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中国西南精华游
38175400000037

第37章 雪域西藏(8)

亚东。藏语称为“卓木”,意为“急流的深谷”。位于喜马拉雅的南坡,海拔较低,气候温和湿润。东面与不丹,西面与锡金,南面与印度交界,距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边境线也不远,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和经济的战略地位。亚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县府在下司马镇,包括下司马镇、帕里镇和五个乡。

帕里镇是一片谷地大草坝,是西藏著名的优质草场之一,因春季繁花似锦,素有“五色草海”之称,海拔4360米,在那曲和狮泉河还没有形成城镇时,曾一度以世界最高镇而闻名。如今,帕里镇也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最漂亮的乡级城镇,镇子虽小,但五脏俱全。来到这里你会感到如进入一个冰雪的世界,周围被喜马拉雅的崇山峻岭包围着,在这看卓姆拉日峰也是个很好的位置。雪山下,一座座石头垒砌的藏式楼。黑瓦白墙,雕梁画栋,错落有致,整个小城显得古朴而宁静。帕里是亚东县南北两部分的地理分界线,过了帕里不久。便会由冰雪世界进入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亚东沟。

下司马镇又有“小香港”的美誉,因为自1888年英军入侵西藏之后,这里被辟为商埠。这期间下司马镇一直是西藏重要的物资进口中心,诸如汽车、军火等物品都由此进口,贸易发达,商号林立。由于亚东的林区盛产红松,所以这里的民居几乎是清一色的松木阁楼。就连经幡也和别处的不同,十几根高大的木杆子立于地上,上面挂满了印有经文的纱布,随风飘荡。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几乎都种满了奇花异草,春夏季来此,简直就如走进花海,让你陶醉不已。

第六部分新藏线、阿里南北线

新藏线漫步

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南抵西藏阿里的葛尔。后又南延至普兰。途经峡南口、红柳滩、日土宗和葛尔昆沙,跨过拉斯塘河、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狮泉河等河流,越过新疆、西藏之间海拔5406米的界山大坂(“大坂”是维语“山口”之意)和海拔5432米的库达恩布等11个山口。全程1100公里,是平均海拔最高、路况最为艰险的一条进藏路线。

全线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滩和常年积雪的巍峨峻岭,好些路段数百公里内渺无人烟,野生动物不时在视线之内出没,为这贫乏的土地带来些许的生气。如今阿里地区大部分货物及旅客运输都经由新藏公路出南疆喀什。

习惯上,在狮泉河到拉孜间的路段又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即为俗称的阿里南、北线。

若不打算在葛尔去新疆叶城,线路设计一般是南线进,北线回这样一个大回环路线。

北线里程(1760公里,车况好4~5天可到达)

拉萨275公里日喀则175公里拉孜122公里桑桑125公里二十二道班239公里措勤238公里改则373公里革吉112公里狮泉河南线里程(1700公里,车况好4~5天可到达)

拉萨275公里日喀则157公里拉孜122公坦克桑桑125公里二十二道班58公里萨噶145公里仲巴110公里帕羊251公里霍尔28公里巴噶100公里门士260公里狮泉河阿里故事

阿里地区31万多平方公里,占西藏全境的四分之一,在西藏的西北部。西南与尼泊尔、印度及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往北是新疆,往南是日喀则。旧称为“堆阿里”。

“堆”意为“上部”,习惯上西藏对那些高海拔的地方称为“上部”,阿里也因拥有喜马拉雅、冈底斯、喀喇昆仑这些高山脉,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

阿里地区最早出现的部落是象雄部落,大约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阿里当时拥有强大的军力,统治着辽阔的领域,甚至包括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部分地区,并创建了自己的文字,后神秘消失,原因难以在史书上查证并留下了许多的千古之谜。

到了吐蕃时期,阿里地区曾是个商业发达的区域。除传统的三条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外,还有以日土为中心,通往叶城。与第一条丝绸之路会合,向西经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线国家的第四条东西文化交流的麝香丝绸之路。此路线主要用来运输名贵药材,西藏产的麝香及内地的丝绸,同时也作为一种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的途径。

