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中国西南精华游
38175400000038

第38章 雪域西藏(9)

大唐高僧玄奘有感于这里动人的传说和山川河湖的秀丽,将玛旁雍错称为“西天瑶池”。

玛旁雍错的湖水仿佛荡漾在古老久远的人类之初,它的神圣与神山冈仁波齐一起赋予了阿里双重的诱惑。若论其大,她不及青海湖;论海拔最高,不及纳木错;论蜿蜒秀美。

不及羊卓雍湖;论动物之多,又不及班公错。但她的文化内涵底蕴之深远,使她当仁不让地成为众湖之后。这里,只有亲自来过,才能感受到玛旁雍错的浩渺与瑰丽的色彩所表现的神秘与冈仁波齐至高无上的形象是同等的。

扎达县

从塔钦出发,距门士9公里处有温泉谷、莲花生寺和转山径,大约一个半小时可以完成整个行程。莲花生寺有很多特色的玛尼堆和玛尼墙,山上经幡飞扬,是藏民转完神山以后的必到之处。

就算你已经细看过无数土林的照片。

但当土林真实地在你眼前铺开的时候,你还是会为之震撼。那些层次分明的皱褶和沟壑完美地组合成酷似城堡的巍然景象,在高而平的山脊上,像蟒蛇一样在你眼前无尽地铺开,让你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平常。在白炽的光线下它会呈现出一派干涩,但在晨昏的光线下,山体带点暗红,层次错落有致。

别样的瑰丽和壮观。在扎达县境内的扎达土林,旧时被称为“古格亚益果瓦”即“古格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形成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一百多万年前。

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山体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古人利用这里沟古深邃,山坡陡立天然的防护壁,掘洞而居,建造城堡和宫殿,最大规模的是古格王朝遗址,随后陆续发现了多达21处早期洞窟,这些洞窟时代和规模类似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分布在方圆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面积最大的洞窟遗址群。已经发现的洞窟除东嘎、皮央洞窟外还有多处有壁画的早期洞窟,其中包括著名的象雄都城穹窿银城的遗址以及香孜遗址、多香遗址、达瓦遗址和玛朗遗址等。这些遗址彼此相距甚远。由于年代的久远,很多洞窟由于渗水和风化,损害较为严重。不过这一发现,也许不久将成为阿里旅游的新热点(目前仍没全部公开对游客开放)。

扎达县县府托林,是个绿树环绕的小县城,海拔3600米,这里气候温暖,农牧业发达,整个阿里地区除了普兰,就数它的自然条件最好。

古格王国遗址

遗址位于托林以西18公里的札不让村。一个被众多的土林环抱的300多米高的小山头上,若不是红白两个宫殿的鲜艳颜色的对比。仿佛就如生长在山上一样,废墟的色彩与山色浑然一体。

这个山头虽不高,却也很陡,洞穴、佛塔、碉楼、寺庙、王宫自下而上分三层有序布局,依山而建。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像马蜂窝一样密密麻麻遍布山坡。山坡上是达官贵族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即使是现在,借助现代化的工具。要爬上山顶并不容易。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古格人的指挥能力。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直达山顶王宫。

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西藏除了布达拉宫以外,最大规模的建筑群。粗略估计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其中惟有寺庙保存较为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坛城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殿堂的四面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屋顶上的天花板绘有五彩缤纷的图案,门楣、门框以及殿内的木柱、梁架上都有精心的雕凿装饰。殿内还保存着一些残破的塑像。

托林寺

“托林”,意为“飞翔”,在县城的西北角,是11世纪初由古格国王意希沃为振兴佛教而兴建,是阿里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其建筑形式与桑耶寺相仿,设计精巧。结构奇特。藏族著名译师仁钦桑布曾长住此寺翻译佛教经典。11世纪中叶,著名的印度僧人阿底峡大师进藏后。也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1076年,在此举行了纪念阿底峡圆寂的大****,是托林寺最为辉煌的时刻。当时卫藏及西康各地区的僧侣们和信徒们不远万里跋涉至此,参加史称为“火龙年大****”,并由此推动,形成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也由此奠定了古格在西藏“后弘期”佛教史上的神圣地位。

