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
36479500000017

第17章 低调处世,于不知不觉中掌控他人(1)

低调做人,就是不招摇,不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低调是成就大事的最佳心态,因为你不被重视,你不显山露水,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独立、坦然、自律,也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而成功后更要保持低调,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正如达·芬奇所言:“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低调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牌

为人处世应设法保持自己的神秘,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让别人按牌来攻,肯定会输掉。混得再“背”,也不要向别人诉苦,而要企图伪装成十分成功的样子。即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被泄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若事后它们结局不佳,则你更易遭到双倍的不幸。

要做到严守底牌的最好办法是以静制动,干脆置之不理。比如说你的位置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时,则此种情况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须亮出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一览无余。小心谨慎是靠缄默来维持的。

聪明人应当对不怀好意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家庭的忧虑事,因为即便是命运女神有时也喜欢往你的痛处下手。你的那些丑事或心中的好事,都应深藏不露,以免前者不胫而走,后者烟消云散。

处世中,一定不要和盘托出全部实情,因为吐露真言如从心脏放血,需要极高的技巧。冲动是泄露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在于掩饰之中。并非所有真相都可以讲,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牌局。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过他的意图。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依赖其低调的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低调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低调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以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我们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所以永远不要暴露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不要让自己的锋芒在别人的眼前晃动。人生好比一场战斗,要学会隐藏自己、埋伏自己。只有学会防守,使自己得以保全,才能在帷幄中运筹进攻的策略和等待进攻的时机。

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

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说道:要比别人聪明——如果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仗着自己的才气变得不安分,遇事喜欢耍耍小聪明。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酥,曹操吃了一些又盖好,并在盖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都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是叫人各吃一口啊,有什么可怀疑的!”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快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

杨修最后一次聪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为魏王之后。曹操亲自引兵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长期拖下去,不仅耗费钱粮且会挫伤士气,真的撤兵无功而归,又会遭人笑话。是进是退,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悍入帐禀请夜间号令。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失色,立即请杨修到帐中问他:“为什么叫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惇又问。杨修笑道:“鸡肋者,吃着没有肉,丢了又觉得它味道不错。魏王的意思是现在进不能胜,退又害怕人笑话,在此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会下令班师回转的。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您可算魏王肚里的蛔虫,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他不但没有责怪杨修,反而也命令军士收拾行装。于是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入睡,就手按宝剑,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自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我没有下达撤军命令,谁竟敢如此大胆,作撤军的准备?他急忙回帐召夏侯惇入帐,夏侯惇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归回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意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叫来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在辕门外。曹操终于寻得机会,除掉了杨修,杨修也终于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

杨修确实够聪明,聪明得能看透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能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事情。然而,他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他到死都不明白,正是他的过分外露的聪明使他成了刀下鬼。他的聪明使他招人喜欢,招人赞赏,但他太滥用自己的小聪明,而最糟糕的是,他又特别自恃聪明,动不动就表现出来,这样终究是会被人嫉妒的。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切勿让别人一眼看透你

人生处世,最重要的莫过于时时处处都要留一手,尤其是自己的弱点,更不可随意暴露出来。否则,让别人一眼就把你看透,你只能处处挨耍,时时碰壁。

晚清名臣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己方虚实的掩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在给部将张运兰的信中教导说道:“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之底蕴……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有神龙桥变之状。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

湘军初建之时,人数仅有数千,而太平军动辄上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曾国藩充分发挥了避实击虚的战术,掩饰住自己的弱势,从而逐渐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斗争中不断强大,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了局面。

掩藏自己的弱点,特别是致命的要害之处,这是战胜对方最好的策略。

鹦鹉由于能学人语而被拘禁,蜩蝉由于善鸣而被捕获;臭椿树因为味臭而免遭砍割,王瓜因为味苦而不被烹食。把自己的闪烁光彩遮蔽起来,保持昏暗,让别人看不透你,这于人的处世之道不无借鉴之处。

有这样一个古代的故事:一伙强盗来到一户人家打劫,正巧这户人家的男人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三个妇女。强盗先在室外试探虚实。这户人家用箭阻拦强盗,两个女人拉紧绳子,一个女人将箭安在绳子上,从窗户往外射,射了几支,强盗仍不走,可是箭已快用完了。这时,一个女人大声呼喊:“取箭来!”另两个女人从屋内棚子上把一捆麻杆扔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跟箭落地一样。强盗们大吃一惊:“有那么多箭,看来难以制服她们了。”于是,强盗只好作罢。

让人看不透的方法之一是虚张声势,借以掩饰自己的底牌,不为人所看破。当你拥有一定实力时,深藏你的杀手绝技,你才可能永为人师;不把你的看家本领通盘托出,你才可能使别人永远对你捉摸不透,从而长享盛名。只有深藏不露,才不会给敌手以破绽,让人对你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畏惧感,从而产生震慑力量。

人不显露,所以不可测知。有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可测知,却不知道自己早已被人测知。所以,真正的智者不自认为有智,尔后人们也就不和他争智。辞掉虚名,接受实质,这才是天下的大智!

做人应如一潭秋水,不能一眼见底,要深藏不露,这样才能使对手捉摸不透,无法算计你。

以低姿态迷醉他人

如果你想把事做成,不妨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你聪明,在谈事时也就会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了。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与你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已经达到了你的目的。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

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工作难以进行。

因此,为了把事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使别人感到安全时,你自己也是安全的。

有些被求者,以为帮助了别人,有恩于你,心理上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优越感,说不定还要对你数落一番。当你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

赫蒙是美国有名的矿冶工程师,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又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可是当赫蒙带齐了所有的文凭去找美国西部的大矿主赫斯特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那位大矿主是个脾气古怪又很固执的人,他自己没有文凭,所以就不相信有文凭的人,更不喜欢那些文质彬彬又专爱讲理论的工程师。当赫蒙前去应聘递上文凭时,满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没想到赫斯特很不礼貌地对赫蒙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是因为你曾经是德国佛莱堡大学的硕士,你的脑子里装满了一大堆没有用的理论,我可不需要什么文绉绉的工程师。”聪明的赫蒙听了不但没有生气,相反,心平气和地回答说:“假如你答应不告诉我父亲的话,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于是赫蒙对赫斯特小声说:“其实我在德国的佛莱堡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三年就好像是稀里糊涂地混过来一样。”想不到赫斯特听了笑嘻嘻地说:“好,那明天你就来上班吧。”就这样,赫蒙在一个非常顽固的人面前通过了面试。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有人怀疑他那么年轻是不是能胜任大学校长的职位,他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多。”就这短短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保持低姿态,先让别人感到缺他自己不成,努力寻找并讲出对方的优点,都会让对方有面子,感到光彩。这样一来,对方与你的关系和前景便不言而喻。最终,得到好处、被人尊重的,还是你自己。可以说,低姿态正是赢者的姿态。

“不经意”是一种潜智慧

喜好虚荣,好大喜功,这是人类天性的弱点,也是招致灾祸的重要原因:保持冷静态度,谦虚做事,低调做人,就会增加生活中的安全系数,减少别人嫉恨和打击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