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03

第3章 《伤寒杂病论》方(2)

闫某,男,43岁。在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口唇、四肢发麻、刺痛,肌肉颤动,手足抽搐等,经多家省级、市级医院检查,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口服乙酰唑胺等西药,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又配合服用中成药及汤剂,也未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如针刺,口唇、四肢发麻,耳鸣,五心烦热,时有盗汗,手足抽搐,肌肉颤动,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细涩。辨为心肾阴虚、瘀血生风证,治当滋补心肾、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给予百合地黄汤、蛭虻归草汤与牵正散合方:百合10g,生地黄50g,水蛭6g,炙甘草6g,虻虫3g,当归15g,全蝎6g,白附子6g,白僵蚕6g,鳖甲12g,龟板12g,磁石15g,枸杞子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口唇、四肢发麻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未再出现手足抽搐,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六诊:五心烦热及盗汗止,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盗汗辨为阴虚,再根据耳鸣辨病变部位在肾,因心痛辨病变部位在心,又因心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更因四肢发麻,肌肉颤动辨为风,以此辨为心肾阴虚、瘀血生风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清退虚热;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牵正散息风止痉;加鳖甲、龟板,滋阴潜阳息风,磁石、枸杞子,益肾聪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风湿热

风湿热是以关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变为主的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炎症的一种疾病。急性风湿热发病年龄以5~15岁居多。

【导读】根据风湿热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与大补阴丸合方;又因病变证机有热毒,故与化斑汤合方治之。

杜某,女,14岁。1年前被诊断为风湿热,住院治疗20余天,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服用中西药,可游走性关节疼痛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游走性多关节疼痛,膝关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红肿结节,身热不解,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辨为热毒阴虚证,治当清热解毒、滋补阴津。给予百合地黄汤、化斑汤与大补阴丸合方加味:石膏30g,知母12g,生甘草10g,玄参10g,水牛角30g,粳米10g,百合15g,生地黄50g,熟地黄24g,龟板16g,黄柏12g,桂枝10g,猪脊髓30g。6剂,水煎服,服药时加入蜂蜜5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身热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五心烦热止,以前方6剂。四诊:关节疼痛好转,皮下结节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皮肤环形红斑减退,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0余剂,经复查,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身热不解、皮肤环形红斑辨为热毒,再根据五心烦热、脉沉细数辨为阴虚,因关节疼痛辨为阴虚不得滋养,又因皮下红肿结节辨为热毒蕴结,以此辨为热毒阴虚证。方以化斑汤清热泻火、凉血消斑;以百合地黄汤清热滋阴凉血;大补阴丸滋补阴津、清退虚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卵巢肿瘤

卵巢肿瘤是指卵巢组织的增生和凋亡之间平衡失控,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以及生长因子参与等多种因素,使宫颈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而演变为卵巢肿瘤。

【导读】根据卵巢肿瘤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是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又与小陷胸汤合方治之。

夏某,女,37岁。有3年卵巢肿瘤(左侧2.3cm×1.6cm,右侧1.4cm×1.0cm)病史,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因卵巢肿瘤增大而前来诊治。刻诊:小腹髂窝困胀下坠,下肢疼痛如针刺,口干咽燥,盗汗,肢体困重,舌质暗红夹瘀紫,苔黄腻,脉沉细涩。辨为阴虚痰瘀证,治当滋补肾阴、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给予百合地黄汤、蛭虻归草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50g,水蛭6g,虻虫3g,当归12g,姜半夏12g,黄连3g,全栝楼30g,胆南星12g,桃仁12g,牡蛎24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小腹髂窝困胀下坠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盗汗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肢体困重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髂窝困胀下坠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150余剂。经检查卵巢肌瘤消失。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2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干咽燥、盗汗辨为阴虚,再根据小腹髂窝困胀下坠、苔黄腻辨为痰热,因下肢疼痛如针刺、舌质暗红夹瘀紫、脉沉细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阴虚痰瘀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清退虚热;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消肿散结;以小陷胸汤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加桃仁活血化瘀,牡蛎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滋阴不助痰,化痰不伤阴,以奏其效。

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是指妊娠期间羊水少于300mL。

【导读】根据羊水过少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和增液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热扰,故与大补阴丸合方治之。

蒋某,女,29岁。怀孕5个月,因胎动腹痛,腹围相对偏小,经检查诊断为羊水过少,近日因亲戚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胎动腹痛,腹围相对偏小,肌肤枯燥,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面色不荣,大便干结,口干咽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虚热扰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养胎。给予百合地黄汤、增液汤与大补阴丸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50g,玄参30g,麦门冬24g,熟地黄16g,龟板16g,黄柏12g,知母12g,猪脊髓30g,蜂蜜30mL,五味子10g,人参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经检查羊水过少得到显著改善,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先以前方用汤剂治疗30余剂,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直至分娩,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肌肤枯燥、五心烦热、脉细数辨为阴虚,再根据面色不荣、舌质淡红辨为血虚,因大便干结辨为夹热伤津,以此辨为阴虚热扰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清热益阴;以增液汤清热凉血生津;以大补阴丸清热益阴;加五味子滋阴敛阴,人参益气生津,使阴得气而化生。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β-受体过敏综合征是指体内内分泌或游离的内源性儿茶酚胺正常,且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以心脏β-受体呈高敏状态或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阴虚血热,治以百合地黄汤滋阴凉血;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夹血瘀,故与四逆散、失笑散合方治之。