在寺旁靠近象泉河谷的台地上,有108座南北排列的土佛塔,塔身虽已经风化严重。

但气势依然壮观。

托林寺每年藏历一月都要举行隆重的“姆朗钦姆”(大****)宗教仪式活动。

桑桑镇

桑桑,属于昂仁县的一个小镇,是去阿里和日喀则仲巴县的必经之路,地方虽不大,但旅馆、饭馆、商店齐全.吃住都比较方便。

二十二道班

在桑桑往二十二道班的路上,过了十四道班后要翻过—个海拔4926米的切拉山口。在十四道班到十七道班这段路,雨季是陷车的重灾区,极不好走。二十二道班虽只是个公路养路班的编号。但对于司机来说也算是个停歇的站点,这里只有数十座低矮的房屋。有些饭馆和藏族茶馆。饭馆也提供住宿,一般20元/人。条件简陋。在道班外的荒滩上设有一个检查站.离开检查站约7公里路口有残旧的水泥路牌,上面写着南北线分路前往狮泉河的距离和示意图。

在此继续北行之路非常颠簸,过桑桑大约大半个小时后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塔格架温泉群,有些是间歇性喷发的温泉,最高可达数十米,可持续几十分钟,清晨是看温泉喷发的最佳时刻。此后会经过一片湖区,天气好的时候湖水非常的漂亮。蓝得有点不可思议。

措勤镇

桑桑到措勤370公里,“措勤”。意为“大湖”,是指县城东部十多公里处的“扎日南木错”咸水潮。县城已经开通了移动电讯服务,街头上有IC卡电话可使用,镇上有邮局和加油站。在友谊餐厅有个藏羚羊旅运公司的联络点,可以坐上开往狮泉河的班车或吉普车,票价300元左右,电话:0897-2612280。

改则县

从措勤出来后不久,沿途就可见到许多的野生动物如野驴、黄羊、岩羊、藏羚羊和野兔等。继续前行。当你看到路边两个紧靠在一起的湖泊,就是达瓦错。路边有个乡招待所,住宿20元/床。条件比较简陋.但住这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景。距措勤约169公里处有一个岔路口,这个岔口也是和另一条从藏北那曲到阿里的公路的会合处,岔口过后不久有个盐湖叫洞措,湖边的盐碱地在耀眼的光线下特别的刺眼,就如雪地的反光一样。改则在阿里地区来说是较为发达的一个县。商店林立,货品的品种也比较齐全。

革吉县

到革吉的路比较好走。由于这里地处羌塘草原西部边缘,沿途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

景色比较荒凉,但可看见许多的野生动物。

从改则出发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会经过一个叫“行多乡”的地方,这里也可以提供简单的食宿。过了行多乡以后继续前行80公里又会经过一个盐湖。一个小镇。有些简陋的饭馆和旅店,提供给过路的司机,住20元/人,这里还可以搭到去改则或者是狮泉河的便车。

革吉县城就建于山脚下,是个安静的小城,也是阿里区域最为漂亮和整洁的县城。由于这里离狮泉河较近,只有110公里,所以在此住宿的人不多。

狮泉河镇

这里是西藏阿里地区行署的所在地,海拔4350米,因位于狮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噶尔”,藏语意为“兵营、帐篷”,因清政府派蒙古族将领甘登次旺率军攻退了敌军,当时清军曾在此扎营,由此而得名。

这座在一大片红柳滩上新建起的西部高原的交通枢纽,虽然它在来自都市人的眼中只能算一座小城,但往北到叶城,往东到日喀则,二三千里内都没有比它更大的城市。它可以给旅行者们所提供的条件已经超出了旅人的想象。在阿里的荒原上奔波颠簸数天之后来到这里简直就像到了天堂。在离当年孔繁森工作的地方——行署不远的路口,就是狮镇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了。有连绵的川味和清真饭馆、录像厅、娱乐厅和发廊、按摩屋、歌舞厅。

这里的电讯已十分发达,可打手机也可上网,网吧集中在大十字路口附近,3元/小时。街头有很多IC卡电话。农行和邮政储蓄在这是全国联网的。

这里经常会停电。自来水要在下午定时供应,以致在客栈中每天洗漱都需要使用水瓢。街头有好些洗衣铺,每件约要6元。这里有好些公共浴室,10元/人。

班公错

班公错是个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公里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的国际湖,“班公”是印度语。意为“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明媚而狭长的湖泊”。它东西长约159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湖泊。湖面海拔4242米,总面积为604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413平方公里。

