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55

第155章 逼穆宗任教2

周安一笑道:“其实这事也简单。常大人帮在下这个忙,这点小事包在周某身上,周某其他不成,但在应天扬州苏州几地还能办些事,保证让太上皇如坐针毡。不知大人何时去应天?”“下个月,十一月中旬吧。”“那好,在下会事先安排。”

镇校之人必须是要有的,一个大学有名气与否在于有没名气的文人。从古到今,从外到内都不能免俗。比如在近代黄埔军校的声音有资格最大声,周恩来是我们政治部主任,蒋介石是我们校长。本校出多少多少将领,出多少民族英雄……换一个地方,我们是XX师范的,XX是我们的毕业生。谁服气你啊。

柳如是拒聘在情理之中,再说她的名声常智光还不太满意,镇不住场,常智光左看右看楞没看到什么人才,这才想起了打明穆宗主意。要说这家伙在圈子内是公认的琴棋诗书画都很好的大家,其设立的翰林书画院里门生多多,此人拉来占山头,份量十足。这想法早就有了,就是想这家伙不会那么落面子,跑来给自己亲点的状元打工。但没想周安是拍胸脯一口答应下来,这让常智光大喜。要么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明穆宗这条老龙,小蛇就可以收拾他。

明穆宗本和朝里一些官员还有来往,但是东南百姓对明穆宗态度很恶劣,这些官员也不大敢来往。这叫民愤,这不能怪老百姓,就因为这家伙,百姓的女儿还在当妓女,害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没事又跑到东南这人头税流毒最重地方来颐养天年,不仇视才有鬼了。

常智光觉着自己这知县当得越来越不象话,没事就到处跑,和那些勤政的官员比起来,实在是问心有愧。但是在县里左右又没事,再说州里派人下来,或者是知府等下来,已经习惯了常智光的不在,反正到时候有人接待的好好的。这方面自然是常智平的功劳,这州里武文主要官员和将领生辰时经常都会收到一些礼物,价钱也不高,但是也低不了。所以常智光爱跑随便跑,常智平留下就好,没人在乎常智光不在家。

十一月的应天府,却发生了不大不小的事。一百多百姓齐齐朝官府上告明穆宗,说由于其的奢靡无度,导致他们家破人亡,要求府里给他们做主。大明律法内规定,民告官不得越级,但明穆宗是官吗?答案是否定的。而百姓那边却是据据有实,连哪道纲都说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州府是不会接这样的状纸,但是也不好驱逐百姓。于是百多人全部跑到郊区行宫门口围上了,府里忙派兵丁保护。这些人自然是周安指使的,不过周安没想到,自愿加入围堵行宫百姓在几天内超过了四千人。后来想想也对,现在农闲……

常智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了四名衙役到的应天,衙役名曰何勇白莲李强张虎,都是身手很好的人。带他们一来外面琐事有人处理,二来也是为了安全考虑。何勇白莲的功夫自不必说,就连李强张虎的刀法也曾得彭子晨和常智光的指点,又都有手弩在身,但凡小伙的贼人基本可以无视。

明穆宗在行宫内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失势的皇帝,比脱毛鸡还不如。儿子生了一大堆,但他们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别指望了。刚开始还有一些官员不怕朱玉来看望自己,后来跑来了光明报应天专版,大肆渲染,结果造成了第一次百姓围行宫事件。官员们一看,这和公主作对是叫有骨气有气节,惹众怒惹公主怒那就是奸臣,于是都不再理会明穆宗。而正因为光明报,封死了明穆宗东山再起的可能,来往也只是一些舞文弄墨的人罢了。

“这个常智光,还是朕亲自点的状元。”明穆宗忿忿,就是这该死的光明报。每次在提高朱玉境界的同时,还要拿自己做比较。比如朱玉对东南安养生息,连续不间断派出路巡使监视官吏,和自己那会死活不管盘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气都被其拉足了。王皇后在一边道:“太上皇,您只能称呼自己为孤。”“走开”明穆宗烦道。

一名负责保卫安全和监视的内卫:“报太上皇,安国知县常智光求见。”“他来干什么?不见”王皇后道:“还是见见吧。”“不见”明穆宗甩袖子站起来,准备到内宫。

“微臣见过太上皇。”没想常智光直接闯进来,拱手弯腰行礼。这次连王皇后也生气了:“好你个常智光,真视哀家如无物……”“哦!我是有太上皇特别恩赐的龙牌。”常智光拿出龙牌,这东西是关扑赢的,朱玉一直想弄回去,但又不敢和常智光去对赌,只能放在常智光那。常智光道:“太上皇,微臣是路过此地,见有刁民闹事,特意来看看太上皇。”

明穆宗冷哼一声问:“朱玉派你这鹰犬来干什么?”倒是王皇后客气道:“来人,看茶。”王皇后左右一看,连个应声的人都没有。不禁叹口气,这使唤人本来也有十几个,只不过后宫有二十多位妃子,什么郑氏、王氏、刘氏、还有苏三,这些都是明穆宗所宠爱的女子。

“来人”常智光吩咐一声。“在!”两名衙役上前,在桌子上放下两个盒子。常智光走过去,把盖子掀开,顿时满物金光闪闪。常智光拱手道:“黄金百两,在下私人一点意思,请太上皇和王皇后不要嫌弃。”黄金百两,相当一千四五百贯,是应天府提供给行宫的两月花消。明穆宗脸色马上好了三成,轻点头道:“看不出来,反倒是你还记挂着朕。”想想自己也够窝囊了,这些年头多余的开销都是妃子们凑的。

“太上皇哪里话,如果不是太上皇亲点和提携,微臣怎么做得安国知县。”常智光客气道:“不过微臣看这应天刁民确实是太不象话,还有这应天府也是,任凭刁民做怪却不驱散。”明穆宗也是后悔连连,原本有其他行宫可以选择,就想着应天文人墨客多,气候好,于是自己却选了应天。但没考虑到这里是人头税重灾区,也是拥护朱玉最热烈的城市。官府那边也是阴奉阳违,委屈自己上书和朱玉说自己想搬行宫。但朱玉却道,国库空虚,一动就要多少多少钱,请太上皇暂且忍耐为推脱。

王皇后道:“常大人,你看能不能帮我们和公主说说,即使搬到我娘家德州去也好些。”她父亲是德州刺史,官名颇好,朱玉对其也是赞赏有加,之所以对王皇后另外拿大内体恤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常智光道:“回皇后的话,即使去了德州恐怕……皇后的父亲清明如水,再加德州地贫人少,想也不比此地好上多少。”

王皇后道:“要不大名府……”常智光歉意道:“这个,皇后知道的,皇驾不可轻动。这一动必然要从东京调派大批人手过来。而今公主对东南免减税赋,这恐怕有点难。”“唉……哀家也知道。只不过这应天地面实在是难呆。”王皇后好容易见到正式官员来访,又那么客气,对朝廷又有一定影响力,又是朱玉的亲信,已经带了几分哀求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