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40237400000005

第5章 国际图书贸易市场概述(1)

国际图书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了以国际书展为标志的北美、欧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几个核心市场,无论是图书品种还是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图书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2005年,全球图书销量略有增长,而图书出版品种则更是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图书出版品种超过了20万种。延续前三年的增长态势,书业整体的增长速度在各国不同的脚步中继续放慢,虽然各国的发展特点不同,但都出现了以下共同特征:连锁书店的扩张继续加快,超市图书卖场越来越多,网上书店发展蓬勃,传统书店却纷纷缩水,独立书店艰难度日,小型书店纷纷倒闭……

一、国际图书市场与图书贸易总览

随着国际图书市场的发展,近几年,全球图书出版行业令人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行业主导权的变化。图书市场也像其他成熟产业一样,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图书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出版商在图书出版行业无可争议地处于支配地位,但近几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版行业的主导权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由于图书销售商通过兼并扩大,增长迅速,行业控制权已经逐渐开始从出版商手中转到图书销售商手中。许多大型连锁书店,如美国的巴诺书店(Barnes&Noble)、英国的沃特斯通连锁书店(Waterstone's)均引领着其国家图书销售业,并有意入主出版业。越来越多的图书销售商利用他们的强势地位,要求出版商提供更多的折扣,降低了出版商的利润。此外,图书销售商要求出版商将没有出售的书收回的惯例,对于出版商来说,逐渐成为一个严峻考验。

(一)全球图书市场概况

新世纪以来,全球书业的增长速度呈持续放慢状态,但放慢的脚步各国有所不同。到了2005年,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书业中两个发展最快的国家,增长率分别达到了7.34%和9%。英国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总册数虽然达到了2.17亿册,同比增长了5.9%,然而零售市场总金额是16.5亿英镑,同比增长率却只有3.7%。虽然这样的增长率大大低于中国和美国,但对于被价格战打得焦头烂额、被网络和图书馆搅得坐卧不宁的英国图书业来讲,还算不错的业绩。我们通过对中、美、英三国图书市场和图书贸易的分析,会发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一方面,这三个国家图书销量的增长都与品种的大规模增加有极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的增长,在中国是由于新开书店或书城的拉动,在美国和英国则是超级畅销书的功劳。比如英国的出版分析家就认为,如果不把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算在内,2005年英国出版业的增长率只有1.5%,如果再去掉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的销售额,上述数字应该是-0.2%。因此,2006年如果不能诞生新的畅销书,英国的图书市场不容乐观。相对于中、美、英三国,2005年德国的图书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只有1.1%,日本则出现了负增长。

在图书市场增长放缓的大势下,一些类别的图书却一枝独秀,销售业绩突出。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监测数据,2005年,中国图书市场上的少儿、科技和文学书增长强劲,增长率分别是17%、13%和12.5%。而根据尼尔森图书销售调查公司(Nielsen Book Scan)该公司是尼尔森下属的公司,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调研机构,年营业额为17亿欧元。的监测数据,美国这一年增长最大的类别是游戏类、图文小说和少儿类图书,其增长率分别是45%、34%和19%。进入新千年以来,德国图书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德国2005年除了儿童书和学生用书销售上升之外,其他类别的书基本呈持平状态。

图书市场一直在全球出版业垄断状况进一步加剧的影响下继续动荡。2005年美国成人虚构类图书市场,排名前十名的公司占了88%的市场份额,仅兰登书屋一家,其市场份额就高达22%。这一现象在英国同样十分明显。英国大众出版市场,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占了62%的市场份额。兰登书屋在英国非虚构类图书市场上的份额高达34%,排名其后的分别是霍德·海德莱出版集团(Hodder Headline)占19.3%、企鹅集团(Penguin)占11%、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 Collins)占10.5%、时代华纳集团(Time Warner)占6.8%、泛麦克米伦出版集团(Pan Macmillan)占5.1%,上述六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共达87%。市场集中度过高的现象势必会影响文化的多样性、出版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国,由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不是太高,所以还没有上述情况发生。但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市场已开始发生变化。单以畅销书为例,5%的畅销书可以占到零售市场约53%的份额。在分类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垄断了经管类、汽车类图书;商务印书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垄断了工具书和外语学习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则垄断了少儿文学图书市场。

除中国、印度外,由于西方各个国家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早已长大,加之婚育年龄的不断延后和“丁克”潮流依然未退,各国都出现了学龄人数减少的情况,这对教材和学习用书市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除此之外,各国的教材限价、政府“埋单”和教材循环使用政策使教材图书市场也开始受到影响。电子网络越来越发达,教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价廉,这对曾经主要承载教育和娱乐功能的图书出版来说,同样形势严峻。

由于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出现阅读人数减少、人均购书下降等现象,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出版界联手行动,正在协力打造一个阅读社会,以培育图书市场。英国政府拨出了专项基金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查尔斯王子还担任一个阅读俱乐部的名誉主席。日本发起了“晨读”运动,号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天进行10分钟的晨读。到2005年,日本实施晨读的中小学已有两万多所,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51%。韩国则在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下,其图书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稳定渐进的市场与广阔的前景预期使韩国的出版热潮依旧。中国则是以政府采购并发动社会赞助的方式,送书到全国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同时也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生活。此举如果坚持下去并获得成功,无疑在客观上会拉动图书市场。有人认为,对“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怎么赞誉都不为过,因为是她把无数孩子从游戏和网络中拉回到图书上来,也为世界图书市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发展至2005年,各国的图书出版业出现了相同的景象:连锁书店加快扩张,独立书店艰难度日,小型书店纷纷倒闭,传统书店纷纷缩水,超市卖书方兴未艾,网上书店发展兴盛。