有趣的是,虽然同属一湖,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水色一片碧绿;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不能饮用,也没有鱼类生长。这是由于湖水补给主要依赖湖泊四周山脉的冰雪融水,无出口处。湖泊东西延伸,且长度大,故各地补给水量的多寡不同,湖水的咸淡也不一样。

班公湖上分布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其中最著名的是鸟岛。班公错盛产西藏弓鱼和高原裸裂团鱼。又名“裂腹鱼”,味道鲜美。

第七部分青藏线、藏北:18区

全景青藏线、藏北地区

青藏公路是所有进藏路线中,路况最好的公路,起于西宁经格尔木到达拉萨,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

公路在西宁至格尔木段,要翻越日月山、橡皮山、旺尕秀山、脱土山等高山,跨越大水河、香日德河、盖克光河、巴西河、清水河、洪水河等河流,全长782公里。

过格尔木后要翻越四座大山:昆仑山(4700米)、风火山(4800米)、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跨过三条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玛尔河。平均海拔4500米,其中西藏境内544公里。穿过藏北羌塘草原,在拉萨与川藏公路会合。青藏公路全长1160公里。全路铺筑沥青路面,是世界上在多年冻土区里程最长的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也是国家第一条通往西藏的高级公路。

青藏线沿路的景色相对于其他的进藏路线来说比较平淡,且要在漫长而艰苦的路途中慢慢接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建议第一次进藏的人走这段线路时要小心选择。千万不要相信关于走青藏线比坐飞机到西藏更容易适应高原反应的论据,尤其是你第一次进入高原。

安多县

由唐古拉山口前行约90公里,抵达入藏后的第一个城镇安多,海拔4500米,藏语意为“尾部或下部”。安多县城规模不大,由东西向的安狮公路和南北向的帕那路构成的十字路口就是县城的中心,这里众多的修车铺夹杂着饭馆在路边一字排开。车辆多数会停在这那曲里吃饭或检查。从安多也可以到达各拉丹冬冰塔林参观.不过一定要包车而且要带熟悉路况的向导。

安多藏区的服饰和风俗有自己的特色,过节的时间相同,但庆祝的方式有点差异。

在安多过藏历新年,有个叫“出新”的习俗。清展时男人们(或家里的老人)起来后就立刻要到牛圈或羊圈去看牛羊的卧法,牛羊的头朝那个方向,就意味着来年这个方向是吉祥的,于是在牛羊的头上、身上拴挂三色、五色花布.之后赶着牛羊向此方向走几步。以示走上顺利、吉祥之路。

那曲地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东去昌都、西通阿里、北上西宁、南下拉萨,是藏北的行政、经济、交通中心。藏语意为“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这里海拔4800米,全县均属藏北高原,群峰林立,但山势不陡,大多呈浑圆形。那曲气候干燥、寒冷,冬春多雪,长冬无夏。那曲是纯牧业区,下辖安多、聂容、嘉黎、比如、巴青、丁青、索县、班戈、尼玛等县及双湖特别行政区。其节庆也因牧区的特点跟拉萨多了些不同:有藏历三月中的雷声节,藏历三月的阉羊节、初生小牛节,藏历四月的剪羊毛节,藏历九月的采药节等。

那曲近几年来渐渐受到游客的瞩目,虽然这里没有辉煌显赫的寺院,没有鲜花和缤纷的色彩。但这里有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有冷艳倨傲的高原湖泊。如纳木错、当惹雍错,有可媲美古格王朝的象雄古国遗址,有原始的苯教寺庙……所有这些都值得你用心去欣赏和探究。

那曲县是农牧产品集散地,藏北名寺——孝登寺就在镇内。这里同时也是举行最著名的一年一度的那曲赛马节的地方。那曲县城的生活设施比较完善,银行、邮政、电信、网吧、医院等等齐备,街头有沐浴室,5元/人。

【那曲恰青赛马节】

8月初的那曲.有比藏历新年更热闹的民间节日——靠;马节,“恰青”藏语为“夏季”的意思。此时是草原最好的季节,目前为了方便游客,把赛马节固定在公历的8月10日举行。赛马会的起因一说源自尚武精神,从前的格萨尔王就是赛马夺魁而称王的;二说起于松赞干布年代,王宫中每逢议完大事都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完善成固定的赛马会。

孝登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