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的就是漂亮:左右逢源的处世方
39746900000044

第44章 人际关系需要“礼”的培植(2)

(10)对毫无表情的人,深入挖掘他的内心世界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透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故在交涉的时候,往往可根据对方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对方的情况。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们喜不形于色,怒不动于声。这种人要么很深沉,要么就是很呆板。当你与这种人进行交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挖掘对方心理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度的紧张和放松,这样在交涉中会形成一种理想的气氛。当你明白对方的反应是受自己的态度所影响时,你就要主动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了,特别是碰到脸上毫无表情的人就更应该注意了。

总而言之,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需要你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亲身体会,在你的交际之中也许会很容易犯一些错误,这些是在所难免的,一次两次算不了什么,但你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如果不能吸取教训的话,错误多了你就会慢慢觉得很难跟别人融洽相处。换句话说,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差。所以记住这些道理,时刻警惕,当你有一份好人缘时,你就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

耐心经营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立起来的。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耐心,如果用到人时笑脸相迎,不用人时则行同陌路,这样的人就太急功近利了,如此,他的生命也就不会有意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人缘,人际关系也就不会很成功。人和人的交往其实就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是极需耐心的。

例如某企业单位董事长的交际手腕胜人一筹。他长期承包一些豪华家居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毫不吝啬,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之所以高人一等,是因为他不仅懂得结交公司要人,对那些年轻职员也是殷勤款待。

其实,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家居公司内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他都会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之所以如此,是在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来铺路。因为他深深地明白“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他还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所以,当自己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后,他会立即赠送礼物表示庆祝,这样一来,既是用慧眼识到了千里马,自己也会位于居伯乐之位,自己同样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年轻职员自然也十分感动,无形中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位职员在得到提升的时候,仍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用自己的感情来耐心经营他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见,只要有耐心,一切难题都能迎韧而解。

以“礼”服人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拜访朋友,礼多总比无礼要好得多。然而,看似简单的礼节其实并不简单,其中是讲究艺术性的。所以在我们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以“礼”服人是很重要的。

言谈举止要得体

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时,特别是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时,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会对自己的交际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社交双方在见面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互相问候、打招呼与寒喧。然而问候寒暄的方式又不能墨守陈规、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对象灵活把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经常见面者问候寒暄的语言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客套话,它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不过是一种礼仪上的应酬罢了。经常见面者说的最多的套话就是“您好”等语言,这是表示已经看见对方的一种礼貌行为。假如是相隔一段时间见面的社交双方,除了用“您好”等语言问候寒暄外,还可以进一步简要询问对方工作、生活、身体、家庭情况,如“近来忙些什么呢”,“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等等,表示见面时友好与关心。

此外假如你跟多个社交对象见面时,你就要弄清社交对象是什么身份,假如是自己同级的同事或朋友,随便地问候寒喧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上级或长辈,则要同时或先后向领导或长辈问候寒暄;如果这些社交对象中有熟悉的,还有一些不熟悉的,则可以用礼貌语言同熟人打招呼,用一些体态语等非语言形式同其他生人打招呼,如点头致意等,这些最基本的礼仪如果你能运用得恰到好处,那么你就会更接近成功。

见面是第一道程序,那么见面之后就只靠语言来进行交流吗?当然不是,光靠问候寒暄是不足以表达心意的,还要用不同的动作、姿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友好。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见面时常用的基本礼节:

大家在日常生活和电视中都看到过双方握手的场面,握手礼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礼节。握手礼不仅是相见问候的礼节,而且通过握手可以传递人们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不过,握手是有讲究的。

