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83

第83章 人间论坛(3)

后现代浪漫主义以其深度思想的思变性来强调表现个人的深层意识,强调人的自在与自由,通过灵感的灵动意象和强大的喻象语言的张力,彰显直觉的感悟,内蕴着睿智的激情,恢复宇宙万物实然的本相,在句式的复沓与词语的循环之间,将感悟的想象和激情的幻想与显现宇宙本体的万物之道“融合为一”,构成浪漫主义的特殊范本,并将其提升到至高无上的特殊地位。

如谯达摩的《小离骚·骚之五:火戒》:“耳朵在燃烧,声音在燃烧/鼻在燃烧,想味在燃烧/舌在燃烧,百味在燃烧/肉体在燃烧,有触觉之一切在燃烧/思想在燃烧,意见在燃烧/思想的知觉在燃烧/思想的知觉在燃烧/思想所得之印象在燃烧/所有一切感官,无论快感或非快感或寻常/其起源皆赖思想所得之印象,亦皆燃烧。”

诗人凌空俯瞰人生百态,将为****、为忿恨、为色情、为投生、为衰老、为离愁、为孤独、为恐惧、为哀伤、为痛苦、为绝望、为死亡、为人世间所感所想所需所要的一切欲望而燃烧欲火,尽收眼底而再现给众生,让人们在反观自我中得以清醒的认识:人如果不超越自己,就无法摆脱或超越痛苦的宿命。

后现代浪漫主义改变或拓宽了浪漫主义时代原有意象的审美与象征的范畴,增强或加深了象征意义,以回忆、联想、想象、幻想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作者的内在感受,以一种飞翔、飘逸、灵动、超脱的显性特征,表达着火焰般的动感激情;强调“典雅”的美学品质,扩张无限的审美表现空间,将理想的存在境界直接指向永恒与澄明。

后现代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关于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畅想,一切必然通过诗歌以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开放的创造力来超越自我生存的局限,使有限的经验或智慧转化为无限的艺术境界与魅力,使外在的断裂蕴涵着内在的统一,使一切不可能实现的需求和欲望都通过诗歌的喻象而变为可能,使一切想象或幻想都能渗透出流动跳跃与静态凝固的独特美感,在相互冲突及转化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和谐状态,在诗歌中得以充分的体验与验证。

关于后现代的现实主义

“‘后现代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层结构,甚至是两者在哲学意义上的异化或变体”,“是对现实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双重扬弃”。

A、关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19世纪起源于法国的一场以人道主义为创作思想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形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现实主义作家偏重于描绘客观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现实主义注重在深入细致地观察或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要求冷静而客观地全面反映现实生活,不但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还要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间的变化;力求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强调从人物和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性格,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把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联系起来,力求真实而准确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作家特别注重描绘社会的黑暗现象,有意识地描写社会下层人物和日常生活习俗,使它成为综合反映整个时代各阶层的生活风尚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广阔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或揭露性。

B、后现代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层出不穷的新生状态。后现代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同之处在于其艺术视角共同直面“现实”,而不同之处却在于后现代现实主义解构或弥补现实主义的一切局限与缺陷,在反对现实主义的文化与艺术的同时,旨在重建一种新的文化结构。

首先,后现代现实主义消解现实主义的“摹仿说”,而倡导后现代现实主义的“再现说”,将一切存在的真相,通过感悟而不是冷静的观察而再现出来。其次,后现代现实主义突破了现实主义只重社会生活现实的局限:从宏观上,将世界作为大文本而纳入诗歌的创作视野,关注宇宙、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与命运;从微观上来说,后现代现实主义关心个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深入个人的情感与智性,深入个人的本性与意识,反映瞬息万变的情感体验与智性体验。也就是说,后现代现实主义是向下的,它与土壤打成一片,或者说它本身就是土壤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认知者的感悟和知觉,将认知的触觉直接指向人的本能,指向人的潜意识。后现代现实主义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宣称要把头脑活动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第三、后现代现实主义主张写作是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过程,艺术表现不要有任何逻辑思维的形式。后现代现实主义认为,虽然在写作时,只是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东西快速地记录下来,词与词之间,全是一种经验与感悟的偶然结合;但就是这种经验或感悟的知觉,却从宏观上或整体驾驭和把握了现象性世界,从微观上穿透了生活表象,通过具象的日常琐事而展示瞬间的生活表层,以有限的艺术空间表现了无限丰富的历史与人生多重内涵,把瞬间问题转化为永恒问题的魄力。反逻辑性是其创作方法的一大特征。

