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58

第58章 “制服”下属是一门学问(3)

体贴入微收获下属的心

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上司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廉价的感情投资,对于拉拢和控制下属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中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上司对下属的一切感情投资,都应作如是观。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气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作为上司,只有和下属搞好关系,赢得下属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先那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注重感情投资的人,他曾说过:“最失败的领导,就是那种员工一看见你,就像鱼一样没命地逃开的领导。”他每次看见辛勤工作的员工,都要亲自上前为其沏上一杯茶,并充满感激地说:“太感谢了,你辛苦了,请喝杯茶吧!”正因为在这些小事上,松下幸之助都不忘记表达出对下属的爱和关怀,所以他获得了员工们一致的拥戴,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一般来说,上司笼络下属的手段,不外乎官职、钱财两种。对下属体贴入微的态度,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受宠若惊的感觉,因而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欲拉拢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以为将要用到的人,更是如此。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力,等等,这才是收拢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比如,现代人都习惯祝贺生日,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上司则会“见缝插针”,使自己成为庆祝的一员。有些上司惯用此招,每次都能给下属留下难忘的印象。或许下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上司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给下属庆祝生日,可以发点奖金、买个蛋糕、请顿饭、甚至送一束花,效果都很好,乘机献上几句赞扬和助兴的话,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如果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住院了,上司亲自去探望时,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安心把病养好!”

有的上司就不重视探望下属,其实下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住在医院里,却惦记着上司是否会来看看自己。如果上司不来,对他来讲简直是不亚于一次打击,不免会嘀咕:“平时我干了好事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死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体贴入微是上司发挥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下属的心。体贴入微是一种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

关心下属的家人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下属干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属家里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据,上司却视而不见,那么对下属再好的赞美也无异于假惺惺。

利用对下属亲人的关心,可以使下属感到上司的平易近人和关心爱护,从而将企业当作了自己的家。

日本的西浓运输公司,在企业内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假日:日本公司员工的妻子过生日时,该员工可以享受有薪假一天,来陪伴他的太太共度爱妻诞辰。当然,员工本人生日,也有获有薪假一天的权利,让夫妻共度良日。近来,公司又规定:员工每年的结婚纪念日可以享受有薪假一天。自从有了这几个规定之后,职工们为感谢公司的关怀,都非常卖力地干活,而重要的是让员工的妻子认识到了这是一个能够理解人的、有人情味的公司。妻子们常常鼓励,甚至下令她们的先生:“效忠公司,不得有误!”这比老板的命令更为有效。公司因此获益匪浅。

利用下属的家属做好下属的思想工作,比起上司亲自做工作省心多了,上司批评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而自己的家人批评就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同时,关心下属的家属就会减轻下属的顾虑,使得下属以厂为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效力。

据说有一天,一个急得嘴角起泡的青年找到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是妻子和儿子因为家乡房屋拆迁而失去了住处,要请假回家安排一下。因为当时业务很忙,人手较少,卡耐基不想放他走,就说了一通“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之类的道理来安慰他,让他安心工作,不料这位青年被气哭了。他气愤地说:“在你们眼里是小事,可在我是天大的事。我妻儿都没住处了,你还让我安心工作?”卡耐基被这番话震住了。他立刻向这位下属道了歉,不但准了他的假,还亲自到这位青年家中去探望了一番。

关心下属疾苦,就是要站在下属的角度,急下属之所急,解决下属的后顾之忧,这个道理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

一个优秀的上司,不仅要善于使用下属,更要善于通过替下属排忧解难来唤起他内在的工作主动性,要替他解决后顾之忧,让他的生活安稳下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上。

为下属解决后顾之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摸清下属的基本情况。

上司要时常与下属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对生活较为困难的下属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要心中有数,要随时了解下属的情况,要把握下属后顾之忧的核心所在,以便于对症下药。

第二,上司对下属的关心必须出于一片真心。

上司必须从事业出发,实实在在,诚心诚意,设身处地地为下属着想,要体贴下属,关怀下属,真正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尤其是要把握好几个重要时机:当重要下属出差公干时,要帮助安排好其家属子女的生活,必要时要指派专人负责联系,不让下属牵挂;当下属生病时,上司要及时前往探望,要适当减轻其工作负荷,让下属及时得到治疗;当下属的家庭遭到不幸时,上司要代表组织予以救济,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不幸造成的损失。

第三,上司对下属的帮助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开实现不了的空头支票。

上司分担下属的困难要本着实际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帮助可以是精神上的抚慰,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救助,但要在公司财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内进行。