在美国,最大的两家连锁书店巴诺书店和鲍德斯集团连锁书店(Borders Group),年销售收入为70亿美元,占全美大众读物零售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在英国,最大的两家连锁书店沃特斯通书店和W.H.史密斯书店,年销售收入为7.5亿英镑,在全英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占35%的份额。即便在传统独立书店牢牢占据主导销售渠道地位的德国,连锁书店也找到了栖身之地。

互联网销售也已经成为主要的零售方式。互联网销售在地域广阔、投资店铺花费巨大的国家大展身手,即便是疆域不甚广大的英国,互联网销售在2003年也占到了6%的零售市场份额。无论北美还是西欧,亚马逊(Amazon)都是互联网销售商中的佼佼者。在英国,亚马逊销售的图书占英国全部互联网销售图书总值的85%。2004年,亚马逊购买了中国的互联网图书销售商卓越网,从而开辟了在中国的互联网图书销售市场。

此外,互联网销售的盛行促进了二手图书的销售,其中最主要的是大众读物和大学教科书。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二手图书的市场销售总额超过5亿美元,占全美图书市场总额的5%;从销售册数来看,二手图书的交易册数达到了图书市场总册数的13%。

2005年美国市场图书销售额达到251亿美元,延续了近几年来的增长势头,增长率达到9%(2004年为230亿美元),成为2005年全球图书出版业的大赢家。从类别来看,传统的贸易类图书、初级和高级中学用书以及高等教育类图书位居销售收入的前三位,分别占到31.2%、26.3%和13.5%。

2005年英国出版新书20.6万册,比2004年增长28%;而美国2006年新书出版量为17.2万册,比2004年减少18%。英国的新书出版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英国的出版业属于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前三大出版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为40%,前十大出版集团所占份额达到65%。近年来,受其他媒体发展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英国人均购书消费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005年英国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总册数达到2.17亿册,同比增长5.9%,然而另一方面,零售市场总金额仅为16.5亿英镑,同比增长率却只有3.7%。如果没有《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达·芬奇密码》两本书的市场销售额,增长的数字应该是-0.2%。

中国2004年全国图书品种增长9.4%,总印数下降3.8%,定价总金额增长5.5%;发行业纯销售数量下降1.32%,发行金额反而增长5.28%;库存数量增长8.04%,库存金额增长11.9%。出版业这种出版品种大幅上升,但印数和销售册数继续下降、退货和库存保持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图书生产上升,但消费能力在下降,出版业仍然靠提价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库存量超过年产值,出版社不得不通过增加品种和大量主发图书来广种薄收,并造成新一轮退货,如此恶性循环,新书泛滥成灾,便形成市场泡沫的现象。我们可以做以下总结:中国内地,出版业整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出版单位企业化改制获得实质性进展,民营和外资成为中国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业蓬勃发展,掀起出版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浪潮;香港地区,出版发展平缓,政府力推创意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台湾地区,传统出版受到挤压,集团化和异业结盟成为对策。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图书进口大国,在国际出版业中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成人精装本年销量超过10万册,平装本达到20万册。儿童图书在不考虑“哈利·波特现象”的情况下,年销量也超过5万册。从2003年12月28日至2004年12月25日,澳大利亚总体图书销售册数增长7.0%,达到466万册,其中非虚构类图书占39.3%,儿童图书占31.2%,虚构类图书占29.5%。其图书销售旺势的原因在于高度发达和高效率的图书业。澳大利亚有2000个图书零售点,其中,图书连锁店约占市场的60%,折扣、百货商场图书零售点与仍在繁荣发展的独立书店各占约20%。

其他两个世界出版大国德国和日本在2005年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德国图书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只有1.1%,而日本的出版业则出现了负增长。

(二)全球图书零售业发展趋势

发展到2005年,在全球图书零售市场中,连锁书店加快扩张的步伐,图书俱乐部和网上书店同样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图书市场主要的发行渠道已经转为强大的国内或国际连锁书店、互联网书商和超级市场。而传统的独立书店开始纷纷缩水。连锁书店、图书俱乐部已成为当今世界占据市场主流的现代零售模式,网上书店则代表图书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大型跨国出版集团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这一趋势同样可以从近十余年来图书及相关产品发行渠道的变化中略见一斑。

1.连锁书店

在西方国家主要的图书市场上,传统独立书商或小型地区性连锁书店直到最近一直都是图书主要的销售渠道。但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图书市场主要的发行渠道已经转为强大的国内或国际连锁书店、互联网书商和超级市场。

在美国,独立书店日益萎缩,而连锁书店的数量则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早在1993年,全美30490家书店中就有41%为连锁书店,近年来连锁书店更是发展迅猛。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占据全国图书零售总额首位的一直是连锁书店。

超级市场已经成为针对成人和儿童的大众读物的主要销售渠道。尤其在美国和英国,超级市场对畅销书提供大幅的折扣,有时折扣幅度甚至能达到40%。同时近年来在美国和英国,独立书店的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匀速递减。超市售书的特点是品种少,只销售畅销图书,这样就保证了很大的资金流动和利润率。畅销书的大销量又为从批发商手中拿到低进价赢得了一张通行证。因此,超市有些图书的促销价格甚至低于独立书店的进价。同时,超市购物的便利条件又增加了顾客在这里购书的机会。以上种种原因使超市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图书零售新锐力量。例如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斯托克波特(Stockport)郊区的Tesco Extra超市,占地6万平方英尺,商品品种齐全。Tesco大力拓展食品以外的商品销售,每天24小时营业。从1997年开始创办第一家Tesco Extra分店,它已成为Tesco超市主要销售图书和日常用品的品牌,现在营业面积已经占Tesco在英国总营业面积(2600万平方英尺)的三分之一。同样,Tesco连锁超市非食品销售的增长速度已经是日用百货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