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的就是漂亮:左右逢源的处世方
39746900000033

第33章 家庭和睦 其乐融融(1)

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与自己的儿女相处的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他们。做儿女的也一定要多为自己的父母着想,设身处地地考虑父母的感受。只有双方互相理解、多沟通、多了解彼此的心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两代人之间融洽相处。

善待父母,逾越代沟

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母亲的怀抱中不断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父母给了我们不尽的疼爱与关怀。然而到我们成人离开父母的荫蔽,是不是就意味着永远不再依赖父母,永远跟他们划清界限了呢?当然不是。虽然我们已经独立成人,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那份亲情是永远不会割断的。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父母总是舍不得放手。这正像父母经常说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孩子有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始终是一个孩子。”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似乎显得十分的微妙,似断而非断,而由于历史的进步,所处环境的差异因此也很容易形成矛盾,于是两代之间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代沟”。对此我们必须合情合理地看待代沟,不能用我们的眼光来评价父母的观点。

父母毕竟是过来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有些思想是因循守旧的,很可能与时代有点脱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是不对的。即使我们的学历再高,文化再精深,也不要因此而轻视我们的父母。

即使父母的一个观点确实不对,我们也绝对不能跟他们针锋相对,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确实很不容易,无论他们对与错,我们都必须理解与尊重他们。其实,父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蛮不讲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最后却要摆脱自己的呵护,在他们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舍与担忧。而你自己又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处世的能力,因此矛盾就产生了。那么,面对这些矛盾,面对两代之间的代沟,我们又该如何去化解呢?

1.用坦诚换取理解与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用你的坦诚去换取父母的理解与信任。产生矛盾之后,沟通是最有效的办法。你不妨静下心来向你的父母提出你的合理的建议,并说明你的原因,以此你可以激发他们说出心里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话,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

相反,如果一开始你就抱着父母肯定不会理解自己的态度,认为自己不会成功,那么即便是你再据理力争,也只会是徒劳。其实你要明白做父母的很希望儿女跟自己沟通,以此来证明他们作为父母的威严。如果你主动跟他们进行沟通,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自然你有什么观点看法他们也会尊重你的意见。

2.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你尽力作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父母的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人生经历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儿女的教养方式。父母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他们与儿女相处时的关系。但无论你的父母是哪种类型,只要你能运用一些方法技巧,你就会感觉跟父母相处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父母也需要疼爱

并不是只有孩子才需要父母的疼爱,其实,父母也是需要孩子的疼爱。许多父母已不再年轻,甚至有的已近花甲之年,多多少少有一点孤独与疾病。这时候,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在身边呀。所以出门在外的年轻朋友们,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给父母打个电话,或是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真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只想图个团团圆圆,这就是他们的心声。有时在你回家后,他们会说一声“工作忙就别回来了,别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其实他们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心里却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所以,作为儿女要多为我们的父母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多多关心、疼爱我们的父母。

当然,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如果做儿女的若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又该怎样去处理呢?

首先,你要找出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假如问题确实出在父母身上,那么我们就应该诚恳地跟他们解释清楚。因为我们毕竟已经长大,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但千万不要怨恨父母对你的不理解。如果说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地向父母承认错误,并且自己也要自我反省,以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但无论是谁对谁错,你都不要等着让你的父母来向你道歉,因为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对他们尊重是应该的。

其次,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正值年轻气盛,很容易冲动、率性而为,往往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周到。父母毕竟比我们见多识广,处世经验比我们也丰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我们不妨听一听父母的劝告。和父母沟通一定要平心静气地沟通。在解决问题时双方都要冷静,因为烦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加深彼此的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将心比心的,你与父母也同样如此。只要你们双方互相坦诚相待,互相交流思想,代沟就会被慢慢填平。

理解儿女,和睦共处

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是一个性情温和、懂得体贴别人的人;而在一个整天充满硝烟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会是一个充满仇恨与怨言的人,这就是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

所有做父母的人们,假如你的孩子已经走上了独立的人生道路,已经开始在外面开创自己的人生,你也不要就此而放松了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你们的荫蔽,但是在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明白,家是他们永远最安全的避风港湾。一旦他们再次扑入你温暖的怀抱,你千万不要拒绝他们。

此外,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静下心来跟孩子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觉到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不是孤立无援的,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会更强烈一些。即便是自己的孩子犯下什么错误,也不要一味地对他们批评指责,一定要跟他们多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算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了也是同样如此。

做父母的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做儿女的多一份谅解,最重要的多一些爱心,就足以能够做到和睦相处了。毕竟是一家人,大事小情不必斤斤计较。即使矛盾发生了,事已成定局,也要把心放宽,得饶人处且饶人,能包容就多包容一些。

有一次,老张的儿子小威眼里噙着泪水走进了家门,看得出他的两腿也在打颤。因为他知道爸爸一直就是一个很严厉的人,这次回家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看看他手中的那张试卷就明白了。原来小威这次数学考试没及格,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

“怎么回事呀?刚到家哭什么呀?”正在看电视的爸爸有些不耐烦,严厉地询问。可是小威什么也没有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干什么呀?谁欺负你了?”爸爸关掉电视机。这时小威颤抖地将手中的试卷交到爸爸的手中。爸爸打开一看,当时就给了儿子一巴掌,生气地说:“你都干什么吃的呀?就考这么点分,下次成绩要再上不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随手将试卷扔在了地上。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听到了赶紧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小威见到妈妈立即扑到妈妈的怀抱里呜呜大哭。等妈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把儿子拉到一边温和地说:“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及格,你有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威摇了摇头。随后妈妈将试卷从地上捡了起来,帮助小威分析试卷,帮他找出失分的原因。就这样,妈妈跟小威在一起交流了足足一个小时。小威心里舒畅了,高兴地说:“下次我一定要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但是在此小威爸爸的处理方式永远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而妈妈能站在小威的立场去考虑,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这就是不同的父母对待孩子不同的方法。要想跟儿女友好相处,就一定要懂得一套交际的手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家庭中尴尬的局面,甚至给家庭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把这本经念好,不是家家都能作到的。这不只是一个家长的事情,还需要一家人积极的配合,用爱心来完成这一个美好的活动。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无完人,彼此包容和接受彼此的优缺点,做到心与心的双赢的沟通,应该是不难的,因为毕竟是一家人。我们要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为了我们的小家,为了我们彼此的和睦相处,让我们多一份爱心,多一些谅解和宽容,再多一些理解和宽阔的心胸,是每一个做父母及做儿女的要做的事情。

最后,劝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人们,要善待我们的父母;劝天下所有做父母的人们,要理解我们的孩子。任何人都是可以替代的,惟有父母和儿女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

举案齐眉,互敬互爱

有人把婚姻比喻成鞋子与夫妻两人脚的关系,鞋子到底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婚姻是否美满幸福,只有你们两个人知道。要想让鞋子穿着更舒服、更鲜亮,需要两个人不断地对鞋子进行调整、适应与保养,否则只能使鞋子过早的遭到破坏。

多替对方着想

在家庭生活当中,家庭成员之间难免要发生一些摩擦,尤其是夫妻之间的话语往往比较随便,以致于伤了彼此间的和气。而矛盾的起因往往只是些说话不当或鸡毛蒜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