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中国西南精华游
38175400000020

第20章 精彩贵州(6)

山壁上面有3个洞穴,传说是山神的府第。同去的人告诫我们,在山神峡不得大声喧哗,否则山上会有石沙掉下来,很危险。当地人都深信,那是得罪了山神的结果。在山神峡向上望,天地都成了一线。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横跨在两岸上的一块巨石,高60米、宽20多米,河水从石下流过,便形成了瀑布,颇为壮观。

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桥”,地理学家称之为“天生桥”。天生桥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独特景观,在贵州旅游,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天生桥。

第六部分遵义及周边地区

遵义故事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西北部与四川省接壤。面积3075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17.68%。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桐梓人”繁衍生息。战国时期称蹩国;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称为痒州;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改称为郎州,十三年(公元639年)更名为播州,十六年(公元642年)改名为遵义县。“遵义”之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遵义开始成为地方行政中枢。遵义原为四川所辖,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属贵州,置遵义府。民国中期设专员公署,解放后改为遵义地区行政公署。遵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长征文化。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也因此名扬中外。

1950年遵义置市。1997年6月******批准设立地级遵义市。

遵义人文

整个遵义地区辖二市八县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幅员30753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苗、仡佬、土家等684万各族人民。

【仡佬族】

现有大约44万人,大部分散居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北地区。现代学者一致认为仡佬族是贵州历史最悠久的土著民族。仡佬族民俗节日不但奇特,而且节日气氛热烈。充满情趣。仡佬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古称“僚”,后又称“葛僚”、“乞僚”、“革佬”、“仡佬”等。因此,它曾有“古族”之称。一直到数十年前,仡佬族还保留着古僚人“打牙”、“鼻饮”、“悬棺葬”等古老的习俗。有一些仡族妇女解放前还穿筒裙。但是。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他们的服饰及生活习俗等已有很大改变,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了。

遵义住宿

遵义宾馆/遵义湘山宾馆

地址:遵义市石龙路3号。地址:遵义市中山路103号。

电话:0852-8223868。电话:0852-8223779。

白云招待所公用卫生间,24小时热水。环境比较温馨,价格也较为合理。如果在旅游淡季还可以讲讲价。

地址:北京路94号,距火车站西北1000米。

电话:0852-8873883。

价格:单人间45元/人。双人间30元/人,三人间15元/人。

客运总站招待所-公用卫生间,限时热水,卫生条件一般。优点是离客运站很近,交通比较方便。

地址:长途客运站。

价格:单人间40元/人,双人间25元/人,三人间12元/人。四人间10元/人。

万祥旅店-卫生条件不太好,但便宜。

地址:外环路。

价格:单人间10元/人。

遵义会议会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址。它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路80号。1958年成立遵义会议纪念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4年对会址进行第一次全面维修。同年******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匾额。1977~1979年,会址进行了3次维修。1984年,又全面维修了天主堂和学堂,辟为遵义会议陈列馆。

会址原系黔军二十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大门临街,两侧原是一列8间铺面房。主楼建于1932年,坐北朝南,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2层楼房。平面呈曲尺形。歇山式屋顶,石砌台基.底层有走廊,楼上有回廊。红军攻占遵义城后,中央军委总司令部驻此。******、朱德、刘少奇等也住此楼。遵义会议在二楼小客厅举行。小客厅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杨柳街。原为天主堂,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3545平方米。经堂在北端,系砖木结构罗马式建筑,是总政治部召开各界群众代表大会和******、******、张闻天等向红军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会场;学堂在南侧,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系红军总政治部机关驻地。

娄山关

位于遵义城北50公里处,地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长征途中第一次重大胜利,******为此写下了著名诗篇《忆秦娥·娄山关》,现在,此词被雕刻在娄山关一座14米高的大理石碑上。

赤水市

位于黔西北,与川南古蔺、叙永、合江三县紧邻。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市区距省会贵阳460公里,距四川的泸州约70公里,距重庆250公里。赤水是贵州北线旅游最重要的一个城市,当年工农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四渡赤水”战役,而现在它的旅游资源就被国内外游人赞誉为“没有败笔的风景区”,是公认的“千瀑之乡”、“竹子之乡”、“丹霞之冠”、“桫椤王国”。

其主要景区有十丈洞瀑布群和桫椤风景区。

十丈洞瀑布

位于赤水市南部风溪河上游,离城30多公里。风溪河发源于四川古蔺县,在赤水风溪口汇入赤水河。风溪河上游,河水出没于深山峡谷,到沙田渡水量逐渐集中,形成较大的径流。至十丈洞河面变宽,水势平稳,河床在这里出现一巨大断崖,如刀削斧劈。河水飞流直下,跌入深潭,形成瀑布。仁支溪河谷上的五级瀑布从300多米高的崖顶跌落;陈家湾284米的三级束状瀑布亦让人惊叹,中洞瀑布被誉为最典型的帘状瀑布;而气势磅礴的十丈洞瀑布则是这个瀑布王国的真正君主。瀑布高76米,宽80米,瀑布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气势恢宏、震撼J厶魄,几里之外都能听得见如雷鸣的声响,数百米内水雾弥漫,在阳光照射之下五彩缤纷,被专家学者誉为“神州又一瀑布奇观”。

