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38783400000013

第13章 “搞”定贵人,缩短你的奋斗时间(4)

金宇中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延世大学,进入该校的商学院就读。金容顺支付了他上学的费用,使他更加勤奋学习。因为不努力学习,就连金容顺也对不起。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金宇中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一毕业就被金容顺接到他的“汉城实业公司”工作。

金容顺看到金宇中聪明,有意要培养他。把他放在自己的公司里,就有这层意思。所以没干多久,他就让金宇中担任公司贸易部经理。从这一点来说,金容顺是金宇中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贵人。为了报答金容顺的恩典,金宇中在金容顺的“汉城实业公司”一干就是好几年。在贸易部经理这个位置上,金宇中学到了不少实战经验,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7年,金宇中的一个贸易客户、“大都纤维公司”的老板杜大都,了解金宇中的志向后主动找到他,要与他合伙办实业。

杜大都诚恳地对金宇中说:“你有聪明的脑子,又积累了丰富的商贸经验。这样吧,由我垫付全部开办资金(两人各250万元),咱们合办一个经营纺织品生意的外贸公司。我只出资,公司由你全权掌管,怎么样?”

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金宇中哪有不同意之理。就这样,这年的3月22日,大宇实业公司挂牌成立。金宇中人生历程中的第二个贵人杜大都,帮他支撑起另一番天地。

金容顺、杜大都都没有看错人,金宇中的确是个精明的人才。凭借在汉城实业公司积累的经验,大宇公司在金宇中的经营下很快打开了局面,不久他就归还了杜大都帮他垫付的那250万元开办资金。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把杜大都那50%股份也买过来,将大宇公司完全据为己有。

20世纪90年代大宇集团全方位发展,成为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金宇中以自己的睿智赢得了贵人相助,也赢得了商场的一次次胜利。

“智者为王”,事业的成功需要用智慧去取得。贵人需要智者相助,同时也会给智者丰厚回报,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王嘉廉的CA软件公司,创业不到20年就达到营业额30亿美元。1999年财政年度,其营业额更是高达53亿美元。当CA产品在美国和全球企业界备受青睐时,软件业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说:“他在90年代步子大得惊人,我都害怕他要超过我。”王嘉廉能达到这样的地位,是全球华人的骄傲,也是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贵人相助的结果。

1944年8月19日,王嘉廉出生于中国上海,8岁那年随父来到美国,当时他连一句英语也不会说。

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和后来的创业伙伴亚森一起进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这份工作,使王嘉廉和亚森了解了市场需求,为他们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1966年,一家瑞士的电脑公司试图打开美国市场,开始寻找代理商。王嘉廉发现他们在美国销售的主打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系统——CA——SORT,这种软件是为IBM公司的产品服务的,但却针对IBM产品的某些不足进行了改进,它的运行速度提高了四分之一,却仅占硬盘储量的一半。

王嘉廉立即意识到,这种产品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幸运的是这家瑞士公司并没打算在美国创办子公司,而是想找一家美国公司来代销产品。他们相中了王嘉廉打工的“标准数据电脑公司”,但该公司老板竟然拒绝与瑞士人合作。

当王嘉廉得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老板特勒先生准备让公司退出软件市场时,立即与亚森和另外两个朋友商议,他们合力买下了特勒公司里的软件部门,以此为基础创建了CA软件公司,由CA公司全权代理CA——SORT在美国的销售。

虽然在公司创立之初,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但都被王嘉廉等人克服了。进入80年代,CA公司展开了疯狂的兼并收购行动。1982年5月,王嘉廉正式宣布兼并卡培兹公司。6月,他在新奥尔良市设立地区销售办公室,开始向全美扩张的第一步。1987年他以8.3亿美元购买Uccel公司,两年后又以1.7亿美元购买了ADB公司。到了1989年,他的财产已超过了1亿美元。

