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演讲技法大全
4242500000085

第85章 辩论演讲的技法(2)

辩论的对抗性具有相对性。这包含三层意思:其一,辩论双方的对抗,是相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而言,它并不排斥在其他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一致性;其二,对抗也不一定是从始至终一成不变的,因为在辩论中,当一方的某些观点被对方说服了,这方面的对抗性就消失了;其三,随着辩论的发展,双方对抗的焦点和方式有时会根据辩论形势的发展需要而发生变化。

观点的对立,可以是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也可以是缓冲的、不明显的或仅仅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不相容。不管哪一种对立形式,作为辩论,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言语冲突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有一位男青年对一位女青年纠缠不清,他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男:“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你贵姓?”

女:“我姓我父亲的姓。”

男:“好么,你父亲姓什么?”

女:“当然是姓我祖父的姓。”

男:“你家住在哪里?”

女:“在祖国大地上。”

男:“你家有几口人?”

女:“和我家自行车一样多。”

男:“那么,你家有几辆自行车?”

女:“每人一辆。”

乍看去,这一问一答,表面上并没有观点的对立,不属于辩论。其实,他们的辩论已经构成。双方的认识存在着不一致,女方对男女心理上有对抗情绪,而且这种对抗外观为言语形式。男方纠缠,女方反纠缠。女方反纠缠的办法是回避术中的模糊应对。

攻守性和均等性

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存在着对抗性,为获得辩论的胜利,辩论的双方都要运用“破”与“立”的两种辩论手段。有时需要直接揭露和反驳对方的谬误性,处于攻势;有时又需要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反击对方的批驳,则又处于守势,在辩论进行中,双方的攻与守是交叉或结合进行、相辅相成的,因为两者的对抗构成一对矛盾的较量,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如果能雄辩有力地论证了一方观点的正确,也就等于宣告另一方的谬误。所以,“以攻为守”、“以守为攻”的策略在辩论中是经常运用的。

同时,从整个辩论的过程看,辩论的双方在辩论中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口语表达或攻守的机会是均等的。例如甲方发言一次,也应允许乙方发言一次,不得以某种借口任意剥夺或削减其中一方的发言权;也不允许某一方从头说到底,搞“一言堂”。当然,均等性不等于必须你一言我一语,应允许你一言我一语,你一言我不语,你不言我来说等情况。均等性也不等于谁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在同一时间内,辩论的发话只能是单一性轮换,不能像二重唱一样。另外,除了特殊情况外也不应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临场灵活性

辩论与一般的演讲、报告不同,它是双边、多边的辩论者就某些问题所展开的面对面的交锋。虽然辩论前一般都要限定一定的范围并做某些准备,但对于辩论中对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却是难以完全估计到的,辩论的焦点、辩论深入的程度和延伸的范围都会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准备得再充分,到时也不可能完全“照本宣科”,而应根据临场辩论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辩论材料、结构安排和方式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抓住要害,驳倒敌论,树立自己的论点。另外,辩论者还随时有可能遇到由于辩论形势的变化而引起的听众情绪反应的变化,这就要求辩论者做出相应的随机应变,这就是辩论的临场性和灵活性。

辩论的临场应变技巧除了自控技巧和临场技巧之外,还应着重掌握辩论的语言应变技巧。

1.增

根据辩论形势的需要,临时增加一些小论点、论据材料,或增加某一问题的论证分量、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

2.调

根据辩论形势的需要,临时调整分论点的排列次序,调整论证角度或方法,调整某些语段的句式、语气和感情色彩。

3.删

根据辩论形势的需要,临时删去某些不必要的小观点和材料,删去某些次要观点的论证篇幅。此外,辩论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发言不一定具有较长的篇幅和完整的篇章结构,有时抓住对方某一个关键的事实、数据或概念的谬误,也可用三言两语,一针见血地予以批驳。

时机往往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在辩论中要抢占先机,需要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占据主动权。时机在辩论演讲中非常地重要。

把握时机提出论点

在辩论演讲中要想占尽先机,首先要把握好时机,提出论点。提出论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种。

一、攻击对方论题

在辩论时,先亮出论敌的论点,竖起靶子,然后用大量论据进行分析与反驳。这种方法,以攻为主,主动出击,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二、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观点

在辩论开始,就单刀直入亮明观点,摆明立场,直截了当地正面提出自己的论点,再由此引出下文分析与反驳论敌观点。这种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观点摆出,不仅使言者心中有数,条理分明,可以集中论证,统筹材料,也便于听众分清阵线,对照思考。