四洞沟

被称为“万竹之园”、“小家碧玉”、“没有败笔的景区”。距赤水市15公里的四洞沟约长6000米,两旁峻岭陡峭,树木葱茂,沟底溪水潺潺,奇岩怪石问或可见。溪边两侧为游山小径,蜿蜒曲折于茂林修竹之间。沟内远近不等有四道瀑布,最大落差为60米,最宽者为42米,分别称为水帘洞瀑布、月亮潭瀑布、飞蛙岩瀑布和白龙潭瀑布。更为神奇的是,每一瀑布后都有一个洞穴,形成了四处“水帘洞”,“四洞沟”也因此得名。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赤桐公路旁。该公园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园内楠竹17万亩,遍布群山峻岭,一望无际。山风吹过,竹林随风鸣响,像绿波轻轻摇曳,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在楠竹林中,你更会激动不已。一根根粗壮的楠竹拔地而起,笔直向天,撑起一片苍穹。在“观海楼”上听林涛阵阵,望绿浪千里,别有一番滋味。看竹笋破土,看竹子拔节,你会感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竹海中的“天锣”、“地鼓”更是奇妙——面对一面弧形丹崖绝壁开口说话,便有“锣声”传来;360级石梯中,240级会因鞋底的踩踏而发出“咚咚”的“鼓声”。

第七部分毕节及周边地区

毕节故事

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见证了毕节悠久的历史。毕节之名,始于元代,曾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地。秦代毕节为蜀郡属地,唐代为黔州都督府属地,明代建水西地方政权。1936年,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4个县的95个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500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红军,边区游击纵队在这里活动达7年之久,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一个支部就诞生在这片革命土地上。

毕节人文

毕节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古老独特的民族风俗,构成毕节人热情、友善、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彝族迎亲,彝、苗丧葬习俗,布依婚俗等风俗独具一格。毕节古老独特的民族戏曲乐器,以彝族的“摄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芦笙、三眼箫、四眼箫,布依族的牛角二胡为代表,这些都是毕节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火把节】

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日。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故事中的天神)派喽哕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害虫到凡间报复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相邀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在那天,彝族同胞手持火把绕田边地角,相互抢火把打闹取笑,进行象征性的驱虫“火炬照田亩”等活动,众人围着熊熊火光,饮酒活动。进入高潮时还有“火把盈野”、欢歌。非常热闹。

毕节饮食

毕节有许多街头小吃店,集中在桂花路与威宁路,很容易找到。毕节菜很便宜,主要以香辣味道为主,肉菜基本在15元以内,要记得讲价。

【毕节豆腐干】

毕节豆腐干素有“臭里香”之美称,豆腐干用炭火烘烤,佐以五香辣椒面食用,皮脆心软,香味四溢,开胃提神。

【王傻子烧鸡】

烧鸡选用优质公鸡宰杀后,用植物油炸成黄色,再放入用中药配制的卤水中浸煮后,取出晾干即成。其味油润鲜美,肉酥脱骨,细嫩可口。

【毕节酸菜】

酸菜是毕节的一大特产,原料以青菜为主,洗净放入沸水煮9分钟后滤起,滤干放入坛罐内。加入沸面汤和少许“酸本”,密封七八个小时后即成。食用时加入豆汤内,再佐以辣椒、木姜花、小蒜叶等,味道鲜美,有生津解渴、消食提神的功效。

草海

位于平均海拔2200米的黔西高原上。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因山洪暴发,将落水洞堵塞。从此淹没成湖。草海与青海湖和滇池齐名,被称为“高原明珠”。“草海”的得名,是因为湖中水草萋萋,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丰茂。草海是世界人禽共生、和谐相处的十大候鸟活动场所之一,也是贵州高原天然的淡水湖。草海的鸟曾遭多次人为破坏。1972年,草海一度干涸,当地生态环境呈现严重恶化状态,加之威宁县及周边地区灾害性天气骤增,草海周围村寨水井干涸,生物种群减少,迁飞鸟类几乎绝迹。经专家呼吁,贵州省政府1980年决定恢复草海水面,1982年水面恢复到25平方公里,1992年******批准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每年有黑颈鹤等各种鸟类10万只以上在草海过冬。草海是黑颈鹤快乐的家园,是候鸟的故乡,是珍奇鸟类栖息的乐土。黑颈鹤每年10月中下旬从青藏高原飞来草海,最多时达300多只。这种鹤有一个特殊标记,无论雌雄都是同色,头顶裸露出部分暗红,颈部有1/3是黑色。眼后缀有一灰白色斑块,翅膀是黑褐色的,其余的羽毛均为白色。

草海东南水面有六洞桥及望海楼,桥两岸垂柳依依,长堤东端有寺庙,相传吕洞宾曾到此一游。所以,这里绝对要拍几张照片。立于望海楼,草海作背景,美丽如画莫过于此。

织金县

奢香墓

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她开驿道、平靖边之乱,为加强彝汉人民的团结,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而做出了巨大贡献。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奢香死后,朝廷曾派专使参加其葬礼。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重修奢香墓。置奢香夫人故里碑,保存至今。

织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