1995年,CA公司再出18亿美元巨资,购买了莱金特公司,引起行业的震动。他的这次收购,当时与IBM收购Lotms一起被列为电脑软件业两大收购案之一。就连比尔·盖茨也不得不佩服地说:“王嘉廉无愧为一名商战高手和资本经营大师。”

收购兼并成了CA公司的成功之道,1996年他们再收购夏恩公司,1998年收购Realogt和另一家Vicwpint公司。1999年3月29日,他们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世界著名的软件及咨询服务公司百达灵,创下电脑业有史以来的收购第一天价。

CA软件公司是仅次子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没有瑞士的贵人提供的机遇,王嘉廉发达或许要推后很多年。

8.敢借,才能“借”来成功

借力办事,虽说借的是别人之力,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自己敢借、会借、善借他人之力,才能“借”来光明,“借”来成功,“借”来一块人生的新天地。

很多人误认为生意就是一个买进卖出的关系,每天都有票子就似活神仙,可红顶商人胡雪岩却不这么认为。

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他十分注重借势经营,与时相逐。在他的商业活动中,十有八九是围绕取势用势而展开的,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取势用势的机会,从而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地盘,张扬自己的势力。于是,胡雪岩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商业理念,即“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

在胡雪岩第一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做出一番市面来。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上海采运局可管的事体甚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一千六百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各色最新的西式枪支弹药和火炮。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重臣左宗棠的可信之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因为洋人认准了胡雪岩,不大相信不相干的来头。所以江南制造总局曾有一位买办,满心欢喜中接了胡雪岩手中的一笔生意,却被洋人告之,枪支的底价早已开给了胡雪岩,不管谁来做都需要给胡雪岩留折扣。

综合胡雪岩经商生涯看,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借势取势”理论。他知道势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唯其马首是瞻,这就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也无法形成一种力量,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聚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

现代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就是借力策略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XX用的是同一个品牌的。”从人类的心理上讲,人们往往都倾向于这一点,认为自己找对了“路子”。因此,同样是消费,多一层名人的光环,自然很多人愿意借这个光。

商业上的成败是由细节决定的,很多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明知道过了这一关后,可以挣大把大把的钱,但往往就在这一关口上卡住了,这个时候如有贵人相助,接下来就一帆风顺了。

1989年夏,正当健力宝公司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时,世界体操王子李宁解甲退役,加盟健力宝公司,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动。

健力宝公司的总经理李经纬与体操王子李宁,一个是优秀企业家,一个是世界体育明星,早就有了交往。在李宁告别体坛之前,李经纬和他曾作过一次深谈,得知了李宁退役后的最大心愿是办体操学校,培育体操人才。而办学要钱,必须要靠实业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这使李经纬想起外国一个著名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开办运动鞋厂的故事,李宁不也可以这样做吗?同时他深知,如果李宁的名字与健力宝联系在一起,会给健力宝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效应和物质效应。

李经纬由此萌发了邀请李宁加盟健力宝公司,创办李宁运动服装厂的念头。李宁也愉快地接受了健力宝的邀请,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筹建李宁牌运动服装厂。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运动服也一炮打响。

1990年北京亚运会,健力宝公司在全国各企业中捐款名列第一。199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健力宝公司是唯一的国内赞助单位。这一切都少不了李宁的作用。

健力宝公司看准了李宁身上所蕴涵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他实业办学的同时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借李宁的力量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靠山。

人不是凭单独一己之力赚到钱的,持有凭一己之力便能赚大钱的想法,那是夜郎自大。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能赚大钱的人往往最知道如何借重别人的力量。当他遇到困难,非自己能解决时,就知道如何获得别人的援助,他自己决不做过于繁重的工作。知道分工合作,他只做那些别人不会做的事。

“借力”不仅是发财的高招,也是一个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如果只凭自己的能力,会做的事很少;如果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可以无所不能。

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固然是真本事,但是,能巧妙借他人的力量赚钱,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借力”的要点就是互借互利,即要让自己受益,又能让对方受益。不让别人受益,别人肯定是不会为你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