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物理中的奥秘
36432800000013

第13章 苻融跑步巧断贼

在我国古代,十六国时期的前秦,有一个叫苻融的人,他是前秦皇帝的弟弟,年轻时就当上了冀州的州官。有一天,他开堂审案。当衙役把3个人带上公堂时,苻融就见两个年轻男人,你拽我,我拉你,相互拉扯在一起,还相互对骂不休。一个说:“你这个贼,抢人家东西,无耻。”另一个说:“你这个不要脸的贼,抢人家东西还骂人,无耻。”俩人你一句,我一句,扭拉着,互不相让。旁边站着一个老大娘,急得一边哭,一边乱叫:“我也不知道谁是贼,这可怎么办啊,这怎么办啊,啊!啊……”。

原来,昨天晚上,老大娘在路上被人抢劫,她大叫“抓贼啊!抓贼啊!”有个过路的人,听到叫喊闻声跑过来,问明情况,这时贼已经抢了老大娘东西,跑得很远了。那人问明情况,奋力去追赶贼,谁知贼在被抓到时,反咬一口诬陷过路人是贼。说话间,天已经黑了,老大娘年纪大了,眼神又不好使,她被他们弄糊涂了,她已经分不清谁是贼谁是过路人了。苻融听清原委,在一边来回踱步,低头沉思起来。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对许多人来说它都像一地乱麻,理不清,道不明,不知如何应付。这时,一个师爷凑近苻融,轻轻地说:“这事挺复杂的,没法弄清楚,您看是不是算了?”

这时,经过深思熟虑,苻融已经是心中有数,他淡淡地一笑说:“哪有搞不清的事呢?事情已经很清楚了,问题也不复杂。”他的话让在场的人感到奇怪,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摸不清人家的锅灶在哪儿一样。

“你俩跟我来。”苻融将两个争吵的男子带到外面,指着不远处的凤阳门,说:“你们两人赛跑,谁先跑出凤阳门,谁就不是贼。”

两个男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听这话立即就跑起来,开始了一场特殊的短跑比赛。他们刚跑出几步,苻融就指着后面那个说:“那个是贼。”因为那人腿部没劲,跑得比较慢,才跑十几步就落到了后边,苻融认定落后的就是贼。

当两个男人跑回来时,苻融指着后面的那人说:“你就是贼,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人呀,冤枉啊!”那被苻融指为贼的人,大叫起来,还想以假乱真、蒙混过关。

“大胆!”苻融大声喝道:“还敢叫冤。昨晚,你抢东西后,跑出老远,还被他追赶上。说明你没有他跑得快。你要是比他跑得快,怎么会被他赶上呢?”那人一听,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承认自己是贼。

这个抢劫案,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被那贼的假象所迷惑,人们不得不佩服苻融,他善于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以理服人。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解释,苻融断案是他合理地运用了“跑的力学原理”,很快就解决了难题。跑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周期性运动,跑的速率与步长和步频有关,其公式如下:速率=步频×步长。一个人要想跑得快,就必须在步频和步长上想办法,提高每秒钟所跑的步数,速率可以提高;或是提高每步的长度,也能提高速率。比如,有一个人,短跑的平均步频每秒3.6步,平均步长1.5米,他的平均速率为5.4米/秒,那么他跑100米就需要18.5秒。假如他通过名师指点,在步频和步长上都有所提高,平均步频提高每秒4.5步,平均步长提高到1.7米,那么他的平均速率为7.65米/秒,那么他跑100米只需要13.1秒。苻融能从人的跑步中正确断案,除了他的聪明机智外,其中还真有一定的物理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