三、正反列举

在辩论开始时,把自己的论点与论敌的论点同时亮出,再进行分析、对比论证、反驳。这样,可以在听众面前充分展示论点,两相对照,黑白分明,有利于得到听众的支持。可以充分展开针锋相对的攻势,边破边立,从而便于在鲜明的对照中甄别是非。

四、析列引论

辩论时针对论点先列举出正面或反面的事例,通过对例子的剖析而引出论点。这样可以由实而虚,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大众在认识事物方面由感情进而理性的客观规律,使辩论显得自然、生动、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五、设问过渡

在辩论当中充分运用层层设问的方法,一问一答,层层深入地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把听众的思路步步深入地带入自己的范围内,富于启发性,辩论也丝丝入扣,极具条理性,条分缕析,论点鲜明,步步为营。

辩论演讲中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列出自己的论点,并充分证明其真实性,更在于要充分打击论敌。要打击论敌,就要先发制人,保证首次打击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论敌亮出论点,陈述自己的理由时,你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从中察觉出对方的暗中埋伏,并抓其要害,在自己发言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另外,还可以事先选一个对方绝对无法否定的关于双方争论的事由的有利于己方的定理,以无可辩驳的责问方式,在对方论证到这事由时,当面质问对方,坚决要求得到答复。如果对方回避躲闪,避而不答,可以紧紧相逼,追问其不答理由,或其答复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或者在对方以退为进转而攻击你方时,因为你方早有准备,即可胸有成竹地立即进行反驳,使其全线溃败。

利用战机,无往不胜

辩论演讲,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制约下进行的,不把握好辩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辩论就难以取胜。这就要求充分利用辩论与时间、空间的关系,以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一、利用好环境

言论要与环境场合相适应。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辩论也应注意场合。空间本身是不具有内容的,由于辩论双方发表辩辞时,空间具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因而视觉的空间三维性,也就成为辩辞结构的组成部分,而辩论也要依赖传递视觉信息帮助辩论内容的表达。善于巧妙地适应特定的环境,从而应用语言技巧,可以对听众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

二、把握好时间

把握时间就是要掌握辩论的“火候”,要善于捕捉“论”和“辩”的时机。时间的特点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辩论的时机还可以说是指辩论的顺势,即出现有利于己的时机,要及时抓住,大举进攻,或发起反攻。

把握时机,就是要做到趋时、及时和适时。

趋时,即命题、论点要符合当前的社会倾向,从而与听众贴近,善辩的人往往会把时代的力量引为自己的力量。

及时,是指根据当前对手的倾向,以及敌我双方关系变化的需要,把握有利时机置辩。如果稍有失误,就会使对手乘风而上,自己会因错失良机而导致不可挽回的败势。

适时,就是指看准了该说的时候再说,别人对你的言论就不会厌恶。适时,即在辩论时,掌握当说与不当说。克敌之语要说在关键之时,辩词中的攻与守,均要适时而发,才有助于辩论。

在辩论中,等待时机是下乘,寻找时机是中乘,而能够创造时机才是上乘功夫。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辩论,还是专题辩论,要想说服对方,都必须有理。在不同的辩论场合下还要讲究不同的方法策略。

赛场辩论

赛场辩论是具有组织形式的按照固定规则,作为竞赛项目的演讲活动。赛场辩论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也有人说赛场辩论是对日常辩论和专题辩论的模拟演练。

1.从辩论的目的上看

赛场辩论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而且通过比赛可以训练辩论能力、演讲技巧。因此,赛场辩论是以击败对方为主要目的的,而说服对方已退居其次了。而日常辩论和专题辩论都是以说服对方为目的的。

2.从辩论的内容上看

赛场辩论对事不对人。双方都针对对方观点展开辩论,在辩论技巧、现场表现力等方面压倒对方,而不涉及对方人品、能力、行为、习惯等。在辩论内容上只要可以就自己的论据对论点“自圆其说”,驳倒对方即可取胜,这里不存在胜方的观点一定代表真理、败方的观点代表谬误的结论,而日常生活辩论和专题辩论内容的范围更广些,可以允许针对对方的人和事,可以就对方某个观点或行为、某种品行进行辩论。

3.从辩论的表达方式上看

赛场辩论不考虑心理相容的表述方式,而采取更为激烈的论战形式,可以刺激对方,甚至故意激怒对方,使之激动,甚至失态,这样对己方才更为有利。而日常生活辩论和专题辩论表达方式相对平和得多,语言委婉,尽量采取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和刺激对方情绪的方式来表达。

4.从辩论结果来看

赛场辩论双方都想方设法,以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反驳使对方失利,同时以自己的犀利言词、优雅态势,争取听众和评委的好感,从而最终取得胜利。而日常辩论和专题辩论一般不需要评判,只需考虑如何说服对方,比较注重实际,以理服人,注重深远的影响和效果,而不是由演讲技法造成的简单输赢。

