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练党性的熔炉
42835600000011

第11章 师资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以〔1980〕12号文件转发的《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办好党校,重要问题是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学和理论研究队伍。”1977年6月党校恢复后,校党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重建教师队伍。到1982年12月止,教师人数由1977年的8名增加到10名(不包括兼职教师),初步改变了教员少的状况,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逐步适应了干部培训任务的需要。

党校在恢复时期,校党委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狠抓教师在职学习,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一专多能。

(二)强调教师到学员中学习提高,熟悉教学对象,既当先生,又当学生。

(三)发动和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充实教学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先后两次组织教师到广州市委党校、长沙市委党校、湖北省委党校、天津市委党校等单位参观学习,吸取了兄弟党校的办学和教学中的宝贵经验。

(五)派出教师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进修。其中1977年至1979年到省委党校进修的有:郭建华、孙祯祥。1981年至1982年到中央党校进修的有:宋炳贤、郭建华,到省委党校进修的有:孙祯祥、郭建华。

(六)加强教研室的领导和自身建设。党校恢复后,全校只有一个综合教研室。为了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领导,1981年教研室下设哲学、政经、党史三个教研组。其中哲学教研组有:李廷贤(组长)、王春先、柴天福。政经教研组有:赵保根(组长)、郭建华、郭爱英。党史教研组有:孙祯祥(组长)、晋德宗、孟艾芳。校党委为了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领导,于1982年又配备一名教研室副主任孙祯祥。为了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1982年设立教务科,由宋炳贤担任科长。

(七)充实教学力量。校党委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实了教学力量:

1.接收大专院校毕业生(柴天福)。

2.从理论骨干读书班中选拔优秀学员留校(王春先、李丽君)。

3.将五七干校的教学骨干调进党校(晋德宗、孙祯祥)。

4.从市直各单位选调适合做教学和理论工作的党员干部。

校党委为了搞好党校教育,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我校在恢复时期干部总人数由1977年的15人,增加到1982年的50人,增加了3.3倍,全校教职工总人数达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