公元9世纪,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的曾孙吉德尼玛衮逃亡到阿里的芒宇(玛旁雍错附近)。他分别赐封其三子各自分管一块地域,这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三衮占三围”。其中,三儿子德祖衮在10世纪中期建立起了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影响最大,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中心,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当年的势力范围以扎达象泉河为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最东面的势力范围曾一度抵达冈底斯山麓。古格于17世纪被拉达克王侵占并灭国。如今扎达仅存的城堡遗址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其中。扎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还有西面的多香。

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有相当的规模。还有难以数计的无名遗迹散落在荒漠中,若不是亲临其境,实难想象当年古格王朝宏大的气势。此线沿途可欣赏到普兰科加寺、圣湖玛旁雍错、神山冈仁波齐、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壮观的扎达土林、美丽的班公湖、粗犷质朴的日土岩画、天气多变的喀喇昆仑山等充满历史和传奇的圣地及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是西藏最为精彩的一条线路。

拉孜县

拉孜是日喀则最好的县城之一,农业发达。县城甚为热闹,也是搭便车的好地方。

距离拉孜县城10多公里处有一个锡钦温泉,可洗浴,每人10元。距离拉孜约60公里的平措乡有著名的平措林寺(原属觉囊派寺院,现是格鲁派)和觉囊寺可以参观,但乘车不便,只能包车前往。拉孜的刀很出名.但是很贵。

萨嘎县

萨嘎县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是阿里南线上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资的中转站。这里有个渡口叫加加渡,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往南经佩枯错,穿过聂拉木县,往南直达樟木或往东到珠峰。加加渡是过江的惟一通道,渡船一般只开到晚上7点。进入萨嘎前要检查边防证和身份证。

萨嘎的县府驻地名叫“加加”。萨嘎是进入噶尔前的最后一个较大的补给点。

仲巴县

出萨嘎后景色越来越好,路右侧有两座并肩而立的雪山名为“多让普列炯”。沿途有三个垭口需要翻越。道路南边是喜马拉雅的连绵群峰,拉藏过后就可以看到宽阔的马泉河。拉藏正北则是冈底斯山海拔7095米的罗波岗日雪峰。

萨嘎县到仲巴县145公里,“仲巴”藏语意为“野牦牛之地”.但现在已极难见到野牦牛了!该县属高原湖盆地区,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也就是所谓的“生命禁区”。仲巴县是雅鲁藏布江江源第一县。据说仲巴虽是个牧区。可是藏民平时是不杀也不卖牛羊,因为这些是他们财富的象征。每年只有一天是屠宰日,只有这一天可以吃到鲜肉,其余日子都是干肉。

帕羊县

从老仲巴开始有一段较宽阔的路面,需要寻找较新的车辙来确定路线,由此到帕羊有71公里。沿途有马泉河相伴,景色越发苍凉,地质严重沙化,导致风起时会黄沙满天,难以前行。帕羊镇很小,周围被牧场包围着,在远处皑皑的雪山的映衬下。景色十分的漂亮。但镇子里全是沙土的路面,风沙四起时,出外拍照要特别注意防尘。

从这开始就将进入阿里高原路况极差的马攸木拉路段,全长252公里。西海餐厅里有个私人的小油库。

可以加油,价格要5~6元/升。

霍尔县

由帕羊到霍尔有251公里。离开帕羊不久会经过一条大河。这是个经常陷车的地方。沿途经过的沼泽草滩,如果运气好,可以看到黑颈鹤。

香筑过后将翻过阿里与日喀则地区的界山,海拔5216米的马攸木拉山口。翻过山口后,第一个出现在跟前的是公珠错,这一带时有黄羊、野驴出没。

霍尔也是个很小的区域,在村口有个边检站,检查过往的车辆和乘客,并且都要下车登记。过往车辆一般很少停于此地住宿,最多也只是停在茶馆边喝口茶休息而已。

巴噶县

霍尔到巴噶有28公里,位于神山和圣湖之间.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的小村。一般车辆都较少在此停留。这里有一所小学,旁边有几家简陋的茶馆,可提供简单的饭食,也提供住宿。巴噶往西约3公里就可到神山冈仁波齐,往南就是往玛旁雍错湖边的及乌寺,也可拐进普兰。

普兰县

巴噶到普兰还有81公里,沿途可见到极为漂亮的神山圣湖和经过“鬼湖”拉昂错。进普兰一路是下坡路,山体由石山变成风化的土山,拐过最后一个山坡,眼前豁然开朗,普兰县城就静静地依偎在山坳里,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连绵的雪山上,成了夺目的金山。这个“被雪山环绕之地”果然有其独到之处。路两侧是藏式民居,矮墙边种着一丛丛高大的树。在这一路连草都很难见到的高原上显得极为奢侈。整个老县城的宗教气息特浓。屋前屋后到处是转经筒和一堆堆红色的玛尼石。

