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02

第2章 《伤寒杂病论》方(1)

百合地黄汤合方百合地黄汤

由“百合擘、七枚(14g),生地黄汁一升(80mL)”所组成,是滋补阴津的基础方,可主治一切阴津亏虚证。再则,根据张仲景设方用生地黄为汁,在临床中可用生地黄50g代替生地黄汁。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由病毒侵袭、细菌感染或过敏原等引起的炎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或加重于秋冬季,或冬春之交,各个年龄人群均有发病,但以青少年多见。

【导读】根据慢性鼻炎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阴虚夹气虚,故与麦门冬汤合方;更因鼻窍不通表现比较重,故又与苍耳子散合用以开窍通鼻。

杨某,男,23岁。有10年慢性鼻炎病史。曾多次检查均诊断为萎缩性鼻炎,屡屡服用中西药,以及外用西药,均未能达到远期治疗目的,近因鼻塞加重前来诊治。刻诊:鼻塞不通,遇寒加重,鼻咽干燥,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呼气恶臭,五心烦热,头痛,记忆力减退,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检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并有稠厚脓痂。辨为阴虚鼻塞证,治当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兼以化痰。给予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麦门冬168g,半夏24g,红参9g,粳米18g,大枣12枚,甘草6g,苍耳子8g,辛夷15g,白芷30g,薄荷3g,茜草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鼻塞有改善,鼻腔干燥好转明显,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鼻塞、遇寒加重辨为寒,再根据鼻咽干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鼻分泌物呈块状、不易擤出辨为阴虚生热、灼津夹痰,以此辨为阴虚鼻塞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润鼻滋燥;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兼以化痰降逆;苍耳子散辛温通窍,兼防滋补药壅滞。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主动脉流出道狭窄,使左心室到升主动脉的血流受阻,狭窄的部位受阻后的压力阶差≥10mmHg。

【导读】根据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当选用百合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治当兼顾气阴,故与海蛤汤、麦门冬汤合方治之。

姬某,男,29岁。2年前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头晕目眩,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目眩,盗汗,口干咽燥,动则加重,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气阴亏虚证,治当益气养阴、纳气止痛。给予百合地黄汤、海蛤汤与麦门冬汤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50g,海马10g,蛤蚧1对,麦门冬170g,姜半夏24g,人参9g,生甘草6g,粳米9g,大枣12枚,薤白24g,全栝楼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呼吸困难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心痛止,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均有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约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又根据头晕目眩、动则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气阴亏虚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血;以海蛤汤摄纳宗气;以麦门冬汤养阴益气;加薤白、全栝楼以通阳行气、开胸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又称精神疲劳综合征)属于神经症,是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导读】辨治神经衰弱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故选用百合地黄汤;又因病变证机有虚热内扰,故与黄连阿胶汤合方治之。

徐某,女,19岁。有4年多神经衰弱病史。在多家医院诊治,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病情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失眠(易醒难入睡),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盗汗,面部潮热,皮肤干燥,月经紊乱,大便干结,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心肾虚热证,治当滋补心肾、生津润燥。给予百合地黄汤与黄连阿胶汤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黄连12g,黄芩6g,白芍6g,鸡子黄(待药液稍凉时兑入)2枚,阿胶(烊化、冲服)10g,麦门冬15g,五味子12g,酸枣仁45g,柏子仁1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止,大便通畅,以前方12剂。三诊:盗汗减轻,皮肤干燥好转,前方减生地黄为25g,12剂。四诊:失眠、耳鸣好转,以前方12剂。五诊:口干咽燥、盗汗基本解除。之后,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辨为心阴亏虚,再根据耳鸣,腰膝酸痛辨为肾虚,因盗汗辨为虚热迫津外泄,又因皮肤干燥辨为阴虚不滋、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征,以此辨为心肾虚热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以黄连阿胶汤清心热、育肾阴;加麦门冬滋补阴津,五味子益阴敛阴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养心益阴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指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出现异常的动作或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

【导读】根据肌张力障碍的病变证机是阴津亏损,治以百合地黄汤和大补阴丸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热浸筋脉,故与芍药甘草汤合方治之。

