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36242300000025

第25章 基层工会的经济技术工作

1.认真细致地对待企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

企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即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是我国企业工会特有的活动方式,它同党在一个历史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紧密相连,同时,它又同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直接对应。职工经济技术活动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规律,基层工会干部必须从研究其特点入手,认真细致地对待这项工作。

经济技术工作的自主性

这是开展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企业工会自主开展的特色。广大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参加企业生产经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它是一种挖掘自身最大潜力的自愿行为,而不是强迫命令的被动行为,因而是企业工会自主开展的、职工认同并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经济技术工作的群众性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以广大职工自觉参加为前提,因而,其主体是广大职工。它的存在基础是广大职工,它的工作对象是广大职工,它是广大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帮助、自我发展的经济技术活动,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十分明显的民主氛围。

经济技术工作的辅助性

以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它和企业行政的经济工作相比,处于从属地位,旨在推动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整个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辅助性的特色。

经济技术工作的多样性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既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克服潜在不足。各个产业和各个行业的企业由于其性质、项目、特点等不同,基层群众经济技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各不相同。

经济技术工作的针对性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它表现为一系列的规则、要求和标准。它不同于宣传教育和理论灌输,而是从实际出发,以具体的对象、项目和操作程式为前提并达到一定的可检查的结果。好或不好,明显或不明显,可以短时期内立竿见影,掺不得半点水分和虚假,只有实际成效才是评判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用大小和价值意义的最终标准。

经济技术工作的效益性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必须要有实际意义,产生的效果必须要有价值,尤其是要通过数量、质量、成本标准、质量检验等具体标准来体现,对企业经营必须产生效益。以效益的大小作为评价工会经济技术工作成效的尺度。当然,效益中有物质性效益和社会性效益两个方面,有主有次,但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不可分割。

2.充分发挥经济技术工作的重要作用

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

企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最大功效在于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于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调动和发掘,使广大职工看到自己主人翁地位和能力,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克服了不被人重视或无所作为的偏见,增强了信心和力量,使广大职工当家作主,广泛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它给广大职工创造了施展才能、发挥创造热情的机制,因而成为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最好途径。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是广大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帮助、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民主实践。它使团结互助、无私奉献、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他们的风格品位得到进一步升华,如工运历史中的“孟泰精神”、“梦桃风格”、“铁人精神”、“时传祥事迹”、“一团火精神”、“创业精神”等,无不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时代精神风貌,影响和教育了广大职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产生催人奋进的动力。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是开发职工智力,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创造性工作,它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它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现实困难和矛盾,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可以全面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更重要的是促使广大职工的文化技能素质不断提高,使企业从战略上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条件。

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内容

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它既要处理好两个维护,又要处理好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关系。维护职工利益的手段也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加强民主管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等,也可以通过组织和发动职工参加经济技术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使广大职工获得经济利益,增强就业竞争的能力,从而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具体利益,也为巩固职工主人翁地位创造了条件。因此,搞好工会经济技术工作是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内容。

3.做好企业工会经济工作的主要方法

企业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充实和丰富,显示其时代的特点和新的活力。做好企业工会经济工作的主要方法有:

(1)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四有”职工队伍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搞好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以及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两个“三结合”,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做好劳模工作,大力总结、宣传劳模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关心劳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4)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发挥职工技协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骨干作用,普遍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5)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班组长培训、班组工作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班组工作的水平。

(6)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经济技术工作的分类指导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建立和健全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保证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正常开展。

(8)认真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引导职工努力成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4.实施工会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措施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构筑

尽管人们对技术创新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但总括起来,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经过研发及商品化生产,直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一项系统的工程。由于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技术活动,因此,它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而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和最终标准,是其市场的实现程度,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完善程度。既然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其构筑由四个方面组成:

(1)企业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主体之所以定位在企业,这是因为企业不仅是投资、决策的主体,也是技术的集成与整合的主体。不论是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都必须通过企业才能实现,而且企业内部新的组织管理结构的设置和调整,都与经济技术创新有着直接关联。离开企业这个主体,经济技术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市场是经济技术创新的舞台。经济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与市场相连接的创新。目前市场疲软致使众多经营者苦恼,这一方面说明大路货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认清这两点,在产品上多一点创意,就可能更多地占领市场,实践证明,市场需求和取得市场效益是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只有紧紧盯住市场,紧随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3)人才是经济技术创新的灵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竞争的实质所在,也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灵魂。企业作为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需要懂生产的行家,也必须要有会经营的能人,不仅需要擅长技术的权威,也需要会管理的内行。这就毫无疑问的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

(4)工会是经济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关键在创新,因此必须有为创新活动提供帮助的组织形式。工会作为企业行政的得力助手,同时又联系着广大职工。因此,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既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从而为被孵化的企业提供组织支持和人员保障。

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全总《关于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工会实施“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突出和履行工会的维护职能,把实施“创新工程”与落实工会各项工作任务统一起来。

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具体要求

(1)实施“创新工程”,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实现扭亏增盈等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增进效益、搞好服务等,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作贡献,为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建功立业。

(2)实施“创新工程”,要以创新为灵魂,在开展有关活动的目标、领域、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在目标上,以企业职工为主体,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3)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4)实施“创新工程”,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工程”主要在企业开展。各级工会要制订符合企业实际的计划,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努力做到与地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和目标相一致,不搞“一刀切”,防止形式主义。

(5)实施“创新工程”要努力提高职工素质能力。通过推广普及创造学,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在创新的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