让有矛盾的下属和谐相处

俗话说:一个橱柜里的碗碟难免会磕磕碰碰。作为上司,对下属之间产生的摩擦,最好是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耐心细致地从思想引导着手。切不可采取强硬粗暴的态度,更不可以用“高压”的手段,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就有做得很好的例子。

一天,乾隆在新任宰相和珅和三朝元老刘通训的陪同下,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乾隆向东一望,湖面碧波荡漾,向西一观,远方山峦重叠,不禁随口说道:“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通训随口和道:“君子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宰相和珅见刘通训抢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想了一下说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这里,“河”与“流”明指热河向西流入离宫湖,但和珅却用谐音暗示自己与刘通训,并借皇家礼仪上的东为上首、西为下首的习俗暗示刘通训:你虽是三朝元老,但在我和珅之下。

刘通训听了,知道和珅诗意所指,甚是恼怒,便想寻机报复。这时,乾隆正要两人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做成一首诗。刘通训望着清波中自己老态龙钟的面容,偷视了一下和珅自负的得意之形,灵机一动,咏道:

“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得意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

和珅听罢,既暗自赞叹刘通训的才华,又为诗中讽刺他是狐狸和鸡而恼怒,便反唇相讥道:

“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言外之意,暗示刘通训不要多管闲事。

乾隆听罢两人的诗,自然觉出了两人不和的弦音,便面对湖水说道:“两位爱卿,朕也不妨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协心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和珅和刘通训听罢,心中为之一震,顿时脸上烧得火辣辣的,知道皇上是在诱导他们应当同心协力。二人当即拜谢乾隆皇帝。从此,和珅和刘通训便结为忘年之交。

自己的下属,包括自己在内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运行态势决定于每个人,更决定于每个人的合作态度。有的人能力很强,但是喜欢独来独往,而有的人虽然成绩不突出,但是富于合作精神。在领导看来,其实更加喜欢后一种人,它能够使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工作。

日本西武集团的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为了新职员的入社仪式,集团集合了旗下65个分社的高级职员,聚集于东京涩谷的青山学院。入社程序中有一项名为“擦皮鞋入社仪式”,首先是老资格的高级职员蹲下身子认真为新职员擦皮鞋,接着是新职员为前辈们擦。

西武集团利用这样一个仪式就是为了唤起职员的团结意识,它打破了资格等级的框框,把新老职员融为一体,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奋斗。

在日常的工作中,首先要强调的是团队精神,有害于团队精神的要及时予以制止。只有在和谐的合作之中,工作效率才能够提高。能力高但不具备团队精神的会影响整个集体的运转。

身为上司,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除了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属闹情绪、不和……都需要你去调解。记住,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要端平。调解好了下属的矛盾,使对立的双方都对自己感恩戴德你就可以从容地掌握下属了。

运用“夹心饼”批评艺术

英国小说家毛姆有一句话很有名,“人们嘴上要你批评他,其实心里只要赞美。”

批评下属是一件不太轻松也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会令那些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上司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如果上司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有可能降低部门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情绪。

批评是引导,是一种警醒性的引导。因此,上司在对下属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妙方:有褒有贬,在批评他的错误和指出其不足的同时,不忘给予他成功方面的某些肯定。

乔治·本在这个方面的运用上是位专家。他所发明的“夹心饼”法,真是让人拍案称绝。这种方法就是,把你所要批评的东西作为一种馅,放在两件值得表扬的事的中间,“公司不能没有你,我希望你能明白自己的位置,我们大家对于你的工作寄予厚望!”

显而易见,上面所举的“夹心饼”例子,就是把要批评的作为馅夹到两件值得表扬的事之间,这样不至于让受批评者感到尴尬和难受,从而在内心深处加以接受,同时又不伤害作为一个重要职员的自尊。受批评者既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所在,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在改正错误后,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玛丽·凯·阿什在对待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采取的做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的“夹心饼”批评艺术。这就是说,无论批评什么事情,必须找点值得表扬的事留在批评前和批评后说,决不可只批评不表扬,即加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的“夹心饼”式批评,这是玛丽·凯·阿什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

她说:“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前,先设法表扬一番。在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力争用一种友好的气氛结束谈话。如果你能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那你就不会把对方臭骂一顿,要让当事人确切地知道,他们对他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气愤。主张这样做的人认为,经理应当把怒火发泄出来,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决不可手软,发泄过了以后,或许以一句带有鼓励对方的话结束谈话。尽管一些研究管理办法的顾问鼓吹这种办法如何如何有效,但是我不敢苟同。你要是把人臭骂一顿,那他也必定吓得浑身哆嗦,绝不会听到你显然是骂够了之后才补充的那句带点鼓励的话。这是毁灭性的批评,而不是建设性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