贾某,男,48岁。2年前出现痉挛性斜颈,躯干不能随意扭转运动,口舌活动异常,曾在郑州、北京等地检查,均诊断为肌张力障碍,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痉挛性斜颈,四肢、躯干不能随意扭转运动,颈项臂足强直,五心烦热,盗汗,筋脉酸胀,屈伸不利,身热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辨为阴津亏虚,热浸筋脉证,治当滋补阴津、清热舒筋。给予百合地黄汤、大补阴丸与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味:百合14g,生地黄50g,熟地黄16g,龟板16g,黄柏12g,知母12g,白芍36g,炙甘草36g,全蝎6g,鳖甲10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身热口渴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筋脉酸胀缓解,以前方6剂。四诊:五心烦热、盗汗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自觉颈项臂足强直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痉挛性斜颈,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因病症变化酌情加减用药治疗80余剂,诸症得到明显控制。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1年余。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身热、口渴辨为热,因痉挛性斜颈,四肢、躯干不能随意扭转运动,颈项臂足强直辨为热浸筋脉,以此辨为阴津亏虚、热浸筋脉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血;以大补阴丸滋补阴津、清热降火;以芍药甘草汤补益气血,柔筋缓急;加鳖甲滋补阴津、软坚和筋,黄芪益气固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是指凝血因子的合成,激活受到显著抑制,引起各种出血表现。

【导读】根据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阴;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四逆散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郑某,女,31岁。有3年多维生素K缺乏症病史,经常服用维生素K等西药,可病情还是反反复复,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月经量多,牙龈出血,腰酸,头晕目眩,因情绪异常加重,五心烦热,肌肤紫斑,骨节痛如针刺,大便干结,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阴虚郁瘀证,治当滋补阴津、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给予百合地黄汤、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50g,柴胡12g,枳实12g,炙甘草12g,牡丹皮12g,白芍12g,桂枝12g,桃仁12g,茯苓12g,麦门冬24g,熟地黄15g,阿胶(烊化、冲服)10g,三七6g,大黄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通畅,去大黄,以前方6剂。三诊:五心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骨节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肌肤紫斑颜色减退,以前方6剂。六诊:牙龈出血止,月经量较前减少,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五心烦热、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肝郁,因骨节痛如针刺、皮肤紫斑辨为瘀血,又因大便干结辨为郁热内结,以此辨为阴虚郁瘀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以四逆散疏肝理气;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熟地黄、阿胶以滋补阴血,三七活血化瘀,大黄以导热下行。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双侧大部分肾上腺皮质因自身免疫、结核或肿瘤等破坏,导致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阴;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四逆散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毛某,女,42岁。在3年前出现皮肤及面部颜色晦暗,并有头发脱落,自认为工作劳累引起,当时未引起重视,后因面部颜色晦暗渐渐加重,经检查,诊断为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近日因朋友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皮肤及面色晦暗,毛发脱落,五心烦热,健忘,心悸,失眠多梦,因情绪异常加重,口干咽燥,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心阴虚损、气郁血瘀证,治当滋补心阴、行气活血。给予百合地黄汤、四逆散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生地黄50g,百合15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当归15g,水蛭6g,虻虫3g,酸枣仁45g(一半煎煮,一半研末冲服),枸杞子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五心烦热减轻,减生地黄为30g,以前方6剂。三诊:口干咽燥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心悸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仍有失眠,多梦止,以前方6剂。六诊:皮肤及面色略有红润,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皮肤及面色均有明显好转。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辨为心阴虚损,再根据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肝郁,因皮肤颜色晦暗、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血,以此辨为心阴虚损、气郁血瘀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兼清郁热;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酸枣仁养心安神,枸杞子滋补阴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

【导读】根据痛风性肾病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和左归饮滋补阴津;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董某,男,59岁。在4年前因饮酒加重脚趾关节疼痛,经检查:间歇性蛋白尿、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高血压,诊断为痛风性肾病。经中西药治疗,可关节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脚趾关节肿胀、僵硬、酸麻、疼痛如针刺,口干咽燥,小便不畅,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沉细涩。辨为肾阴亏虚、瘀阻脉络证,治当滋补肾阴、活血化瘀。给予百合地黄汤、左归饮与蛭虻归草汤合方加味:百合15g,生地黄50g,熟地黄30g,山药6g,枸杞子6g,茯苓5g,山茱萸6g,水蛭6g,虻虫3g,当归15g,炙甘草6g,赤芍30g,牛膝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口干咽燥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酸麻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小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均有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疼痛基本缓解,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症状趋于缓解。为了巩固治疗,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口干咽燥、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脉沉细涩辨为瘀血,以此辨为肾阴亏虚、瘀阻脉络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滋补阴津;以左归饮滋补阴津;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加赤芍凉血散瘀,牛膝益肾强筋活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肺通气过度使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值升高(>7.45)。

【导读】根据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变证机是阴虚,治以百合地黄汤滋阴;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更因经脉挛急比较明显,故又与牵正散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