关于后现代的先锋主义

第三条道路写作的后现代先锋性主义,就是要诗人用崇高的灵魂和纯净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追求艺术上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承担起历史与现实赋予诗歌的神圣使命。

那么,第三条道路写作的后现代先锋主义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谯达摩在《第三条道路: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一文,在阐释什么是后现代先锋主义时说:“我认为其内涵与‘原始主义’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原始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激进的学说,它鼓励人类成为真实的自我,发泄其本来的、自然的但后来却被压抑了的欲望,摆脱文明的桎梏而进入到自然地属于他们自己的王国。这一切又以“悬欠、终结与整体性”的形式涌现出来,源于海德格尔所说的“烦”。“烦”作为“此在的一种基本机制”是“阐释死亡之为何终结存在的现象”;因此,后现代先锋主义实际上最终将无一例外地指向“死亡”,甚至就是“死亡”本身。后现代先锋主义在破解死亡的秘密中储藏力量,并彰显生的秘密与力量。

后现代先锋主义在研究现代性隐含假设的同时,打破和取消意义对“符号”的束缚与界定,提倡用“拟象”来认识和表现其感悟的一切,“并把这写‘拟象’及其运作看作为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条道路的后现代先锋性主义,作为一种诗歌的创作方法,我总结其有如下三个特点:A、叛逆传统的扬弃性。所谓的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而是克服或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继承和发展旧事物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提高或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后现代先锋主义就是要在扬弃传统诗学的意义上有所创新。B、实验创新的吸纳性。后现代先锋主义在表现或再现对道体的方法上,采取一切可以实验的方式,广泛吸收和容纳一切可以表现或再现道体的艺术方法。C、表现技巧的怪诞性。以荒诞的“拟象”来张扬和倡显“神秘象征主义”和“魔幻象征主义”,是后现代先锋主义艺术创作的显著的特征。

由此我们看到,由谯达摩确立和完成的第三条道路诗学理念,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和自觉构建的理性阶段。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谯达摩先生均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第三条道路诗学理念的构建及阐释

一切诗歌流派,在其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理念而作为理论支撑,都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根源。

第三条道路的诗歌理念正是以“道”为核心,将诗歌作为一种真理型及智慧型而与传统的诗歌理念相分离,从载体原道而开悟达智的哲学角度,构建自己的诗学体系。

1.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以第三条道路诗人为例

写诗即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术,又是一种智慧直觉所感悟的表现形态。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有时是一种清醒的理性反映,有时是一种经验的直觉反映,有时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本能反映,因此,诗人要捕捉这些认识或感觉的意象,就要有一定的表达经验、表达技巧和表达灵感。

台湾著名诗人痖炫建议诗歌创作“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炼意不如炼人”。因此我说,写诗的最大技巧就是在诗歌中不断提升智慧的境界,凝聚敏锐的感悟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强化情感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提升意象的结构与技巧,展示冶炼与升华的真诚灵魂,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诗人。

俗话说,诗无定法。诗歌创作根本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方法与技巧。我这里所讲到的一些技巧,仅是从我所看到的诗歌中,从单一的句意象结构到复杂的段意象结构乃至到全诗意象的整体结构,进行一次粗浅的剖析与梳理,意在引起诗歌爱好者们的兴趣与思考。

