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53

第53章 这样掌控同事最有效(2)

在同事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切不可以此作为人情记在心头,不要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时常将对别人的帮助挂在嘴边,这样的人人们也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也不要期望对方给你的回报,否则不但加深不了感情,反而落得个“势利”的帽子。

晓庄在设计单位计算机房工作,对计算机比较精通,开始其他科室的人的家里的计算机出了毛病后喜欢找他帮忙。晓庄经常对那些曾经帮助过的人说,“某某某,你还不请我吃一顿,你少花了好几十块钱呢。”有时没有饭局就直接找到他人家里,弄得他人特别反感。从此之后,很少有人请他去帮忙了。

同事间的相互帮助并不一定表现在工作上,有时生活中的小事会给人极深刻的印象,从而改变在工作中对人的看法。

玛丽是一个单身女子,住在纽约的一个闹市中。有一次,玛丽搬一个大箱子回家。电梯坏了,玛丽只好自己扛着箱子上八层楼。约翰与玛丽是同事,但玛丽平时看不起约翰,有时还冷嘲热讽。因为约翰平时没事总是不在办公室,工作很差,有时还会弄巧成拙。此时,恰巧碰上约翰,约翰想帮玛丽把箱子搬上楼去。玛丽很难为情,约翰却主动上前,将箱子搬上楼去。事后,玛丽对约翰表示感谢,并开始重新认识他。经过交往,终于发现约翰的兴趣所在,通过关系,使约翰进入了另外的生活。

热心帮助同事,可以赢得同事的感激。你的热心会使同事也乐于帮助你,更能为你带来一个融洽的办公室环境。

在背后赞美同事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薛宝钗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帐话!要是她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是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还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呢。

你的很多同事都有自己的出色表现和引以自豪的东西,只是这些表现有时不能够为领导或其他同事发现,此时如果你充当一个发现者的角色,在背后赞美他,同事会非常感激的。

表面的赞美有时会令人很尴尬,但背后的赞美会收到奇效。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为他做了些什么,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宁伟比较热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邻居家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做事。在一年前,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天,他的同事蔺英发现了这个秘密,回来后对其他同事装做不经意之中谈起这件事情。宁伟照顾孤寡老人的事情不胫而走,不久,公司党委鉴于其表现,同意接受宁伟为预备党员,并且任命其为公司团委书记。后来,宁伟得知是由于蔺英的“告密”自己才走上这条坦途的,对蔺英心存感激,不久,蔺英被任命为部门负责人。

有很多领导喜欢在背地里打听其他同事的情况,此时应该多加赞美。对于那些原来在领导心目中很普通的同事更应该如此。那么这样会不会使能力强的同事失宠呢?答案是否定的,领导自有自己的打算,你的话他只作为参考。

当领导当众批评了某位同事后,在有机会的条件下,与领导单独相处时,不妨在领导面前替他美言几句。领导毕竟了解有限,也许只了解到同事的一面,这时,你的赞美就成为领导的另一个窗口,对同事的帮助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背后说同事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人面前赞美同事,被赞美的同事必然认为那是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地接受,对你感激不尽。

不妨借同事搭个台阶

在每个组织、单位里,都有一些业绩出色、能力特别优秀的人,也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人,领导一般会通过他们来了解下属的情况。如果与单位里的那几位“关键”的同事处好关系,使他在关键时刻替你说上几句好话,或许比你努力表现自己更加有效果。

小齐与郑浩同在市教育局教研股工作。郑浩到教育局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上上下下都人缘不错,也深受教研股长的器重,凡事都同他商量。小齐刚刚从学校毕业一年有余,与郑浩是校友,在课题研究上,具有互补性,两个人关系也不错。

后来根据******有关精神,市教育局也开始精简机构,其中教研股也在精简之列。一天,小齐约郑浩出去喝酒。席间,小齐探问精简的虚实,并请郑浩帮助一下,郑浩心领神会。

教研股长同郑浩探讨人员调配,当谈到小齐时说道:“小齐人倒不错,只是太年轻了点,我考虑将他另调别处……”随后对郑浩说:“你在咱们教研股虽然岁数不大,但是经验丰富,我的安排对你研究的课题有无影响,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此时,郑浩正在研究“小学生游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一课题,教育局想把它作为一项科研成果向上级申请。郑浩说道:“课题研究进展工作比较顺利,咱们股的这些人都参与了,但是相对于心理学这一部分,真正明白的并不是很多。小齐恰恰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从我自己的角度考虑,最好不要这样安排,如果确有困难,能否延缓几个月?”“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吧。”股长无奈地说道。

最后,小齐留了下来。

通过“关键”的同事与领导间接沟通,既免除了表功之嫌,又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平时的交往中要注意与同事之间的交往,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的同事并不愿意或根本想不到做这种顺水人情。适当地提醒是必要的,不一定非要明确说明,借着酒席宴上,半真半假应付:“你老兄可是某某的红人儿,还希望在领导面前美言几句。”

同事的好话一般在小事上能够起到作用,但在大的事情上,不可全部寄托于同事上面,同事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具体运作还要靠自己去努力。

如何赢得同事的好感

同事是我们用一天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相处的人,无疑会和我们的工作、事业乃至生活的快乐幸福都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走在职场,如何赢得同事的好感呢?

