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物理中的奥秘
36432800000025

第25章 成功的呼救声

现在要问联络、通讯什么最方便,人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电话。”是的,现在你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用到电话。在家庭和办公室里,电话自不必说;在大街上,现在沿街都有IC电话,每隔30米左右就有一个。即使你到医院去,也可以见到电话,有的医院甚至在每个病房里都安装了电话,十分方便。至于无绳电话那更是方便快捷,不论你到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不受场地和空间的约束。

这方便、快捷的电话,你可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这里面还有一个与呼叫有关的故事呢!

发明电话的人,是美国的贝尔,1847年,他出生在苏格兰。他从小就喜欢动脑筋,15岁时就改革过老式水磨,提高了水磨的生产效率。16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学习语言学专业。22岁时,贝尔担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教授,研究聋哑人用的助听器。一天,贝尔正在实验室做实验,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发现电路中,当电流导电或截止时,螺旋线圈发出的声音好像发送电码的“滴答、滴答”声一样,这激发了他的想象,他大胆地设想:如果通过改变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出声波的变化,那么电流传送语音就能实现。

贝尔电学方面的知识缺乏,为此,他自学了电学知识。1873年,他为了潜心研究电话,他还辞去了语言学教授的职务专心致志地开始电话研究。贝尔和他的助手,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开始了电话研究。他俩把电线通过邻居的房间,两边分别装上仪器,一次一次地进行通话实验,一次一次地遭遇失败,他们没有灰心丧气,还是继续做实验。在1876年3月的一天,贝尔和他的助手,正在进行一次新的实验。当贝尔把一部分设备浸入硫酸里时,因用力过猛,硫酸溅到他的腿上,烧的他的腿非常难受,他不顾一切地连声呼救:“快过来啊,我需要你。”这危难时的呼叫声,通过电线传到助手的耳朵里。助手异常兴奋,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成功了,成功了!”谁会想到,人类发明的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竟是发明家的呼叫声,这真是有趣。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电话发明家是美国人贝尔,实际上在那个年代,研究电话的人并不只是贝尔一人。1861年,德国人菲利普?赖斯就演示过他造出的电话机。菲利普?赖斯是德国的一名教师,他潜心进行电话的研究,他制造过一台现代人看来十分粗糙的电话,这个电话由发话器和受话器组成,用蓄电池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他还别出心裁地用猪肠当做受话器的薄膜。带着这个电话,菲利普?赖斯到法兰克福物理学会上做了认真的表演,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权威的认可。可是别人,包括权威人士只把他的演示看成是一种游戏,没有得到肯定,这使得菲利普?赖斯很失望,这对他的打击也很大。

从事电报工作的美国人格雷,也对电话研究十分感兴趣。1874年,也就是菲利普?赖斯去世的那一年,美国人格雷携带一台电话机在华盛顿进行了表演。他的表演没有引起轰动,也没有引起权威的支持,有人说他幼稚可笑,甚至还有人说,用电传送人的话音没有实用价值。格雷在一片否定声中,彻底地动摇了,他退出了电话的研究。

从三个人的不同遭遇,可以看出一件发明的问世是多么的不容易,他需要自己的勇气、信心和一种不屈的精神,从这一点看,贝尔的成功是科学的胜利,他得到崇高的荣誉是来之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