A、单句意象结构:

(A)感觉表现句:指以感觉器官为导向而结构的单一诗句。

a、感觉句:雾气把一切包裹得沉重

b、味觉句:空气涨满了牵牛花是芳香(简简柔风《山月》)

父亲抽一袋旱烟/咋吧着希望笑了(简简柔风《元宵节短章》)

c、听觉句:最美妙的音乐莫过于庄稼的拔节声

d、视觉句:一地碎银华光如水(简简柔风《山月》)

e、触觉句:温润如母亲的抚摸/家的滋味在亲情里升腾翻滚/谁拉扯着想拽住年的衣襟(简简柔风《元宵节短章》)

(B)意识流动句:指以意识流动的内容为导向而结构的单一诗句。

a、联想句:想起土车、篾篓、牛群、和田里成片的水稻(阳阳《一只鸡的端午》)

b、想象句:也许满山遍野的苹果树都会支棱起耳朵(门外木《车过栖霞》)

c、回想句:不经意的梦里我又是妈妈的小奶孩(简简柔风《山月》)

d、梦幻句:梦见自己像风一样在驾着车兜风(刘彩虹《令我感动的开阔》)

(C)修辞表现句:指以修辞方法而结构的单一诗句。在诗歌创作中,可以用任何一种修辞方法结构诗句。

a、描写句:山村的女子开始羞涩地梳妆(简简柔风《山月》)

b、比喻句:以事物之间相似特点为“通感”,把一物比成另一物,使得表述更为生动准确。诗歌中的比喻关键在于突破“惰性”的约束,创造性地选择恰当贴切的喻体,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描述比喻句:江水窜出千朵白梅(秋风《风过林梢》)

判断比喻句:11月的天辅路是一件终将褪色的牛仔大衣(梅笛《11月的天辅路》)

定语比喻句:火焰的裙子比风还快(秋风《初冬。》

青草的裙裾舞动黄昏(陆华军《姐姐》)

c、形容句:咋吧一袋旱烟也皱起思考的眉峰(简简柔风《山月》)

d、判断句: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想/也许他们什么都想了/只是一场暴风雨而已(丁燕《暴风雪后的乡间早晨》)

e、夸张句:一万支箭镞穿过心脏啊(竹临石《送葬》)

f、拟人句:稻草选择火/也可选择腐烂(沈河《另一种形式》)

j、并列句:省略词与词之间的一切修饰,摈弃词与词之间的一切语法规则,将词或词组乃至短语强行堆挤和罗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句式。

如:补锅种痘炼药剥蛇哭巫(林忠成《****人》)

B、复句意象结构:主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复句。这里省略了由规范的关联词语组成的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近复句、选择复句、解说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共10种复句的例证,主要总结由关联词语与关联词语之间,或由关联词语与其它介词、连词、助词之间而组成的非规范的复句意象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例证。

(A)假设复合式:指以假设复句的关联词语“如果”、“倘若”“假如”、“即使”等为主导词语而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其它复句的关联词语或是与其它介词、连词、助词等为主导

词语所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句式。

如:即使人类时而陷入缄默/只是企望这一段一段的滋生(玄鱼《暮春》)

再如:即使有秋风的金色光泽/但饱满的续篇一页页翻开(同上)

(B)选择复合式:指以选择复句的关联词语“或”、“或者”“与其”、等为主导词语而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其它复句的关联词语或是与其它介词、连词、助词等为主导词语所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句式。

如:或者四剑交锋我握住/刃的尖帽教沉没者交流/用阴天的光线

(C)因果转折式复句:指以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由于”、“以至”、“因此”、“为此”等为主导词语而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转折复句的关联词语“可是”、“却”、“则”等为主导词语所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句式。

如:为此天空受到挤压大地/则显得结构松散(大雁《大塔》)

一首诗重要的不是情绪、情节与浪漫的抒情,而在于诗句间的断裂、跳跃于新奇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