问题的探究也会深入,在此过程中,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是与前面知识相矛盾的地方。这也是复习时要做的笔记的重要内容。

记复习提纲,这时站得更高,看问题也更全面,对课本宏观把握的能力增强,写提纲式的笔记就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3. 对于每一门不同的学科,都带着明显的本学科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记笔记,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对于每一门具体科目,相对比较合适的笔记到底该怎样记呢?

第一,对于语文语文的学科特点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一种悟性,它基本上没有死的知识。无论是对于字词的驾驭能力,还是对文章的分析阅读能力,或者是作文的能力,很多都需要体现一个“活”字。而且,它的一些知识点真的是需要从点滴的积累开始。

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做语文笔记需要技巧吗?是的。

很多同学认为,语文笔记就是摘抄,无须技巧和多样的形式,其实这是个误区。要想学好语文,除了多动手还要有学习技巧,尤其体现在多样的笔记上,我们提倡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批语式。就是在原文顶端的空白处,加上眉批(也叫书头笔记),或是在原文后面加尾批,在行与行之间加旁批,在最精辟处加圈等,总之是凡有所思,就可以随时随手在书上加上批语。

摘录式笔记。就是摘录原文的重要处、精彩处、论点、结论、佳句、警句或重要的资料等,目的在于积累,以便日后使用。

全抄式。就是将原文一字不改地抄下来。这是一种需要下工夫也比较耗时间的笔记。

随笔或日记式笔记。这种笔记是将心得当随笔或是日记来写,这样的笔记最能直接锻炼写作能力。

第二,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几科科目的特点有相似之处,笔记也就有些相类似的记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问题一:如何统揽数理化课本中的零碎知识点?

这就需要做专题笔记。因为数理化中的概念、公式等较多,要想系统掌握就得借助笔记。而这几门学科教材的编排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专题性特点。所以,专题式笔记是这几门学科的重要笔记形式。

问题二:做数理化笔记,需要和题型相结合吗?

是的。

我们知道数理化的知识是直接为不同题型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归类法笔记。因为对于数理化这几门科目来说,在整个学习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特点:一个理论常应用于某几种特定的题型,那么就把这几类题型的代表性题目来做个归类笔记;或是某一类题目总是会用到哪几个特定的定理和规律,就把这几个定理或是规律也作个归类。

第三,对于政治

主要可用如下几种笔记来尝试使其更有条理。

问题一:政治笔记怎么记?

我们建议做提纲式笔记。就是提要笔记,即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也可以引用原文,并加上自己的一些说明。

政治这门学科有它明显的学科特点,即观点非常明确。其实,如果采用提纲的方式,一本政治教材的观点可以非常简洁而清晰地呈现在笔记本上,只要记住了这些基本的理论,政治考试的题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问题二:专题式笔记适合政治吗?

适合。

我们做政治笔记也可以用专题式笔记。对于政治课本来说,专题性特点也很明显。我们可针对个人不同的喜好和具体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笔记形式,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梳理知识结构,便于加深理解和复习之用。

第四,对于历史

历史课本的知识比较庞杂,要想理清知识结构,这就需要我们记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以什么形式记历史笔记最佳?

按年代的顺序来记,这也是最常用的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单纯的按年代记笔记意义不大,容易形成一本流水账。在遵循年代顺序的同时,掺杂专题会好一些。比如在讲秦朝历史时,可以在尊重这一个特定朝代的同时,注重这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状况与文化政策、军事措施以及对外战争等。这样的笔记泾渭分明,非常有条理。

问题二:历史笔记还可采用其他形式吗?

是的。

也可以以不同的社会内容来梳理知识。这种笔记一般会打乱年代的顺序,比如就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发展史来说,就不是每个朝代都需要提到的;也可以采用对照法来记。对于中学阶段的历史,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中与外、古与今等方面来进行对照着记笔记,但这种笔记一般用于复习时。

第五,对于外语外语知识比较零散,而且一些语言习惯和我们不同,所以有的同学不知从何学起,做笔记更是无从下手。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问题:外语笔记有章可循吗?有的。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外语不像学历史,时间、地点分明,记笔记也有章可循,而对记外语笔记却摸不着头脑。其实,在学习外语时,单词的用法是重要的内容,而且彼此容易弄混,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注意把它们区分开来,在笔记中明确记下各自的细微差别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还应记录与汉语语言习惯相异的语言知识。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点滴积累,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以上是几门主要的科目比较合适的笔记形式。希望同学们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能真正做到分清各科不同的特点而“对症下药”。

笔记需要归纳整理和消化吸收。做笔记不是目的,而是有效学习的手段。随时对笔记进行总结和归纳是我们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笔记记在本子上就完事大吉了吗?

有些同学记了笔记后,就将其束之高阁,此后不再问津。而笔记是我们学习中需反复利用的工具,我们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重点、难点消化吸收,对疑点来个大扫除,绝不留后患。要善于利用笔记,常翻常新,温故知新,利于实际解题,防止纸上谈兵。

评估与发展

表1-4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如果你想达到优秀级别,最好先找准自己现在的级别,与下一级别的要求仔细对照,结合上文的建议找到改进的方法,及早实施。

表1-4

自测对照描述及格 良 好 优 秀

·认真记笔记,基本能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

·记笔记后,进行了相应的消化吸收,但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

·复习中利用笔记相对较少,没有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

·有意识地记笔记,能很好地记录重、难、疑点

·记笔记后,重新归纳整理,基本消化吸收了所学知识点

·能有效利用笔记,在实际运用中能发挥笔记的应有作用

·有目的地记笔记,知识点详略得当,清楚重、难、疑点

·记笔记后,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达到梳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知识完全消化吸收了

·经常翻阅笔记,巩固记忆和强化理解,当接受新知识、解题时得心应手

自我

评估

整改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