1.顺其自然,不要虚假

工作时间是你和同事相处、争取早日融入同事圈子的最好机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只管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为人,无论多坚固的圈子都会渐渐接纳你的。在你和同事之间,本来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障碍,只不过因为陌生,或者仅仅因为你自己内心设置的屏障,所以使你感觉到他们排拒,实际上未必是事实。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平实的日子都是你和同事们相处的最好机会,只要你有耐心,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难题,而应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去面对这个必经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你千万不要为了尽快投入同事圈子,而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比如在言语和行为上故意迎合同事,心底里挺冷淡,而表面上却装成极热情的样子……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很累,也不长久,一旦他们看出你虚伪,反而会鄙弃你的为人,倒不利于你融入集体之中了。

2.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机会

除了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也是你尽快融入团体做努力的好时机,休息日或假日你可以动动脑筋举办一些有趣的聚会,或者真诚邀请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去你家里玩,你亲自做上几道拿手好菜……这都是沟通思想和交流的好方法。

另外,单位集体旅游或者度假时,尽可能地活泼、活跃起来,跟大伙一块说说笑笑,真实地显现你的个性,真诚地表示你的热心。一定不要独来独往,另辟蹊径,那样会让同事们觉得你很难接触。

3.细心关怀、体贴同事

不要怕主动表达你的关爱,只要你是真心诚意的。比如去收发室取报纸时,顺便就把楼上几个办公室同事的信和报刊都带上了去送给他们;比如哪位同事工作忙,中午加班,你就主动帮他买午餐;再比如哪位同事病了,下班后晚上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诚恳地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忙,明天能不能上班等。即便同事不需要你的帮忙,你的心意他是会领受的。这样,你随时细心地体察同事的需求,时时抱着善意和助人的心态,那么同事圈子就一定会很快地认同和接受你的。

4.要宽容,要满足

你永远不必希望一个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认同和接受你,因为人的性情总是多种多样的,你只需要被大多数人接纳和认可就足够了。所以面对个别人的排拒和冷漠你要宽容,认定它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对他一样地微笑和处事,至于他对你的态度如何你完全没有必要计较。当你已经被一个圈子里的大多数人所接纳和欣赏,你就已经是融入到这个群体之中了,你要学会满足。每天怀着一种明朗的对一切都满意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工作和你的同事,你所获得的就是令你更满意的结果。如果你一直紧张,甚至有所抱怨,那么你就算易于融入人群,也不会长久合群,因为人们总是欢迎那些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带来尴尬和压抑的人。

5.对同事大方一些

为人太吝啬不好,有时候适当地大方一点,你的恩惠就会让人铭记于心。

小莉大学毕业后已经换了四次工作,虽然每个地方呆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她却能和每位同事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让人感到依依不舍。

小莉的秘诀就在于:除了工作中的接触外,她还有个特别的“小手段”,比如午间休息时到超市买来一包瓜子,回到办公室后把它分发给每位同事,有的人即使不喜欢吃瓜子,至少也会以一个微笑作为回报。如此过了不到一个月,小莉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了,同事们都喜欢这位乖巧的女孩。

当然,对同事大方一点,并非是让你为了讨好他人,为了赢得同事的好感,而不顾自身经济条件,大把花钱去买“人缘”,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略施恩惠即可。这样,既不会花大多的钱,又能赢得好人缘,你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如何,要赢得别人的好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是最得要的。在一些细节上关心、体贴同事,宽容、大方地与之相处,同事一定会乐于与你相处的。

看懂同事中虚伪的人

向阳是某公司的销售人员,他的同事文良是公司里公认的好人,工作态度端正,平常乐于助人,特别是和同事相处,向来都是笑脸待人。因此,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比较高。

向阳却不这样认为。每次看到文良,包括他的一举一动、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向阳都觉得恶心,心里特别难受。其实,最初他对文良也是比较有好感的,觉得他为人处世各方面都挺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彻底改变了对文良的看法。

一天中午,向阳去找销售部经理,想请假办点事。走到经理室门口时,忽然听到文良在里面对经理说着什么,好像提到他的名字。他仔细一听,才听清了文良是在经理面前说他和另一位同事的坏话,并借机抬高自己,等等。

从此,向阳便从心里对文良产生了厌恶,因而便有一种排斥感。无论文良在他面前表现得多么友好,说什么样中听的话,他内心都始终想着文良在经理面前的所作所为。同时,无形中增加了一份戒备心理。

过了一段时间后,公司的人都识穿了文良的真面目,再也没有人与他“近距离”接触了。

职场中,人际关系难免复杂,做人做事还须多加留意的好。

在所有同事中,小石与小南处得最好。因为她总在小石加班的时候给小石送点小零食什么的,小石就觉得小南对她非常好,非常懂得体贴人。

但是,就在小石陶醉在小南对她的友好中时,却突然发现这背后竟然有一个阴险的目的。那天小石把自己的策划交给上司,不想上司当时脸色就很难看:“我本来很看重你的才华和敬业精神,没有新点子也没什么,但你不该抄袭其他同事的创意。”

小石很吃惊,发现上司手中的策划竟然和她的很相似,而策划人竟是小南!

小石很不服气,但此时解释一点用处也没有。

后来小石接了个很重要的案子,在同事的建议下,小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回,小石从自己的新点子里筛选出两个方案,做出A、B两份策划书,明里还是不避小南,但暗地里她已把B策划书做好并交给了上司。

同时也将自己的A计划书给了上司,并对上司说:“A计划书是我给小南看过的资料,B计划书是我秘密制作的资料。”

果然,不久之后,小南交上了一份和A策划书颇为相似的文案,明白真相后的上司非常恼火,他请小南另谋高就,而小石的成果也保住了。

同事中也会有一些戴着面具、以虚伪之态对人的人,他们习惯伪装自己,暗地里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不惜陷害别人,或者窃取别人的成果。与这样的人相处,我们一定要看透他的虚伪面具,以免被他卖了还在帮他数钞票。

怎样对付争功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