1.握手时,如无特殊原因,双方应用右手。

2.握手时不要戴手套,这是不礼貌的,但女子和军人可以不脱掉手套,不过军人应先行举手礼,再行握手礼。

3.握手时要注意面部表情:要面带笑容,身体稍前倾斜,双眼注视对方,千万不能露出漫不经心的表情。

4.握手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大,也不要抓住对方手之后乱摇晃。

5.握手的时间不能过短或过长。

6.行握手礼时要讲究先后顺序,长幼握手,长辈如果不伸手的话,晚辈就不必主动身手;上下级握手,上级如果不伸手的话,下级不必主动握手。

此外还要注重服饰及仪表的礼仪。去探访朋友、处理公务或请教名人,要做好服饰、仪表及个人卫生准备。穿着不必奢华,只要整洁、大方、得体、适合身份便可以了。仪表及个人卫生也应注意修整一番,有口腔疾病的人,在赴约前一定要注意刷牙漱口,消除口腔异味,以免在谈话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反感。

拜访别人也要注重礼节。在社交活动中,假如是自己主动提出拜访,那么就一定要考虑拜访的时间、地点以及拜访的内容,看一看这几个方面是否合适。假如感觉合适的话,再告诉被拜访者,在告知被访着者时最好能够亲自面对面地说,如果确实是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当面说的话,那就要电话通知对方或采取别的方式。但是约会的提出者不管用哪种形式提出约会,都要注意用客气、商量的语气,不能对对方发号施令。关于约会的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要想取得对方的合作与支持最好是要主动征求对方的意见。如果对方因各种原因拒绝约会时不要生气或抱怨,而要大度地、轻松地处理,可用“那就等你方便的时候再说吧”等话来缓解遭到拒绝的尴尬局面。

在拜访之前,必须准备好随身用品和为对方所送去的礼品。赴约前,应仔细检查自己的随身用品是否准备齐全,不要丢三落四,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不是没有。有一次,金先生去他的一位同事家做客,在到达之后,他主动给同事递烟,可当他准备给同事点烟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有带打火机或火柴,当时尴尬的局面可想而知,最后还是同事打了圆场。所以在你去拜访别人之前一定要谨慎准备。另外去拜访者家作客,如果主人家有老人或小孩的话,要考虑带点适当的礼物送给他们,以此表示敬重与友好。如果去请教长者、领导或名人,也可考虑带些相应的礼品,以利于增进彼此感情,完成请教的使命。

拜访别人时不但要知己,还要知彼。拜访社交对象,尤其是上级、长者、名人或新的伙伴,要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入乡随俗”的工作,与对方友好相处。

敲门的礼仪很重要。敲门,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到达被访者的单位或家庭,要注意把脚上的泥巴或尘土擦拭干净,如果是雨天,更要把雨伞或雨衣上的水珠甩掉并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一切准备就绪,再去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注意力度和节奏,切忌用脚踹门或大声喊叫,这样是极为不礼貌的。按门铃的时间也不能过急过长。即便被拜访者门开着,也不能直接闯入,还应敲门通知一下,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进门后礼节也是不可少的。到达被拜访者室内后,要向被拜访者及其他在场的所有人员问候、寒暄,对长辈及儿童要表现出尊敬和爱抚的行为。待被访者安排座位后方可就坐。假如没有听到请坐的礼貌用语,自己就大大咧咧地坐下来是很不礼貌的作法。再者坐时的姿势也要端正,坐要有个坐相。如果是到被访者的家里去拜访,自己进门后要主动把鞋脱掉,换上拖鞋,以保持主人家的清洁卫生。主人递上烟茶,不管用与不用,都要站起来接着或说明情况,还不要忘记道谢。烟灰、果皮要主动放到烟缸或垃圾篓内,切忌随手乱扔。

谈话主题要简单明确。不论是私人拜访,还是公务拜访或是请教拜访,交谈的问题要简单明确,使对方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领,然后才能深谈和交换意见。不要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说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以免使对方不知所云。

告辞时同样不要忽视礼节。找人办事,如果事情已得到许诺,应尽快起身告辞,在握别的同时,应伴之以“麻烦您了”、“拜托了”、“留步”等寒喧语。以上礼节如在交际中能够运用自如的话,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