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武术
35525700000004

第4章 武术基础知识综述(1)

(第一节)武术的分类

武术中的套路运动

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

(一)拳术

拳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很多,包括查拳、华拳洪拳等类型的长拳,以及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等。

1.长拳

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明显,并具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长拳包括查拳、华拳、洪拳、炮拳等。当前流行的自选拳,则是按着武术竞赛规则内容规定编排的拳术。长拳的动作结构比较复杂,身体各肌肉群和关节、肢体的活动幅度较大,有伸屈、回环、平衡、跳跃、翻腾和跌扑等技术动作。长拳较适合青少年练习。经常练习长拳,能够有效地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弹性,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平衡器官、内脏器官等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力,能够提高人体的全面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2.查拳、华拳

查拳、华拳等是一种具有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的拳术。而且查拳、华拳等各拳种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格。

3.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和圆活的拳术,包括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五大主要流派。各式太极拳都独具特点和风格。一般来讲,陈式太极拳是刚快发劲,顺逆缠丝,柔和平稳;杨式太极拳是姿势舒展,中正圆活,轻灵沉稳;吴式太极拳是紧凑灵活,端正严密,柔化细腻;武式太极拳身法严谨,开合明显;孙式太极拳是架高步活,转换轻灵。太极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串。经常练习太极拳,有特殊的医疗保锻作用。因此,太极拳较适合于一些年老体弱和慢性疾病患者练习。

(二)器械

器械是在拳术练习的基础上,以单手或双手持兵器的套路练习形式的总称。武术器械包括长器械(如枪、棍等)短器械(如刀、剑等)、双器械(如双刀、双剑、双钩等)和软器械(如九节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1.刀术

在中国武谚因此武谚中有“刀如猛虎”之说法。

是以缠头裹脑为主要动作,结合劈、砍、撩、扎、挂和舞花等刀法,以及手、眼、身法、步等技术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单刀看配手”,是指单刀练习特别强调刀法与手法的密切配合与协调一致。刀术特点是勇猛慄悍,快速有力,气势磅礴。

2.双刀

双刀是以劈、斩、撩、扫、绞等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前后舞花以及步型步法、跳跃旋转和翻腾等动作所组成的双器械套路练习。练习双刀要求两只手都具有掌握刀和运用刀法的技能。双刀的特点是左右抡劈、刀花飞舞,刀法与步法和身法紧密配合。武谚中有“单刀看配手、双刀看步走”之说法。

3.剑术

剑术是以点、崩、撩、挂、刺、劈、云、抹等剑法,结合步型步法、身法、平衡和剑指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剑术在形制上有短穗和长穗之分,在持剑方法上有单手剑和双手剑之别。剑术练习特别强调不要忽视剑指与剑法的协调配合。剑术特点是动作轻灵矫健,姿势洒脱优美,身法灵活,剑法多变,富于韵律感。因此武谚中有“剑如飞凤”之说法。

4.双剑

双剑是以穿、云、撩、挂等剑法为主,结合步型、步法、身法和平衡等动作所组成的双器械套路练习。双剑又有短穗双剑和长穗双剑之分。双剑的特点是步随身动,剑随身舞,剑法、步法和身法合为一体,翻转穿插,奔放潇洒。

5.枪术

枪术是以拦、拿、扎为基本动作,结合劈、崩、穿、缠、点和舞花等枪法,以及步型、步法和跳跃等动作所组成的套路练习。枪术练习需要有极强的腕力和臂力,以及腰腹力量。枪术的特点是枪扎一条线,脚为根,腰为轴,力达枪尖。因此武谚中有“枪如游龙”之说。

6.棍术

棍术是以抡、劈、戳、撩、扫和舞花等棍法,结合手法、步法跳跃和翻腾等动作技术所组成的套路练习。棍术特点是两端兼用,横打一片,快速有力,勇猛泼辣。武谚中有“棍打一片”的说法。

7.九节鞭

九节鞭是以抡、扫、缠、挂等软鞭鞭法,结合手法、步法、腿法以及各种鞭花动作技术所组成的软器械套路练习。九节鞭的鞭花主要有手花、腕花、缠臂花、绕脖花、肩背花以及骗马等。九节鞭的特点是鞭随身走,鞭走顺劲,抡鞭成圆,缠绕变化,软中有硬,软如绳索缠绕,硬如铁棒飞转。

8.三节棍

三节棍是以抡、扫、劈、舞花等棍法,结合步法、身法、跳跃和旋转等动作技术所组成的软器械套路练习。三节棍的特点是能长能短,长短兼用,硬中有软。练习起来勇猛快速,刚劲有力。

9.绳镖、流星锤

二者都是以绳索带动镖头和锤头,缠绕身体各部位而变化出各种击、打、砸的动作技法的软器械套路练习。主要技法动作有缠踢、拐线、缠脖、十字披红和胸前挂印等。绳镖和流星锤的特点是纵横缠绕,收放自如,变化巧妙。练习绳镖与流星锤都需要用巧劲,技巧性较强。武谚中有“巧打流星顺打鞭”的说法。

(三)对练和集体演练

1.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编排的动作程序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2.集体项目

集体项目是6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形式。练习时可以变换不同队形,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格斗和搏击运动

搏斗运动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等。

1.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古时称之为手搏、白打等,由于比赛是以徒手相搏相较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具有刺激性、观赏性和市场化运作的特点。

2.太极推手

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采、捌、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

短兵是用刀、剑等短兵刀的攻防招法,它是中华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身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武术运动。功法项目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功力比赛直观明了,竞技性强,观赏性高。传统功法运动的内容丰富,是一个不同于套路和对抗的完整体系,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内功(内养功)、外功(外壮功)、轻功(弹跳)、硬功(击打和抗击打)等4种。

(第二节)武术的图解知识

七大项图解内容

1.运动方向

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图中人物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及躯干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向地心为下,离地心为上。另外还有左前、右下、左上、右后等方向之分。转身时,以转后的身体姿势为准,如“弓步格挡冲拳”,就是以左转后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武术图解中,也有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来表示运动方向的。不论图中人的体位如何变化,表述的方位不变。

2.运动路线

武术插图一般用实线(→)或虚线,表示某部位下一个动作的行进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表示人体右侧(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虚线表示左侧肢体(包括器械)

的动路线,其作用都是表示下一动作将进行的路线。

3.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段连接,再加上起势和收势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向右。

而且套路要求起势与收势的面对方向应相同,位置变动不大,反则说明动作出现了错误,学练时应加以注意。

4.叙述顺序