5.从辩论的组织程序上看

赛场辩论是一种竞赛,要严格按照规定、组织程序和竞赛规则来辩论。相对来说,日常生活辩论和专题辩论就不那么注重形式,不那么严格了。

专题辩论

专题辩论就是在某种场合里,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部门的特定议题进行的辩论。专题辩论包括法庭辩论、会议辩论、外交辩论、谈判辩论、毕业答辩和竞选辩论等。

专题辩论,有固定的论题。辩论双方是平等的,发言机会均等,在一方发言时,另一方是不可以打断其讲话的。

一般专题辩论都是具有公开性的。专题辩论的论点论据都经得起推敲,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听众可以从专题辩论中增长见识,了解未曾摄取过的知识。

日常生活辩论演讲

日常生活辩论演讲是最常见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难免会在某些问题上产生矛盾和冲突,且会自认为站在真理一方,自己是有道理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会应用辩论的手段,各执其词,据理力争。

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应是有意义的,是值得一争的有关原则、立场等可以辩论出结果的问题,至于生活琐碎小事一类非原则性的问题,没有争的必要,不必大动干戈决一雌雄,争之无意,何苦兴师动众?不如多多包容,以免给人以斤斤计较之嫌。日常生活辩论还要求胸襟开阔,心怀宽广。辩论双方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以展开激烈的论战,但彼此之间要相互尊重人格,要有尊重真理的气度,不能为了个人意气和私利而争辩,也不应为辩胜而采取不当手段,应站在平等的立场上采取“有理不在声高”、文雅的辩论方式,而不宜采取言语尖刻、冷嘲热讽、挖苦谩骂的形式,更不可以进行人身攻击,那样就不属于辩论的形式了,而是言语斗殴,是不足取的。争论中难免遇到冲突和彼此情绪激动的情况,这就要求双方有容人雅量,彼此克制应以理服人,对于非原则问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主动撤离退出,不与其争反而显示了容人的襟怀大度。

在日常生活辩论时,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礼仪及自我形象。尽量避免言辞过激,引起争执。要就事论事,千万不要揭人疮疤,老账新账一起提,伤人伤己。争辩的道理说清即可,点到即止,也不要得理不饶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顾全大局。

在争辩中为使矛盾不激化、升级,应避免直接否定他人,而是委婉地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摆出来,争辩的语言最好短小集中,有高度的概括性,以求短、平、快地解决问题。

分析辩题和了解对手是辩论演讲要进行的两个基础工作。也是辩论演讲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对辩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才能全面地把握辩题,找到对手的薄弱点。了解对手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全面地为辩论做准备。

辩论前的准备——分析辩题

辩论,也有人称论战。战,即充满刀光剑影,有胜有败。把辩论说成是两军对垒,说成是一场战斗,并不是夸大其词。因此要想取得辩论的胜利就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辩题是双方争辩的对象,分析清楚辩题后才能明了争论什么、怎么争。也只有清楚了辩题是什么,才可以确定辩论的范围。对辩题的分析,是辩论的基础。在辩论前要做充分准备,包括自己对该题的看法,有哪些论据;对方有可能从哪方面论述;依据是什么;如何批驳;等等。只要做到准备充分,知己知彼,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有的放矢,稳操胜券了。具体分析辩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进行。

1.确定题义

确定题义,即认清辩题的内涵。只有了解了辩题的题意,才可能做出符合己方利益的解释,使辩论有了确定的航向。

2.确定辩题的重点和核心

核心是辩论中对辩题争论的焦点,要想克敌,需一拳打中其要害,只有抓住辩题的核心和重点,才能避免胶着状态及纠缠不清的状况出现。

3.使辩题简化

通过对辩题的分析,可以使辩论者清楚地分出有利及不利因素,这样可以简化论题、集中矛盾。对辩论双方有分歧的矛盾焦点加以论述即可,不必顾及双方可能共识的问题,这样去繁就简,可以略去一时辩不清或不便于辩论的问题。

进行调查研究

在清楚了辩题的核心和实质,确定重点之后,就该围绕论题进行材料的收集。一般来讲,辩论者对于材料的收集应从正反两面去做准备。一方面围绕已定己方观点,罗列出分论点及论据例证;另一方面要站在对方立场上,找出相应的材料,设想出对方可能持有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及有利的论证材料,并且针对对方可能会持有的这些论点、论据而收集可以反驳他们的材料,做到有备无患。

了解对手,寻找对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辩论之前对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可避免仓促应战的紧张局面,可以针对对手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样可以从容不迫地应对,以达到辩论胜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