蔡某,男,52岁。有多年β-受体过敏综合征病史,近日因心悸,胸闷,心痛发作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胸闷,心痛如针刺,因劳累及情绪异常加重,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夹瘀紫,少苔,脉沉弦。辨为阴虚内热、郁瘀阻滞证,治当滋阴清热、行气活血。给予百合地黄汤、四逆散与失笑散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8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五灵脂12g,蒲黄12g,桂枝12g,麦门冬24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好转,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闷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盗汗止,以前方6剂。五诊:情绪好转,舌上生薄苔,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干咽燥、盗汗辨为阴虚,再根据心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因劳累加重辨为气虚,又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以此辨为阴虚内热、郁瘀阻滞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阴清热;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失笑散活血化瘀;加桂枝通经散瘀,兼防生地黄浊腻,麦门冬滋补阴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百合知母汤合方

百合知母汤由“百合擘、七枚(14g),知母切、三两(9g)”所组成,是滋阴清热的基础方,可主治一切阴虚热扰证。

慢性渗液性心包炎

慢性渗液性心包炎是指壁层心包受损后而引起的心包渗液。

【导读】根据慢性渗液性心包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夹热,治用百合知母汤清热益阴;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之。

郑某,女,46岁。有多半年慢性渗出性心包炎病史,曾2次住院治疗,之后,病情时轻时重,亦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呼吸不畅且浅速,声音嘶哑,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胸痛,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阴虚瘀热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化瘀。给予百合知母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百合14g,知母10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10g,川芎6g,赤芍6g,牛膝10g,桔梗6g,柴胡3g,枳壳6g,生甘草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胸痛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呼吸困难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盗汗止,舌上生薄苔,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缓解,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盗汗、五心烦热、少苔辨为阴虚,又根据胸痛、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热,以此辨为阴虚瘀热证。方以百合知母汤清热滋阴;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妊娠疱疹

妊娠疱疹是指女子在妊娠期出现水疱、大疱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导读】根据妊娠疱疹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知母汤滋阴清热;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化瘀养阴汤合方治之。辨治妊娠疱疹的病变证机有瘀血,治当活血化瘀,治病用药定量必须切中病变证机,务必做到化瘀不伤胎。

商某,女,29岁。怀孕已5个月,在1周前出现胸部、面部丘疹、水疱,专程前来诊治。刻诊:面部丘疹、水疱,胸部斑色鲜红、大疱,灼痛如针刺,夜间痛甚,轻度瘙痒,口干咽燥,舌质红边有瘀紫,少苔,脉沉细涩。辨为阴虚瘀热证,治当滋补阴津、活血化瘀。给予化瘀养阴汤与百合知母汤合方加味:当归12g,赤芍12g,桃仁10g,桂枝10g,蒲黄8g,丹参10g,生地黄12g,黄精12g,沙参12g,川楝子9g,砂仁8g,百合15g,知母10g,黄芩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电话告知,面部丘疹、水疱减轻,嘱其以前方6剂。三诊:面部、胸部丘疹明显消退,胸部大疱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电话告知病已痊愈。

【用方提示】根据口干咽燥、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斑色鲜红、灼痛辨为热,因痛如针刺、舌质红边有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阴虚瘀热证。方以化瘀养阴汤清热益阴、行气化瘀;以百合知母汤清热生津益阴;加黄芩清热泻火安胎。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百合滑石散合方

百合滑石散是由百合炙,一两(3g),滑石三两(9g)”所组成,是利湿滋阴的基础方,临证应用必须重视加味变化用药,以此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由房性异位激动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导读】根据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湿浊,治用百合滑石散利湿滋阴;又因病变证机水湿病变比较重,与猪苓汤合方;更因湿蕴为痰,故又与小陷胸汤合方清热行气,燥湿化痰。

卫某,男,41岁。有多年房性心动过速病史,近日因心悸,头晕目眩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头晕目眩,胸闷,肢体困重,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苔黄厚腻,脉沉细滑。辨为阴虚痰热证,治当滋阴利湿、清热化痰。给予百合滑石散、猪苓汤与小陷胸汤合方:百合10g,阿胶(烊化、冲服)10g,滑石30g,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半夏12g,全栝楼30g,黄连3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五心烦热止,苔黄厚腻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肢体困重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经复查,房性心动过速痊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五心烦热辨为阴虚,再根据肢体困重辨为湿,因苔黄厚腻辨为痰热,又因脉沉细滑辨为阴虚夹痰热,以此辨为阴虚痰热证。方以百合滑石散滋阴利湿;以猪苓汤利水育阴;小陷胸汤清热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