普兰县城位于狭窄的孔雀河谷

地,这里气候温暖、降雨丰富,是阿里地区少有的适宜耕作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西藏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县城距离中尼边境约有20公里,但这里不是中国正式出入境的口岸,若不是有特殊的注明,就算你拿有尼泊尔的签证也不能从这里出境。

普兰由于孔雀河横贯把县城切割成三块,所以当地人一般以“新、老县城”称之。新县城建设已经很现代化,邮局、电信局、宾馆、饭店、商店等生活设施齐备。老县城是孔雀河对岸的尼泊尔大厦那一带的区域。

在普兰的科加村有一个独有风趣的节日——每年藏历二月十一至十五日的男人节。

节前,由村中有威望的老人操办集资,规定好每家所要提供的米面、酥油、肉类和柴草数量。过节当天,村里由侣岁至最年长的男人都如皇帝般被侍候着,至高无上。所有男人都会集中在科加寺门口广场,喝酒看戏,舒服地坐着。妇女儿童只能站着围观。每家轮流委派女人为之倒酒上菜,直到过完节日。节日一完,男女则平等相处。

塔钦

塔钦(大金)县,意为“大经旗”,是神山脚下的一个较为杂乱的小村庄。若是你不打算转山的话,不必跑到这里来入住。

在塔钦是看不到神山的,但却是欣赏喜马拉雅第五神峰——纳木那尼的好地方。无论是朝霞还是落日,都是那么的壮丽辉煌。村子里有很多狗,晚上出去的时候要小心。

神山冈仁波齐

进入普兰地段,只要天气良好,远远就能看见神山形状独特、雄峻的身影,像个威严的君主傲然凌驾在万峰之上。峰顶晶莹的白雪,映衬着神湖如宝石般湛蓝的色彩,绝对会让每一个人心醉神迷。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藏语意为“雪山宝贝”。外形似圆顶金字塔,峰顶终年积雪,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一个巨大的佛教的“万”字符号,这也是它神圣的标记。

佛教中所述的须弥山就是指这座山。被称为世界的中心,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当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聆听佛祖讲经。在印度教、苏丹红帽教中它又是湿婆神的殿堂,是主宰世间一切的地方。印度教派称其为“Kailash”(喀拉斯)。在公元5、6世纪兴起的古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为“阿什塔婆达”,即是“最高之山”,是耆那教的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地。

西藏最原始的宗教——苯教。也发源于冈底斯山地区,苯教徒认为地为八瓣莲花,天为八幅伞盖。冈底斯山就是伞柄和莲花之根,为世界的中心。有360位神灵居住在此。

神山在传说中还是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法师纳若本的斗法之地,如今山上还遍布了当年他们斗法时的圣迹。

不仅如此。冈仁波齐和圣湖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让人称奇的是,发源于此的4条以动物名字命名的河流,在与神山圣湖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出发,却朝着不同的方向流过不同的地域。蜿蜒数万里。最终汇集到一个共同的归宿地——印度洋。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内成为萨特累季河;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在进入印度后成为布拉玛普特拉河,经孟加拉境内与恒河相汇;孔雀河,则是恒河的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所以,在人们的心中,这里成了万山之祖、百川之源。

如此众多的神奇和宗教的魅力,使冈仁波齐成为了亚洲最为著名的宗教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艰苦来到这里。转山转湖朝圣祈福,了却夙愿。

近年来。很多旅游者和探险家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朝圣之列,所幸的是,至今还没有人胆敢攀登上它的峰顶,也许大家都被它的威严所慑服,不敢触犯这世界的中心吧。

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位于神山的东南面,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海拔4588米,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淡水湖之一。

玛旁雍错。藏语意为“不可战胜之湖”。

相传由于米拉日巴与纳若本为争夺冈底斯山在此斗法,后米拉日巴得胜而命名。佛教经典中把玛旁雍湖称为“玛追错”。意为“冰冷之湖”。传说古时候有一婆罗门教徒把祭祀的圣水泼到这里形成了湖水,后来成为龙王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